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1年(1932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汉族。
1955年9月,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白辛乡参加劳动。
1956年4月,经科尔沁右翼前旗农业局考试合格,被录取为农业技术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972年,他根据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公社存在的种子混杂、退化问题,重点做了育种工作。曾进行了30多个马铃薯杂交组合试验,到1978年,培育出6个亩产3000—4500公斤的新株系。
1974年开始研究自培玉米自交系,到1977年,研究成功2个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亩产分别为532公斤和470.8公斤,均超过了当时推广的白单8玉米种。至1978年,共研究成功54个玉米自交系,其中四代的13个,三代的20个,二代的20个,一代的1个。
1975年,研究谷子杂交育种和高粱不育系转育。
到1976年,进行了22个谷子杂交组合试验,选育出株系57个,其中三代的41个,二代的16个;自然变异株系选出19个,其优点是株壮、穗大、性状稳定,有2个表现早熟。
1978年9月,被科尔沁右翼前旗评为科学技术先进个人。
1980年,调到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公社农业技术推广分站工作。
1983年7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他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是年12月,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予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6年,被中共乌兰浩特市委员会、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9年,被中共乌兰浩特市委员会、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破格录用为农艺师。
1990年,被评为乌兰浩特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
1990年末,病故,终年59岁。
民国21年(1932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汉族。
1955年9月,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白辛乡参加劳动。
1956年4月,经科尔沁右翼前旗农业局考试合格,被录取为农业技术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972年,他根据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公社存在的种子混杂、退化问题,重点做了育种工作。曾进行了30多个马铃薯杂交组合试验,到1978年,培育出6个亩产3000—4500公斤的新株系。
1974年开始研究自培玉米自交系,到1977年,研究成功2个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亩产分别为532公斤和470.8公斤,均超过了当时推广的白单8玉米种。至1978年,共研究成功54个玉米自交系,其中四代的13个,三代的20个,二代的20个,一代的1个。
1975年,研究谷子杂交育种和高粱不育系转育。
到1976年,进行了22个谷子杂交组合试验,选育出株系57个,其中三代的41个,二代的16个;自然变异株系选出19个,其优点是株壮、穗大、性状稳定,有2个表现早熟。
1978年9月,被科尔沁右翼前旗评为科学技术先进个人。
1980年,调到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公社农业技术推广分站工作。
1983年7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他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是年12月,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予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6年,被中共乌兰浩特市委员会、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9年,被中共乌兰浩特市委员会、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破格录用为农艺师。
1990年,被评为乌兰浩特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
1990年末,病故,终年59岁。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