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扎布(1875~1916年) 蒙古族。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自幼迁居苏鲁克旗(今辽宁省彰武县)。青年时即为当地匪首。日俄战争中曾率匪助日击俄,被编为后备“永治挺身队”。战后逃至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北部一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彰武县警察局长。民国2年(1913年)率部投靠哲布尊丹巴,被封为镇国公,任镇东将军。后在沙俄的保护下,占据呼伦贝尔西部哈拉哈河流域。民国5年(1916年)再次投降日本,组织蒙古宗社党和“勤王师扶国军”,自任司令,并带领所部数千人对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袭扰。日本侵略者以大批武器装备巴布扎布军。是年7月1日,发动叛乱,率军南下,攻占突泉、郑家屯、洮南、公主岭等地。10月攻占林西后,在与奉军作战时被击毙。
陶克陶(1863~1922年) 又作陶克陶乎,套克套。蒙古族。内蒙古郭尔罗斯前旗(今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精于枪法和骑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朝在蒙古地区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蒙古王公放垦,损害当地蒙古族群众利益。陶克陶和乡亲们请求停止放垦土地,保护土地和牧权。遭到无理拒绝并被毒打。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二十二日夜,陶克陶率愤怒的群众宣布起义,攻占二龙索口垦务局,俘获垦务官吏和督星军,烧毁垦务账簿,缴获其全部武器弹药,初战告捷,连夜向毛道吐垦务局出发,途中与清军保护的日本勘测队展开战斗,获胜。清朝命令盛京将军赵尔巽、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投降清朝的“红胡子”首领张作霖和哲里木盟、昭乌达盟骑兵镇压,陶克陶率领起义军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在德隆烧锅战斗中,清兵8 000余人包围起义军,运用火炮、机枪进行猛烈射击,经过4昼夜激战,击溃清军。起义军突围转移到哲里木盟北部索伦山,建立根据地。清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1906~1909年),共进行大小战斗104次。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军在地方武装密切配合下,将武装抗垦队伍追剿到中俄边境地区,陶克陶率领队伍于3月16日夜被迫逃往俄国。清宣统三年(1911年)被沙俄任命为陆军少尉,潜入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参与沙俄策划的外蒙古和呼伦贝尔“独立”活动,民国11年(1922年)4月在库伦病死。
云亨(1884~1926年) 字嘉惠,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沟门乡后湾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入归绥(今呼和浩特)中学堂读书。就读期间接受革命思想教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后,加入同盟会,积极宣传革命,投入反抗清朝封建势力活动,得到被压迫农牧民拥护。清宣统二年(1910年)入北平(今北京)殖边学校学习。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受同盟会派遣回内蒙古,在包头萨拉齐等地秘密策划武装起义准备工作。晋军阎锡山部攻占包头后,与阎锡山取得联系,返回萨拉齐与阎部策应。民国元年(1912年)初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后随阎锡山到山西,奔走于上海、南京见孙中山和黄兴,支持阎锡山为山西总督。后受阎锡山排挤,到陕西从事倒袁活动。不久被阎锡山骗回太原扣捕,押往北京,值袁世凯死,被释放回乡。民国8年(1919年)组织地方武装,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民国14年(1925年)初,应冯玉祥之邀赴京,受命与胡景翼的第2军前往河南,收编游散部队,拟组建国民军第5军。民国15年(1926年)3月2日,在河南洛阳西关外勘察地形时中弹身亡。
旺丹尼玛(1872~1926年) 又名班第达格根,蒙古族。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人。6岁时被札萨克旗喇嘛庙选定为活佛,曾赴青海、拉萨等地学习。20世纪初,投身札萨克旗以抗垦为中心的“独贵龙”运动,成为主要首领之一。后遭王公迫害,周游于河套一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与杭锦旗“独贵龙”首领厂汉罗卜领导杭锦旗、达拉特旗“独贵龙”运动。民国2年(1913年),遭宁夏总兵马福祥诱捕,后被软禁于北京。“五·四”运动后,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学习。民国14年(1925年)10月,赴张家口出席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民国15年(1926年)秋,任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总指挥。年底被隐藏于内部的敌人毒害致死。
