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怒,塞外勇;驱日寇,骠骑千里;收失地,莫惜血,重整我河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党中央军委颁发给白凤翔将军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1939年秋,白凤翔将军在河套
“捉蒋”之后,当时《西北文化日报》的报道
1937年6月20日,“东北救亡总会”在北平成立,到会的286人在写有“打回老家去”的东北地图上签名。
白凤翔,籍贯河北沧州,年少习武,能骑善射。起家于围场县,在绿林中“拉杆子”打击恶霸,开仓济贫,后成为东北军中一员骁将,深得张学良信任。
他是最早与中共地下党、红军接触的东北军将领之一,1936年与红军秘密签署局部停战、抗日救国的协议。
他是张学良直接委派的“西安事变”华清池捉蒋总指挥。“西安事变”后一度被削去军职,他却坚持要求抗战,毅然毁家纾难筹建抗日先遣军。
他率部在张家口、多伦、绥远等地与日军鏖战,击毙日军中将水川伊夫。
在包头合教村抗日战斗中,他不幸中弹,后在疗伤时被日本特务毒杀。
2016年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西安事变”80周年。本报值此刊发白凤翔将军后代的追忆文章。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决策、由白凤翔捉押蒋介石的重大事件,这就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西安事变”。白凤翔作为“西安事变”的三号人物,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关注。
抚今追昔,时光走过了80年。白凤翔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不仅时常见于报端和银幕,也为人民所牢记。
捉蒋英雄
白凤翔祖籍河北沧州,1897年4月生于围场县半截塔新波村。他少年习武,能骑善射,胆识过人,曾“拉杆子”打击恶霸,开仓济贫。因敢打敢拼,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收编为东北军,历任团长、旅长,派往黑龙江省密山驻防。1933年被张学良提升为东北军骑六师师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及华北大部分地区相继被日寇侵占,蒋介石不但不抗日,还把东北军主力部队调到陕西、宁夏、甘肃一带驻防,并把不抗日的罪责推到张学良和东北军身上,这使白凤翔感到莫大的屈辱。第三期军官训练团在庐山受训期间,蒋介石曾约白凤翔谈话并赠与金钱,欲挑拨他与张学良的关系,但白凤翔不为所动。
1935年9—10月间,白凤翔的骑六师随东北军开到西北“剿共”,驻扎在甘肃庆阳地区。东北军进入西北后,广大官兵思乡心切,无心与红军交战,部分将士与共产党接触。白凤翔先是与中共地下党刘澜波、王再天(骑兵军副军长黄显声的参谋)接触,继而又扩大到与中共重要领导的秘密交往。这期间,白凤翔逐渐接受了共产党救国救民的思想,明白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才是真正的抗日军队,深感要想打回东北去,就必须制止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停止“剿共”,联合抗日。
1936年“九一八”事变五周年之际,白凤翔委派骑六师参谋长汪镛,与红军代表朱瑞在宁夏固原杨郎镇秘密签署了局部停战、抗日救国的四条协议。
红军政治部关于《东北军骑兵第六师与红军签订停战协定》的文件如下:
一九三六年九一八纪念日,骑兵第六师代表汪镛,参加人刘继尧与红军代表朱瑞等三人关于“停止内战,抗日救国”有所商谈,谈话中诚[恳]一致认为救亡图存,骑兵第六师红军之间应有如下数事协定:(一)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人无厌的侵略及中国国民党、政、军当局的投降与不抵抗政策,不但迅速丧失东北,继已及于华北,日人近且大举南进和西窥,走私遍及全国,特务机关到处设立,侦探走狗无微不入,亡我国家,灭我民族之方法无所不用……凡此事实的种种,无一不证明亡国灭种的惨祸正已迫近眉睫。为今之计“停战抗日”为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丝毫不可回避与推诿的天职,尤其是东北军及红军的天职。东北军局部来说,即骑兵第六师与红军不管有何种隔阂,为“抗日救国”计,均有绝对理由及需要,在抗日救亡基本条件与无上任务下,做成亲密的联盟,并从今日始一致确定这一联合。