王同春
王同春(公元1985.3.10(农历)~1925.8.17)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人。识字不多,但聪明骠悍,一生以开渠著名,人称“开渠大王”。少时家境贫苦,随族人至磴口、石嘴山等地谋生,偶“睹工人挖渠,憬然如触所好”,13岁后开始受雇为人挖渠。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王同春在河套东部万德源商号当渠工,因娴熟挖渠技术当了渠头,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改建短辫子河,竣工后改名老郭渠,水流畅顺,可灌田1 500余顷,集股4家均获厚利,其精明开渠技术便被人们重视。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挖王同春渠,历时8年完成后改名义和渠,干渠长57.5里,灌溉土地2 000余顷,创办隆兴长商号,经营皮毛、粮食、生活用品。后成为河套经济中心和开发后套水利的指导中心。接着,又开挖了沙河、丰济、义和、皂火河、刚济5条渠道、支渠270多条,垦荒2.7万顷,开支约1 530万两白银。清末及民国初年在五原、临河、安北3县,被誉为“河套王”。开渠技术高超,善于选口不常淤澄,发明“吸水法”保持水流畅通,相度地势渠线曲直适宜,做到“渠口广狭合度,渠身深浅得宜,高不病旱,低不病涝,耕者咸获其利”。曾设想将河套各大干渠从西到东挖两道连环渠连接起来,制成《复兴后套计划渠图》一帙,民国3年(1914年)任农商总长张謇的高级水利顾问。民国14年(1925年)被冯玉祥将军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总参议。同年病故于五原。
王文景
王文景(1901.9.27~1955.4.9)河北省滦县人。民国16年(公元1927年)毕业于中国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铁路、市政专业。先后在辽宁铁路部门及河北省建设厅工作。民国21年(1932)年受聘到河套参加屯垦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8年(1939年)调到成都空军太平寺机场任工程师。民国36年(1947年)又应傅作义将军之邀回到河套搞水利工作,先后担任绥西水利局局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水利指挥部副总指挥和绥远省水利局局长等职。
王文景是第一个到河套灌区工作的具有科学知识的水利技术专业人才,在实践中将河套传统水利技术和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他从全国各地邀请到程瑞琮、郗仲华等一批水利科技人员。重视教育和人材培养,为内蒙古培养了许多技术骨干。对基础资料工作十分重视,首次完成1/5万的河套地形图测绘,在黄河干流各大渠口设置了水文站网。民国32年(1943年)主持开挖复兴渠,首创草闸,当年增灌土地2万公顷,受到旧黄委会嘉奖。民国35年(1946年)主持制定河套灌区规划与实施,将12条大干渠合并为4大干渠(杨家河、永济渠、复兴渠、义和渠提出各建永久性进水闸,再建三盛公拦河闸与总干渠。然而,因经济困难而中断,但为河套灌区长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王文景光荣起义。1950年任绥远省水利局局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54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水利局副局长。在党和国家信任下,续建黄杨闸成功。沿黄河修筑堤防,用飞机轰炸冰坝以防凌汛。提出春季解冻前在易结冰坝河段用炸药预爆的方案。为了充实完善“四首制”,日以继夜努力工作,在患脑溢血病稍好后,他在办公室里继续写作,病情恶化,逝世于办公室。终年54岁。
王同春
王同春(公元1985.3.10(农历)~1925.8.17)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人。识字不多,但聪明骠悍,一生以开渠著名,人称“开渠大王”。少时家境贫苦,随族人至磴口、石嘴山等地谋生,偶“睹工人挖渠,憬然如触所好”,13岁后开始受雇为人挖渠。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王同春在河套东部万德源商号当渠工,因娴熟挖渠技术当了渠头,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改建短辫子河,竣工后改名老郭渠,水流畅顺,可灌田1 500余顷,集股4家均获厚利,其精明开渠技术便被人们重视。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挖王同春渠,历时8年完成后改名义和渠,干渠长57.5里,灌溉土地2 000余顷,创办隆兴长商号,经营皮毛、粮食、生活用品。后成为河套经济中心和开发后套水利的指导中心。接着,又开挖了沙河、丰济、义和、皂火河、刚济5条渠道、支渠270多条,垦荒2.7万顷,开支约1 530万两白银。清末及民国初年在五原、临河、安北3县,被誉为“河套王”。开渠技术高超,善于选口不常淤澄,发明“吸水法”保持水流畅通,相度地势渠线曲直适宜,做到“渠口广狭合度,渠身深浅得宜,高不病旱,低不病涝,耕者咸获其利”。曾设想将河套各大干渠从西到东挖两道连环渠连接起来,制成《复兴后套计划渠图》一帙,民国3年(1914年)任农商总长张謇的高级水利顾问。民国14年(1925年)被冯玉祥将军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总参议。同年病故于五原。
王文景
王文景(1901.9.27~1955.4.9)河北省滦县人。民国16年(公元1927年)毕业于中国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铁路、市政专业。先后在辽宁铁路部门及河北省建设厅工作。民国21年(1932)年受聘到河套参加屯垦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8年(1939年)调到成都空军太平寺机场任工程师。民国36年(1947年)又应傅作义将军之邀回到河套搞水利工作,先后担任绥西水利局局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水利指挥部副总指挥和绥远省水利局局长等职。
王文景是第一个到河套灌区工作的具有科学知识的水利技术专业人才,在实践中将河套传统水利技术和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他从全国各地邀请到程瑞琮、郗仲华等一批水利科技人员。重视教育和人材培养,为内蒙古培养了许多技术骨干。对基础资料工作十分重视,首次完成1/5万的河套地形图测绘,在黄河干流各大渠口设置了水文站网。民国32年(1943年)主持开挖复兴渠,首创草闸,当年增灌土地2万公顷,受到旧黄委会嘉奖。民国35年(1946年)主持制定河套灌区规划与实施,将12条大干渠合并为4大干渠(杨家河、永济渠、复兴渠、义和渠提出各建永久性进水闸,再建三盛公拦河闸与总干渠。然而,因经济困难而中断,但为河套灌区长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王文景光荣起义。1950年任绥远省水利局局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54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水利局副局长。在党和国家信任下,续建黄杨闸成功。沿黄河修筑堤防,用飞机轰炸冰坝以防凌汛。提出春季解冻前在易结冰坝河段用炸药预爆的方案。为了充实完善“四首制”,日以继夜努力工作,在患脑溢血病稍好后,他在办公室里继续写作,病情恶化,逝世于办公室。终年54岁。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