荣耀先(1895~1927年) 又名谦登若宪,字辉庭,号一介。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民国7年(1918年)入北平(今北京)蒙藏学校读书,受新思潮影响。民国9年(1920年)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民国12年(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3年(1924年)到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并参加由周恩来组织的以该校第一期学员和各地工人,农民组成的国民革命军部队,曾随部队援助省港大罢工,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1 军、第3军、第6军历任排、连、营、团长等职。民国16年(1927年)在率部攻打济南的战斗中牺牲。
李裕智(1901~1927年) 蒙古族。原名陶克陶乎。内蒙古土默特旗河口南双墙子村(今属托克托县)人。幼时读私塾。民国10年(1921年)入归绥(今呼和浩特)中学读书,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宣传“五· 四”精神,抵制日货,申张爱国正气,成为“归中学潮事件”领导者。民国12年(1923年)到北京蒙藏学校读书,民国13年(1924年)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民国14年(1925年)春,受中共北方区派遣回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在包头组建中共包头工委,担任书记。9 月,组织石拐煤矿千余工人举行大罢工。10月,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到张家口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加入该党并当选为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民国15年(1926年),发动和领导包头铁路工人反“把头”斗争。赴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6月,参加组建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和军官学校,担任副总指挥兼第1路、第5路军司令。民国16年(1927年)10月上旬,率内蒙古人民革命军骑兵独立旅1、2营开赴伊克昭盟乌审旗,途经毛乌素沙漠时被害。
席尼喇嘛(1866~1929年) 蒙古族。原名乌力吉吉尔格勒,又作乌勒吉扎尔噶勒。内蒙古乌审旗人。出身于贫苦牧民家庭。15岁到旗王府服差役,20岁服役期满后,被王府录用为“笔帖式”,屡向王公陈述改善旗政、减轻人民负担的进言,引起疑忌并被排斥。1902年,乌审旗“独贵龙”抗垦斗争正在兴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借故辞职,参加白音赛音和五喇嘛领导的抗星斗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不连累家人和迷惑王公,出家当喇嘛。称席尼喇嘛。辛亥革命后,席尼喇嘛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以60个“安答”为骨干,在乌审旗组织起11个“独贵龙”,在海流图庙设立总部。展开反对军阀和王公的斗争。驱逐王爷,宣布废止封建差役赋税,惩办贪官污吏。民国8年(1919年),席尼喇嘛等“独贵龙”领导人被诱捕。次年在旗民的营救下,越狱逃到北京。在京期间,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北京地区负责人李大钊。民国13年(1924年)赴蒙古人民共和国,了解苏联十月革命历史,阅读马列著作。民国14年(1925年)参加在张家口举行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党中央执行委员。民国15年(1926年),回到乌审旗,组织领导新“独贵龙”运动。4月,召集百余名蒙古族牧民,在包头组建乌审旗武装保卫队,第三国际支援百余支武器及弹药。秋季,率师返旗,补充人员和武器。11月,经过整编正式组建内蒙古人民革命军第12团,任团长。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王公统治,建立乌审旗公众委员会。从民国16年(1927年)开始,乌审旗札萨克与陕北军阀勾结,对乌审旗革命根据地进行长达两年的军事围剿。他指挥第12团,坚持根据地斗争,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与北洋军阀部队和封建王公部队作战20余次。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被叛徒杀害。
嘎达梅林(1893~1931年) 蒙古族。莫勒特图氏,名那达木德,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嘎达梅林兄弟4人,他排行最小,昵称“嘎达”。“梅林”为官职,故人们称其为“嘎达梅林”。清宣统二年(1910年)到旗卫队服兵役。民国2年(1913年)被达尔罕王府选聘为翻译。因其办事精明又刚毅善谋,便提任为王府卫队专依达(什长)。不久,升为昆都(骁骑校),民国6年(1917年),任扎兰(参领)。民国10年(1921年),晋升统率达尔罕旗蒙古骑兵的军事梅林(亦称统领)。后被革职。