(二)“抗日”既为骑兵第六师与红军联合条件与无上责任,则骑兵第六师与红军今后一切行动与一切措施,绝对受此崇高无上的,光荣的抗日任务所约束……骑兵第六师因某些原因至今得暂时存于抱着一贯不抵抗与卖国政策的国民党政府与军旗之下,尤以顾全大局……以不损害抗日的神圣责任为原则,出以最大限度地敷衍,具体内容是:(1)不受命进攻红军。(2)万一须敷衍,则不打枪或不作杀伤射击不前进。(3)事先向红军通报行动及骑兵师位置,以免误会。(4)在可能与须要时,经过互相协商可作友谊退让,但应以实现抗日利益为原则。(三)为了互相砥砺,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以达实现抗日的亲密的兄弟联系,建议互派代表互相研究、互相通商,经常会商并解决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与纠纷。(四)各以最大努力切实进行地方群众之抗日动员与组织,并切实注意自己部属的抗日教育与抗日准备工作,为交换经验,于必要时常以互派代表了解群众与部属抗日教育及抗日准备工作的情形。以上各节经双方同意互换文后即为有效,并永远力遵不渝。在抗日行动未公开之前,红军愿为贵师代守秘密。
白凤翔作为东北军一员骁将,早年就经常出入奉天张家的大帅府,深得少帅张学良的信任。1936年12月8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请求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的努力失败后,为了民族大义,决定发动“兵谏”。张学良密电当时驻守在今宁夏固原的白凤翔火速到西安。
白凤翔当即奉命与随从副官常国宾、王国才,连长寇宝珠,亲信孙德泰、宋连甲等一同赶赴西安。到西安后,张学良特意带白凤翔去临潼华清池,让他以去热河一带打游击为名,向蒋介石辞行,实则是让他察看蒋介石的住所地形。
12月11日晚6时许,张学良通知白凤翔马上去见他。白凤翔到了张公馆,只见少帅背着手,低着头,面色沉重,心有所思,来回踱步。过了好一会儿,张学良才低声对白凤翔说:“我想了好久,决定派你干一件天大的事,把委员长扣起来,逼他抗日。现在,我命令你到临潼‘请’委员长进城,共商抗日大计!记住,不要伤着委员长!”白凤翔当即表示:“只要副司令下命令,我白凤翔赴汤蹈火、粉身碎骨在所不辞。”张学良听后释然地说,这次行动由你总指挥,刘桂五(时任骑六师十八团团长)、孙铭九(时任张学良卫队营第二营营长)与华清池的王玉瓒卫队里应外合,配合捉蒋。白凤翔离开张公馆时,张学良又命令拿给他和随从人员12支手枪。就这样,白凤翔担负起了赴临潼捉蒋的重任。
白凤翔回到西安玄风桥家中,命令副官、卫兵不得离开,马上检查枪械。一切安排就绪,白凤翔叫伙夫炒了几个好菜,请全家人一块吃饭。席间他对家人说:“今晚我要外出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万一回不来,你们都不要太难过。记着,我干的是正道的事儿!”
1936年12月12日凌晨2时,白凤翔召集刘桂五、孙铭九会合,同车到灞桥集结。整理好队伍后,白凤翔简要地讲了当晚要执行的任务,说张副司令命令我们到临潼去,把蒋介石请到西安来,逼他同意停止内战,打日本人,这样我们就能很快打回东北老家,雪洗耻辱。清晨4点多,白凤翔率部赶到华清池,带领一部分人朝蒋介石的住所五间厅冲去,遭到蒋介石卫队猛烈抵抗。白凤翔迅即改道从假山石小道摸进五间厅,发现蒋介石的衣帽、假牙都在,人却不见了。白凤翔伸手摸了摸蒋介石睡过觉的被窝,发现尚有余温,判断蒋介石不会走太远,旋即命令士兵在院内各处搜索。此时天已放亮,白凤翔急忙电话向张学良报告:“蒋介石还没捉到!”张学良在电话那头指示:“一定要找到,9点钟以前找不到委员长,你提头来见我。”白凤翔深知这句话的分量。
就在白凤翔审问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钱大钧时,一名士兵前来报告,在华清池外发现蒋介石的一只鞋。白凤翔马上命令刘桂五、孙铭九、王玉瓒率兵搜山。很快找到了躲在山石夹缝中的蒋介石。白凤翔立即命人打电话向张学良报告,张学良命令马上把蒋介石送到西安。白凤翔把自己的狐皮大衣脱下来,披在只穿了一件薄睡衣的蒋介石身上,命令刘桂五、孙铭九陪护蒋介石进城。
捉蒋任务完成后,张学良决定授予白凤翔东北军十字勋章,并提拔他接替骑兵军军长,但因张学良被蒋介石扣留在南京而受阻。其后,国民党削去了白凤翔的军职,只给他“挂”了个养闲的高参文职。
铁流劲旅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白凤翔日夜兼程赶到南京,主动请缨抗战。最终,在钱大钧的撮合之下,蒋介石同意白凤翔成立热河抗日先遣军,授中将军衔。1938年元旦刚过,白凤翔就率部到热河、绥远、察哈尔一带抗击日寇,归第八战区傅作义指挥。抗日先遣军辖四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有兵力17300多人。
