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松年(1905—1927年),原名多寿,蒙古族,归绥麻花板村(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麻花板村)人。1923年秋,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刊。
民国7年1918年,入归绥十王庙蒙文小学校读书,不久转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学习。
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参加归绥学生反帝爱国运动。
民国10年1921年秋,参加归绥学生砸日资电灯公司的斗争。
民国12年1923年5月,在归绥青年学生反对日货、反对“二十一条”以及打“盛记”日货洋行的反帝爱国运动中,作为斗争骨干活跃在第一线。
民国13年1924年初,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蒙藏学校团组织的负责人,同时参加了邓中夏领导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担任北平西城区宣传员。1924年底,多松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民国14年1925年4月,与乌兰夫、奎璧等主持创刊了内蒙古地区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1925年冬,多松年被中共北方区委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民国15年1926年回国,任中共察哈尔盟工委书记,坚持深入察哈尔盟各农牧区,发动农牧民运动;深入张家口地区的工厂、学校,领导城市里的革命斗争。革命运动在察哈尔地区蓬勃发展起来。
民国16年
多松年(1905—1927年),原名多寿,蒙古族,归绥麻花板村(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麻花板村)人。1923年秋,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刊。
民国7年1918年,入归绥十王庙蒙文小学校读书,不久转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学习。
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参加归绥学生反帝爱国运动。
民国10年1921年秋,参加归绥学生砸日资电灯公司的斗争。
民国12年1923年5月,在归绥青年学生反对日货、反对“二十一条”以及打“盛记”日货洋行的反帝爱国运动中,作为斗争骨干活跃在第一线。
民国13年1924年初,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蒙藏学校团组织的负责人,同时参加了邓中夏领导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担任北平西城区宣传员。1924年底,多松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民国14年1925年4月,与乌兰夫、奎璧等主持创刊了内蒙古地区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1925年冬,多松年被中共北方区委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民国15年1926年回国,任中共察哈尔盟工委书记,坚持深入察哈尔盟各农牧区,发动农牧民运动;深入张家口地区的工厂、学校,领导城市里的革命斗争。革命运动在察哈尔地区蓬勃发展起来。
民国16年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