民国11年(1922年)后,东北军阀张作霖、吴俊升勾结达尔罕王招租放星土地,获取地租银。至民国17年(1928年),达尔罕旗土地被放垦出卖四分之三。民国18年(1929年)在郑家屯设立垦务局强行开垦土地,牧场日益缩小,激起全旗各族人民强烈不满。达尔罕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与军阀和王公展开抗垦拒迁、保卫土地、求生存的斗争。7月,全旗选派60多名代表赴奉天请愿,嘎达被推举为请愿团首领。26日,王爷与奉天军阀密谋,派出省府警察厅宪兵镇压请愿活动,嘎达梅林被逮捕。11月13日,在亲朋好友的协助下劫狱逃出后,公开举起武装反垦暴动的旗帜,得到全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至民国19年(1930年)秋,起义队伍发展到1 200多人,转战于达尔罕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一带。给垦务官吏和王公、军阀沉重打击。达尔罕王会同东北军阀,调动吉、热、辽三省部队4 000多人围剿。经过20多次战斗,起义队伍遭受重大损失。民国20年(1931年)4月,起义队伍在毛都花庙遭17旅李守信团伏击,经过激战,嘎达梅林部队只剩30余人。4月9日,起义军在舍伯吐北新开河北岸洪格尔敖包渡河时,被李守信部追击,嘎达梅林中弹牺牲。
满泰(1883~1934年) 字子舒,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旗人。同盟会员,曾任萨拉齐蒙古族咨议员。民国四年(1915年)与安详一起反对蒋雁行都统在绥远种植鸦片。民国五年(1916年)与军阀队伍作战,失败后在五当召当喇嘛,后又曾任土默特旗总管,乌兰察布、伊克昭两盟13旗、蒙边司令及绥西、绥北两路护路司令。在阎锡山部被委任为陆军骑兵三十师师长,兼绥西镇守使。民国23年(1934年)病故。
云继先(1907~1936年) 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旗沟门乡后湾村人。民国12年(1923年)秋入北平蒙藏学校学习。受李大钊、邓中夏影响,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1927年)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北伐战争中在国民革命军第1军中任警卫连连长。民国21年(1932年)在南京军政二校蒙藏高级教育班学习,同年秋回内蒙古地区后,组建蒙古干部学生队任队长、教官。民国23年(1934年)4月,任百灵庙“蒙古地方自治区政务委员会”保安处第二科科长。民国25年(1936年)春,德穆楚克栋鲁普在日本侵略者操纵下成立“蒙古军总司令部”,公开叛国投降日军,引起蒙古族各阶层人士的极大愤怒,蒙政会内部动荡。2月21日,云继先、朱实夫、云蔚等率领保安队官兵进行武装暴动。云继先任蒙旗保安总队总队长。同年9月,保安总队发生暴乱,云继先被德穆楚克栋鲁普亲信杀害。
李海山(1885~?) 字秀芝,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任达尔罕旗王府亲军统领。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成为沦陷区。李海山积极联络巡防骑兵统领刘震玉等有识之士,决心自行起兵,抗日救国。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军陆海空副总司令张学良电召李海山:“率部星夜赴平、计议抗日”。并委任为辽北蒙边骑兵第1路军司令。李海山动员本旗壮丁5 000余人,组成蒙古骑兵队伍,投入抗日斗争。11月,李海山率部与日军司令松井清助大佐率领的日本侵略军和伪满洲国军在肖河敖包遭遇,激战4昼夜,击毙日蒙(伪)军200余人。11月27日,李海山部在蒙骑第2路刘震玉部配合下,乘胜追击,攻占舍伯吐,给日伪军以重大杀伤。此后,在通辽、舍伯吐、余粮堡、开鲁、多伦等地多次与日伪军作战。在开鲁保卫战中,击毙日军司令松井清助大佐。李海山部被冯玉祥改编为民众同盟抗日蒙古骑兵第1路,在康保、多伦、围场一带继续进行抗日活动。
彭德大(1910~1940年) 又名润俚。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国17年(1928 年)参加游击队。民国18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12军、红9军政治部文书、秘书、干事等职。参加红军长征。民国26年(1937年)秋,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民国27 年(1938年)秋,调任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政治部主任。民国28年(1939年)6 月,任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民国29年(1940年)初,率部转战绥西。2月12日,在武川牺牲。