部队途径陕北时,毛泽东在延安亲自会见并宴请白凤翔,称他是有作为的青年爱国将领。后来又致信勉励他为中华民族御敌再创新功,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肖劲光、陈奇涵等中共方面党政军高层领导人转交了毛泽东的亲笔信,并赠给了大量武器弹药及一部电台,派了两名游击战教官,这对抗日先遣军是极其宝贵的支持。为了抗日,白凤翔相继卖掉了北平东直门一个大四合院,西郊、南郊两百多顷地,以筹资购买武器,装备抗日先遣军。
白凤翔的抗日先遣军有较强的战斗力,这与连营级军官熟知日军战术有关。1933年中国军队长城抗战伊始,白凤翔部的东北军骑六师就在战斗序列中。当时,长城抗战由两个方面军组成,由张学良、张作相指挥。白凤翔的骑六师与骑一师、骑二师、骑五师与第29军、第17军部队协同作战,转战司马台、古北口、多伦,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骑六师逐渐掌握了日军的突击战术、迂回战术等。
先遣军筹建之初,白凤翔经常召集部属研究战略战术,尤其对日军的小分队突击骑兵奔袭战加强了研究,并率部苦练近战,增加了1公里冲锋科目,为打奇袭战做好准备。他们也注重迂回战、穿插战、围点破袭等游击战法,并强化了以夜间射击为主要内容的夜战训练,提出了“苦练两只夜眼”的口号。这一切都为先遣军有效歼击日军有生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础,埋下了杀敌制胜的伏笔。
白凤翔带兵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严格训练。他本人自幼习武,能骑善射,据说睡觉时两把盒子枪始终别在左右腰侧,久而久之竟磨出了茧子。而为了打日本鬼子,他给先遣军定下了三项训令:一是快速集结,下达开拔命令半小时甚至一刻钟就整队出发,所有枪支的子弹不退膛;二是除步枪、大刀之外,每个连队至少要有10位以上官兵会用“五节鞭”,鞭不离身,与敌交手,近身挥抡,能令日军瞬间落马,加上传统武术招法,大大提高了部队官兵的战斗力;三是广泛征集好马,从呼伦贝尔、科尔沁草原到乌拉特草原,他多次带着王国才、常国宾等,到草原那达慕上挑选良骏,不惜重金购买。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日军骑兵。
狼烟暗淡塞上月,日寇觊觎破城阙。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29日,北平沦陷、华北危机!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长驱直入热河、绥远、察哈尔三省的大部分地区,通辽、赤峰、阿尔山、集宁、包头相继陷落。
1938年初,傅作义将军命令白凤翔率抗日先遣军主力部队进驻巴彦淖尔、后套,在大青山至临河、红柳湖(乌梁素海)一线布防,开展游击战。白凤翔部队进驻后套地区,在这一带进行了4年多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与马占山将军的东北挺进军一部形成有效的军事防御态势,牵制了数万日军主力。
白凤翔带领部队运动到张家口、多伦等地袭击日军,参加了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这时,他的部队已经扩大到2万多人。这支铁流劲旅,在蒙古高原让日本侵略军心寒胆战,使日军不能度过黄河侵犯陕北,对于延安的安全发挥了一定的拱卫作用。有些战斗胜利,是白凤翔抗日先遣军与共产党领导的大青山游击队团结奋战共同取得的。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井泉在战斗中经常与白凤翔见面,多次一起联手伏击日寇。
在抗日战争的诸多较大战役中,“绥西会战”颇受关注。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是军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这个地方当时是绥远省(今内蒙古中部),属于第八战区,朱绍良为司令长官,傅作义为副司令长官,中国军队有35军、81军、抗日先遣军、绥远游击军、骑兵第六军、101师、五临警备旅等十多支部队,总兵力超过13万,统归傅作义指挥。日军由水川伊夫、冈部直三郎指挥,总兵力约3万人,另有伪蒙军、伪绥西联军各3个师。日军曾一度占领五原、临河、三盛公、陕坝等地。傅作义指挥部队反复争夺,遂收复失地,经过包头战役、五原战役、绥西战役,整个“绥西会战”歼灭日伪军13000余人,但日军为了掩饰其惨败真相,谎称仅有1000余人伤亡。激烈的战斗主要在黄河南岸、乌拉山前坡、河套后套、库布齐沙漠一带。