冯志纲(1908~1940年) 吉林省公主岭人。民国21年(1932年),组织“文武”抗日队,后加入汤原游击总队,历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团长、军参谋长、第3路军西北指挥部总指挥兼第2支队长等职。民国25年(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1936年)6月~12月,率抗日联军西征部队与日伪军交战70多次。民国28年(1939年)末,中共北满省委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龙江北部指挥,开辟呼伦贝尔游击区。民国29年(1940年)2月,率领第6军直属教导队和第6军第12团,越过嫩江,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原布西县)尼尔基镇北部开展抗日斗争。2月4日,在阿荣旗三岔河任家窝棚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高禹民(1916~1940年) 原名高升山,山东省高密县人。民国24年(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黑龙江省依兰县委书记、下江特委书记、北满临时省委执行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3支队政治委员。民国29年(1940年)率东北抗日联军第3支队二进呼伦贝尔,开辟抗日游击区。同年11月30日,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朱实夫(1907~1941年) 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旗章盖村人。早年考入北平蒙藏学院。民国14年(1925年),孙中山在京筹备国民会议,当选为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后国民会议因没有武力作后盾失败。朱实夫毅然投笔从戎,南下广州进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被派到国民政府军第1军冯玉祥部,由冯玉祥保送入苏联莫斯科骑兵学校学习,后转入炮兵专门学校。民国25年(1936年)在百灵庙率保安队暴动,经南京军政府批准,编为绥远省蒙旗保安总队,任少将副总队长兼第2大队队长,驻归绥(今呼和浩特)整训。民国26年(1937年),改编后任第2大队队长兼训练长。“七·七”事变爆发后,保安总队驻防百灵庙,率第2大队设防大庙子。后保安总队回防归绥南大黑河一线,第2大队扼守南茶房据点,与日伪军激战中右臂右腿等处受伤。民国27年(1938年)夏,绥远蒙旗保安总队改编为蒙旗保安旅,任第2团团长。民国28年(1939年),蒙旗保安旅又改编为新编第3师,改任第8团团长。民国29年(1940年),率新3师担任包头对岸河防。民国30年(1941年),升任该师少将副师长。同年夏,新3师奉命移兵甘肃东部整编,负责辎重转运。劳累过度,臂、腿旧伤复发,医治无效,于9月25日病故。
高凤英(1909~1941年) 原名德勒登,又名云祥,曾用名道尔吉。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保尔合少村人。民国18年(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1930年)春,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民国24年(1935年),化名高风英,回国开展地下革命活动,负责对上级的联络工作。民国26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与杨植霖、刘洪雄等策反伪蒙古军,改编为抗日武装,进行抗日游击斗争。民国27年(1938年)夏,高风英上大青山参加抗日团,负责情报与军需工作。同年秋,八路军120师358旅组成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由晋西北挺进大青山。高风英与杨植霖率领抗日团与大青山支队在保尔合少东北铺面子会师后,抗日团在武川县五塔背村改编为蒙绥游击大队。在大青山支队领导下,致力于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开辟工作。民国28年(1939年),奉命调到归武边区地方动员委员会做群众工作。民国29年(1940年)秋,调任蒙古抗日游击队长。带领游击队活动于大青山和土默特川地区,打击日伪势力。民国30年(1941年),指挥蒙古抗日游击队担负掩护绥察、绥西党政机关任务,经常活动于绥西万家沟一带。民国30年(1941年)10月28日,因叛徒告密,与绥察区党委社会部长王聚德等10余人,被日军包围,高风英率部奋力反击,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郭铁坚(1911~1941年) 原名郭成文。黑龙江省依兰县刁翎镇大通沟人。民国24年(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刁翎党支部书记。在抗日联军中历任连长、指导员、科长、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支队政委。民国30年(1941年)8月,率领抗日联军第9支队三进呼伦贝尔,从讷河向嫩江远征,开辟建立抗日游击区。当部队进到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郭尼屯时,突然被日军包围,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刘水子(1910~1941年) 江西省吉水县人。民国19年(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共产党员。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代理团政治委员。1941年秋在聚宝庄白山子战斗中牺牲。