1939年7月,白凤翔率部“诱引”日军驻包头部队“出洞”,他指挥部队边战斗边转移,把日军引到乌拉山南麓一处山谷,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他一声令下,埋伏在山林里的先遣军官兵迅疾扔手榴弹,把尾部的两辆汽车炸毁,堵上了日军后退道路,日军乱作一团,20多辆汽车乱了方阵,日本鬼子弃车向山上突围,一枚枚手榴弹把敌人炸开了花,这场仗打得很漂亮,消灭300多日伪军,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
1940年3月,在红柳湖(乌梁素海)一战中,在傅作义的指挥下,白凤翔率部在五原城东的二驴子湾设伏,截击逃跑的日军。21日,当日军中将水川伊夫率部逃出五原城时,迎面碰上白凤翔的先遣军。白凤翔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优势,命令部队缩小包围圈,与绥远游击纵队一部协同作战,一举击毙了化妆出逃的水川伊夫及其所部300余人。
水川伊夫被击毙的消息,在日本朝野引起很大震动。因为这是继八路军在河北涞源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后,中国军队第二次击毙日军中将。战后,日军曾派飞机在乌梁素海地区上空搜索了多日。
乌梁素海战斗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延安的《新华日报》、上海的《申报》都对此事作了报道。白凤翔还将从水川伊夫尸身上搜到的图章及战刀赠送给了傅作义将军和董其武将军。
在那个戎马劻勷的年代,白凤翔以一日不死,匹夫吾头尽杀敌之责的拳拳爱国之心,让侵略者四处碰壁。抗日先遣军风驰电掣的战斗风格,构筑捍卫中华大好河山的流动铜墙铁壁。白凤翔还作诗曰:华夏怒,塞外勇;驱日寇,骠骑千里;收失地,莫惜血,重整我河山。其爱国豪情跃然呈现。
1942年2月,恼羞成怒的日军在包头固阳动用了飞机、大炮、毒气弹等,让抗日先遣军陷入绝境。在包头达茂旗西河乡合教村战斗中,白凤翔不幸中弹,这位骁勇的战将倒在血泊中,后在疗伤时被日本特务毒杀。后来,国民政府为白凤翔颁发了阵亡证书和抚恤金证,授予其“宝鼎”勋章。
“在全军伤亡殆尽、突围无望的情况下,身负重伤的白凤翔为避免无谓牺牲,并承担策反伪蒙军总司令李守信、恢复五原战役后遭受毁灭性破坏的敌占区情报力量的重大使命,遂奉傅作义将军指示,以曾在西安事变时反蒋的名义实行了潜伏……”党史专家赵殿武受内蒙古党史研究室委托,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关于白凤翔将军抗日殉国史实考证的课题,他这样阐述了当年白凤翔将军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白凤翔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方情报工作组活动,亲自赴归绥秘密策反李守信,并积极策划就地抗日行动,这些情况终为包头日本特务机关所侦知。日军高层在张家口秘密开会,决定谋害他。
1942年2月8日,白凤翔在起义前夕被日本特务毒害,终年44周岁。部下按他生前的布置,杀死部队里“日本顾问团”的全部“顾问”和日本“教官”13人,护送白凤翔的遗体,将部队主力拉向傅作义驻防的后套地区,并将白凤翔将军潜伏敌区、舍身报国的经过在《党中央日报》上通电全国。
日军得悉后,派3架飞机和汽车部队、炮兵部队及伪蒙军追击两夜一天,爱国官兵们与日伪军展开激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最终,王国才的第四师和王绳武的第六师突破日军重重阻碍,胜利到达后套地区,受到傅作义将军的热烈欢迎。
这就是抗战史上著名的合教抗日兵变。如今,白凤翔的牺牲之地达茂旗西河乡合教村抗日旧址,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府政协的高度重视下,已被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周总理专门指示有关部门寻找因战乱失散在各地的白凤翔将军的后代,并给予妥善照顾。西安刚解放时,中共中央西北局习仲勋书记亲自指示保护和帮助白凤翔将军的家属。2015年,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党中央军委颁发给白凤翔将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这枚纪念奖章,是对白凤翔将军的最好肯定与告慰。(白煜章 白建华 靳建白 孟宪军 孟涛