王贤光(1913~1941年) 湖北省沔阳县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3年(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历任班、排、连、营、团长等职。民国27年(1938年)秋,随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任大青山骑兵支队绥中第2支队支队长、动委会4支队队长、骑兵支队第2营营长。民国29年(1940年)冬,骑兵支队第2营扩编为团,任第2团团长。民国30年(1941年)2月3日,在小南沟战斗中牺牲。
高桥(1913~1944年) 本名高明海,字镜天,化名高桥。辽宁省辽阳人。民国20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高桥流落冀东(唐山)。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4期。民国27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到冀东抗日联军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后到5支队任参谋长。民国27年(1938年)秋季,5中队编入八路军第28团,高桥任营长。民国29年(1940年)夏,高桥返回冀东,参与组建13团。民国31年(1942年)秋,任第11团参谋长。率部到承(承德)、平(平泉)、宁(宁城)地区进行抗日斗争,民国33年(1944年)3月29日,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
奇金山(1894~1945年) 蒙古名哈诺墨拉,蒙古族。内蒙古乌审旗人。民国15年(1926年),投身于席尼喇嘛领导的“独贵龙”运动,历任乌审旗保安部队连长、第4中队长、西蒙抗日游击队第1支队第1大队长等职。民国32 年(1943年)4月10日,响应札萨克旗军民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率领乌审旗军民发动起义。10月,将所属部队改编为乌审旗骑兵团,任团长。接受中共伊东工委的领导,依托陕甘边区,在乌审旗西部大石砭、小石砭、舍利、朝岱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民国34年(1945年)2月16日,被国民党暴徒杀害。
吉格木德(1915~1946年) 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民国34年(1945年)参加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民国35年(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喜扎嘎尔旗(今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镇)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教导团副团长。同年9月,兴安军区派吉格木德到索伦开展民主建政、减租减息、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宣传发动和进行剿匪、收缴散失武器弹药工作。10月7日夜,教导团领导和机关干部在团部开会,被匪首王殿奎部包围。突围中团长等6人遇难。副团长吉格木德带领20余名机关干部冲出室外。为掩护战友牺牲。
巴达玛喇布坦(1899~1946年) 蒙古族。扎赉特旗人。扎赉特旗末代札萨克。通晓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民国20年(1931年)秋,投降日本。同年12 月17日,率200余旗警队员在塔城子袭击马占山部,得到日军赏识。民国21 年(1932年)任伪兴安南警备军少将司令。是年,日军进犯热河,他率2个团配合日军作战,从通辽出发,攻占开鲁,打天山,占林东,进林西,经大小数十战,收编李守信部。被任命为伪兴安军管区军官学校校长,晋升陆军中将。民国27年(1938年)被任为伪兴安军管区第一司令长官,晋陆军上将军衔。民国28年(1939年),率兴安军参加诺门罕战争,作战失利,被革去军衔,调往新京(今吉林省省长春市)担任伪兴安局总裁等职。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在长春被苏军逮捕,羁押苏联赤塔,民国35年(1946年),由苏联遣送回国途中病死于苏联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
吕明仁(1916~1947年) 原名吕其惠,辽宁省长海县人。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入山东烟台第8中学求学。民国24年(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奔赴北平(今北京)弘达高中学习,作中共地下交通工作,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民国25年(1936年)6月,中共地下党获悉山西军阀阎锡山在北平招收一批青年,充实部队,受组织派遣随薄一波带100余名青年到阎锡山部民训班学习。民国26年(1937年)2月,奔赴延安人抗日军政大学第13大队学习。结业后,留校任1支队政治教员,2大队政治主任教员。民国28年(1939年)夏,随“抗大”总校东征到太行山区抗日前线。民国30年(1941年),任中共胶东区委宣传部长兼区委党校校长和减租工作团团长。