华夏怒,塞外勇;驱日寇,骠骑千里;收失地,莫惜血,重整我河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党中央军委颁发给白凤翔将军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1939年秋,白凤翔将军在河套
“捉蒋”之后,当时《西北文化日报》的报道
1937年6月20日,“东北救亡总会”在北平成立,到会的286人在写有“打回老家去”的东北地图上签名。
白凤翔,籍贯河北沧州,年少习武,能骑善射。起家于围场县,在绿林中“拉杆子”打击恶霸,开仓济贫,后成为东北军中一员骁将,深得张学良信任。
他是最早与中共地下党、红军接触的东北军将领之一,1936年与红军秘密签署局部停战、抗日救国的协议。
他是张学良直接委派的“西安事变”华清池捉蒋总指挥。“西安事变”后一度被削去军职,他却坚持要求抗战,毅然毁家纾难筹建抗日先遣军。
他率部在张家口、多伦、绥远等地与日军鏖战,击毙日军中将水川伊夫。
在包头合教村抗日战斗中,他不幸中弹,后在疗伤时被日本特务毒杀。
2016年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西安事变”80周年。本报值此刊发白凤翔将军后代的追忆文章。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决策、由白凤翔捉押蒋介石的重大事件,这就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西安事变”。白凤翔作为“西安事变”的三号人物,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关注。
抚今追昔,时光走过了80年。白凤翔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不仅时常见于报端和银幕,也为人民所牢记。
捉蒋英雄
白凤翔祖籍河北沧州,1897年4月生于围场县半截塔新波村。他少年习武,能骑善射,胆识过人,曾“拉杆子”打击恶霸,开仓济贫。因敢打敢拼,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收编为东北军,历任团长、旅长,派往黑龙江省密山驻防。1933年被张学良提升为东北军骑六师师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及华北大部分地区相继被日寇侵占,蒋介石不但不抗日,还把东北军主力部队调到陕西、宁夏、甘肃一带驻防,并把不抗日的罪责推到张学良和东北军身上,这使白凤翔感到莫大的屈辱。第三期军官训练团在庐山受训期间,蒋介石曾约白凤翔谈话并赠与金钱,欲挑拨他与张学良的关系,但白凤翔不为所动。
1935年9—10月间,白凤翔的骑六师随东北军开到西北“剿共”,驻扎在甘肃庆阳地区。东北军进入西北后,广大官兵思乡心切,无心与红军交战,部分将士与共产党接触。白凤翔先是与中共地下党刘澜波、王再天(骑兵军副军长黄显声的参谋)接触,继而又扩大到与中共重要领导的秘密交往。这期间,白凤翔逐渐接受了共产党救国救民的思想,明白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才是真正的抗日军队,深感要想打回东北去,就必须制止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停止“剿共”,联合抗日。
1936年“九一八”事变五周年之际,白凤翔委派骑六师参谋长汪镛,与红军代表朱瑞在宁夏固原杨郎镇秘密签署了局部停战、抗日救国的四条协议。
红军政治部关于《东北军骑兵第六师与红军签订停战协定》的文件如下:
一九三六年九一八纪念日,骑兵第六师代表汪镛,参加人刘继尧与红军代表朱瑞等三人关于“停止内战,抗日救国”有所商谈,谈话中诚[恳]一致认为救亡图存,骑兵第六师红军之间应有如下数事协定:(一)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人无厌的侵略及中国国民党、政、军当局的投降与不抵抗政策,不但迅速丧失东北,继已及于华北,日人近且大举南进和西窥,走私遍及全国,特务机关到处设立,侦探走狗无微不入,亡我国家,灭我民族之方法无所不用……凡此事实的种种,无一不证明亡国灭种的惨祸正已迫近眉睫。为今之计“停战抗日”为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丝毫不可回避与推诿的天职,尤其是东北军及红军的天职。东北军局部来说,即骑兵第六师与红军不管有何种隔阂,为“抗日救国”计,均有绝对理由及需要,在抗日救亡基本条件与无上任务下,做成亲密的联盟,并从今日始一致确定这一联合。(二)“抗日”既为骑兵第六师与红军联合条件与无上责任,则骑兵第六师与红军今后一切行动与一切措施,绝对受此崇高无上的,光荣的抗日任务所约束……骑兵第六师因某些原因至今得暂时存于抱着一贯不抵抗与卖国政策的国民党政府与军旗之下,尤以顾全大局……以不损害抗日的神圣责任为原则,出以最大限度地敷衍,具体内容是:(1)不受命进攻红军。(2)万一须敷衍,则不打枪或不作杀伤射击不前进。(3)事先向红军通报行动及骑兵师位置,以免误会。(4)在可能与须要时,经过互相协商可作友谊退让,但应以实现抗日利益为原则。(三)为了互相砥砺,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以达实现抗日的亲密的兄弟联系,建议互派代表互相研究、互相通商,经常会商并解决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与纠纷。(四)各以最大努力切实进行地方群众之抗日动员与组织,并切实注意自己部属的抗日教育与抗日准备工作,为交换经验,于必要时常以互派代表了解群众与部属抗日教育及抗日准备工作的情形。以上各节经双方同意互换文后即为有效,并永远力遵不渝。在抗日行动未公开之前,红军愿为贵师代守秘密。
白凤翔作为东北军一员骁将,早年就经常出入奉天张家的大帅府,深得少帅张学良的信任。1936年12月8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请求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的努力失败后,为了民族大义,决定发动“兵谏”。张学良密电当时驻守在今宁夏固原的白凤翔火速到西安。
白凤翔当即奉命与随从副官常国宾、王国才,连长寇宝珠,亲信孙德泰、宋连甲等一同赶赴西安。到西安后,张学良特意带白凤翔去临潼华清池,让他以去热河一带打游击为名,向蒋介石辞行,实则是让他察看蒋介石的住所地形。
12月11日晚6时许,张学良通知白凤翔马上去见他。白凤翔到了张公馆,只见少帅背着手,低着头,面色沉重,心有所思,来回踱步。过了好一会儿,张学良才低声对白凤翔说:“我想了好久,决定派你干一件天大的事,把委员长扣起来,逼他抗日。现在,我命令你到临潼‘请’委员长进城,共商抗日大计!记住,不要伤着委员长!”白凤翔当即表示:“只要副司令下命令,我白凤翔赴汤蹈火、粉身碎骨在所不辞。”张学良听后释然地说,这次行动由你总指挥,刘桂五(时任骑六师十八团团长)、孙铭九(时任张学良卫队营第二营营长)与华清池的王玉瓒卫队里应外合,配合捉蒋。白凤翔离开张公馆时,张学良又命令拿给他和随从人员12支手枪。就这样,白凤翔担负起了赴临潼捉蒋的重任。
白凤翔回到西安玄风桥家中,命令副官、卫兵不得离开,马上检查枪械。一切安排就绪,白凤翔叫伙夫炒了几个好菜,请全家人一块吃饭。席间他对家人说:“今晚我要外出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万一回不来,你们都不要太难过。记着,我干的是正道的事儿!”
1936年12月12日凌晨2时,白凤翔召集刘桂五、孙铭九会合,同车到灞桥集结。整理好队伍后,白凤翔简要地讲了当晚要执行的任务,说张副司令命令我们到临潼去,把蒋介石请到西安来,逼他同意停止内战,打日本人,这样我们就能很快打回东北老家,雪洗耻辱。清晨4点多,白凤翔率部赶到华清池,带领一部分人朝蒋介石的住所五间厅冲去,遭到蒋介石卫队猛烈抵抗。白凤翔迅即改道从假山石小道摸进五间厅,发现蒋介石的衣帽、假牙都在,人却不见了。白凤翔伸手摸了摸蒋介石睡过觉的被窝,发现尚有余温,判断蒋介石不会走太远,旋即命令士兵在院内各处搜索。此时天已放亮,白凤翔急忙电话向张学良报告:“蒋介石还没捉到!”张学良在电话那头指示:“一定要找到,9点钟以前找不到委员长,你提头来见我。”白凤翔深知这句话的分量。
就在白凤翔审问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钱大钧时,一名士兵前来报告,在华清池外发现蒋介石的一只鞋。白凤翔马上命令刘桂五、孙铭九、王玉瓒率兵搜山。很快找到了躲在山石夹缝中的蒋介石。白凤翔立即命人打电话向张学良报告,张学良命令马上把蒋介石送到西安。白凤翔把自己的狐皮大衣脱下来,披在只穿了一件薄睡衣的蒋介石身上,命令刘桂五、孙铭九陪护蒋介石进城。
捉蒋任务完成后,张学良决定授予白凤翔东北军十字勋章,并提拔他接替骑兵军军长,但因张学良被蒋介石扣留在南京而受阻。其后,国民党削去了白凤翔的军职,只给他“挂”了个养闲的高参文职。
铁流劲旅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白凤翔日夜兼程赶到南京,主动请缨抗战。最终,在钱大钧的撮合之下,蒋介石同意白凤翔成立热河抗日先遣军,授中将军衔。1938年元旦刚过,白凤翔就率部到热河、绥远、察哈尔一带抗击日寇,归第八战区傅作义指挥。抗日先遣军辖四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有兵力17300多人。
部队途径陕北时,毛泽东在延安亲自会见并宴请白凤翔,称他是有作为的青年爱国将领。后来又致信勉励他为中华民族御敌再创新功,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肖劲光、陈奇涵等中共方面党政军高层领导人转交了毛泽东的亲笔信,并赠给了大量武器弹药及一部电台,派了两名游击战教官,这对抗日先遣军是极其宝贵的支持。为了抗日,白凤翔相继卖掉了北平东直门一个大四合院,西郊、南郊两百多顷地,以筹资购买武器,装备抗日先遣军。
白凤翔的抗日先遣军有较强的战斗力,这与连营级军官熟知日军战术有关。1933年中国军队长城抗战伊始,白凤翔部的东北军骑六师就在战斗序列中。当时,长城抗战由两个方面军组成,由张学良、张作相指挥。白凤翔的骑六师与骑一师、骑二师、骑五师与第29军、第17军部队协同作战,转战司马台、古北口、多伦,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骑六师逐渐掌握了日军的突击战术、迂回战术等。
先遣军筹建之初,白凤翔经常召集部属研究战略战术,尤其对日军的小分队突击骑兵奔袭战加强了研究,并率部苦练近战,增加了1公里冲锋科目,为打奇袭战做好准备。他们也注重迂回战、穿插战、围点破袭等游击战法,并强化了以夜间射击为主要内容的夜战训练,提出了“苦练两只夜眼”的口号。这一切都为先遣军有效歼击日军有生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础,埋下了杀敌制胜的伏笔。
白凤翔带兵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严格训练。他本人自幼习武,能骑善射,据说睡觉时两把盒子枪始终别在左右腰侧,久而久之竟磨出了茧子。而为了打日本鬼子,他给先遣军定下了三项训令:一是快速集结,下达开拔命令半小时甚至一刻钟就整队出发,所有枪支的子弹不退膛;二是除步枪、大刀之外,每个连队至少要有10位以上官兵会用“五节鞭”,鞭不离身,与敌交手,近身挥抡,能令日军瞬间落马,加上传统武术招法,大大提高了部队官兵的战斗力;三是广泛征集好马,从呼伦贝尔、科尔沁草原到乌拉特草原,他多次带着王国才、常国宾等,到草原那达慕上挑选良骏,不惜重金购买。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日军骑兵。
狼烟暗淡塞上月,日寇觊觎破城阙。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29日,北平沦陷、华北危机!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长驱直入热河、绥远、察哈尔三省的大部分地区,通辽、赤峰、阿尔山、集宁、包头相继陷落。
1938年初,傅作义将军命令白凤翔率抗日先遣军主力部队进驻巴彦淖尔、后套,在大青山至临河、红柳湖(乌梁素海)一线布防,开展游击战。白凤翔部队进驻后套地区,在这一带进行了4年多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与马占山将军的东北挺进军一部形成有效的军事防御态势,牵制了数万日军主力。
白凤翔带领部队运动到张家口、多伦等地袭击日军,参加了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这时,他的部队已经扩大到2万多人。这支铁流劲旅,在蒙古高原让日本侵略军心寒胆战,使日军不能度过黄河侵犯陕北,对于延安的安全发挥了一定的拱卫作用。有些战斗胜利,是白凤翔抗日先遣军与共产党领导的大青山游击队团结奋战共同取得的。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井泉在战斗中经常与白凤翔见面,多次一起联手伏击日寇。
在抗日战争的诸多较大战役中,“绥西会战”颇受关注。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是军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这个地方当时是绥远省(今内蒙古中部),属于第八战区,朱绍良为司令长官,傅作义为副司令长官,中国军队有35军、81军、抗日先遣军、绥远游击军、骑兵第六军、101师、五临警备旅等十多支部队,总兵力超过13万,统归傅作义指挥。日军由水川伊夫、冈部直三郎指挥,总兵力约3万人,另有伪蒙军、伪绥西联军各3个师。日军曾一度占领五原、临河、三盛公、陕坝等地。傅作义指挥部队反复争夺,遂收复失地,经过包头战役、五原战役、绥西战役,整个“绥西会战”歼灭日伪军13000余人,但日军为了掩饰其惨败真相,谎称仅有1000余人伤亡。激烈的战斗主要在黄河南岸、乌拉山前坡、河套后套、库布齐沙漠一带。
1939年7月,白凤翔率部“诱引”日军驻包头部队“出洞”,他指挥部队边战斗边转移,把日军引到乌拉山南麓一处山谷,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他一声令下,埋伏在山林里的先遣军官兵迅疾扔手榴弹,把尾部的两辆汽车炸毁,堵上了日军后退道路,日军乱作一团,20多辆汽车乱了方阵,日本鬼子弃车向山上突围,一枚枚手榴弹把敌人炸开了花,这场仗打得很漂亮,消灭300多日伪军,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
1940年3月,在红柳湖(乌梁素海)一战中,在傅作义的指挥下,白凤翔率部在五原城东的二驴子湾设伏,截击逃跑的日军。21日,当日军中将水川伊夫率部逃出五原城时,迎面碰上白凤翔的先遣军。白凤翔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优势,命令部队缩小包围圈,与绥远游击纵队一部协同作战,一举击毙了化妆出逃的水川伊夫及其所部300余人。
水川伊夫被击毙的消息,在日本朝野引起很大震动。因为这是继八路军在河北涞源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后,中国军队第二次击毙日军中将。战后,日军曾派飞机在乌梁素海地区上空搜索了多日。
乌梁素海战斗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延安的《新华日报》、上海的《申报》都对此事作了报道。白凤翔还将从水川伊夫尸身上搜到的图章及战刀赠送给了傅作义将军和董其武将军。
在那个戎马劻勷的年代,白凤翔以一日不死,匹夫吾头尽杀敌之责的拳拳爱国之心,让侵略者四处碰壁。抗日先遣军风驰电掣的战斗风格,构筑捍卫中华大好河山的流动铜墙铁壁。白凤翔还作诗曰:华夏怒,塞外勇;驱日寇,骠骑千里;收失地,莫惜血,重整我河山。其爱国豪情跃然呈现。
1942年2月,恼羞成怒的日军在包头固阳动用了飞机、大炮、毒气弹等,让抗日先遣军陷入绝境。在包头达茂旗西河乡合教村战斗中,白凤翔不幸中弹,这位骁勇的战将倒在血泊中,后在疗伤时被日本特务毒杀。后来,国民政府为白凤翔颁发了阵亡证书和抚恤金证,授予其“宝鼎”勋章。
“在全军伤亡殆尽、突围无望的情况下,身负重伤的白凤翔为避免无谓牺牲,并承担策反伪蒙军总司令李守信、恢复五原战役后遭受毁灭性破坏的敌占区情报力量的重大使命,遂奉傅作义将军指示,以曾在西安事变时反蒋的名义实行了潜伏……”党史专家赵殿武受内蒙古党史研究室委托,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关于白凤翔将军抗日殉国史实考证的课题,他这样阐述了当年白凤翔将军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白凤翔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方情报工作组活动,亲自赴归绥秘密策反李守信,并积极策划就地抗日行动,这些情况终为包头日本特务机关所侦知。日军高层在张家口秘密开会,决定谋害他。
1942年2月8日,白凤翔在起义前夕被日本特务毒害,终年44周岁。部下按他生前的布置,杀死部队里“日本顾问团”的全部“顾问”和日本“教官”13人,护送白凤翔的遗体,将部队主力拉向傅作义驻防的后套地区,并将白凤翔将军潜伏敌区、舍身报国的经过在《党中央日报》上通电全国。
日军得悉后,派3架飞机和汽车部队、炮兵部队及伪蒙军追击两夜一天,爱国官兵们与日伪军展开激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最终,王国才的第四师和王绳武的第六师突破日军重重阻碍,胜利到达后套地区,受到傅作义将军的热烈欢迎。
这就是抗战史上著名的合教抗日兵变。如今,白凤翔的牺牲之地达茂旗西河乡合教村抗日旧址,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府政协的高度重视下,已被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周总理专门指示有关部门寻找因战乱失散在各地的白凤翔将军的后代,并给予妥善照顾。西安刚解放时,中共中央西北局习仲勋书记亲自指示保护和帮助白凤翔将军的家属。2015年,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党中央军委颁发给白凤翔将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这枚纪念奖章,是对白凤翔将军的最好肯定与告慰。(白煜章 白建华 靳建白 孟宪军 孟涛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