民国31年(1942年)2月,任中共西满地区委书记兼西满军分区政治委员。民国34年(1945年)8月,奉命调辽西省(1946年6月改称辽吉),任中共阜新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民国35年(1946年)2月中旬,率阜新地委转移到通辽,从新四军3师接管通辽、开鲁两县,建立中共通辽中心县委,任书记。5月,通辽中心县委改为辽吉省委5地委,任地委书记兼哲里木盟政府副主席。后通(通辽)鲁(开鲁)警备区与东蒙自治军骑兵2师合编为蒙汉联军,兼政治委员。10月国民党第71军88师向通辽进攻,吕明仁组织军民转移。撤出后,组织干部和区、县武装改编为武工队,称“长江骑兵团”,担任团长兼政治委员,指挥所部取得哈拉吐达战斗胜利,打击国民党军队和土匪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民国36年(1947年)4月12日,在渡西辽河时,为抢救落水警卫员牺牲。
王平民(1915~1947年)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干事、连指导员、连长等职。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军委宣传队俱乐部主任、军委军官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民国25年(1936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委员、冀东第15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民国36年(1947年)5月21日,在参加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党代会返回冀东途中,于赤峰西柴胡栏子村被土匪武装包围,在战斗中牺牲。
胡里光(1916~1947年) 曾用名胡竹林。湖南省浏阳县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军团政治部保卫连政委、保卫局政治指导员,军区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司令部政治指导员、军委直属俱乐部主任、支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第385旅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民国33年(1944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民国34年(1945年)任冀东第1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民国36年(1947年)5月21日,在参加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党代会返回冀东途中,于赤峰西柴胡栏子村被土匪武装包围,战斗中牺牲。
阿思根(1906~1948年) 汉名李友同。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沈阳蒙旗师范学校,后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民国20年(1931年)“九·—八”事变后回国。曾任日伪第9军管区少将参谋长,伪军事情报处情报科长等职。早年接受进步思想,具有强烈的爱国心,痛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民国34年(1945年)参加革命,在内蒙古东部组织创建民族革命武装。同年12月,率领部队南下突泉,解救被国民党军队绑架的中共西满分局派遣到东部区开展工作的领导人胡秉权、张承钧等。解放突泉,平息叛乱,清除国民党地方军包善一势力,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帮助。民国35年(1946年)1月,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阿思根任内防部长领导指挥内蒙古自治军。率团到哲里木盟整编各旗县地方武装,组建东蒙自治军骑兵第2师,并将王爷庙民警总队改编为骑兵第1师。1月25日,应东北民族联军西满军区司令吕正操、政治委员李富春邀请,在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市)就西满与东蒙军政工作互相配合问题进行协商,拟定暂行办法,称《吕阿协定》。此后,东蒙武装部队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东北民主联军并肩作战,反击国民党军进攻。民国35年(1946年)夏,根据组建骑兵第2师经验,改编昭乌达盟骑兵第4师,纳文慕仁盟骑兵5师。6月,兴安军区与民主联军辽吉军区成立联合司令部,任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副司令员、兴安军区司令员、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分会副主任等职。民国36年(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阿思根任政府委员、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副司令员、中共内蒙古工委候补委员等职。民国37年(1948年)1月31日,因病在乌兰浩特逝世。
马良诚(1913~1948年) 原名宝日巴特尔。蒙古族。内蒙古鄂托克旗察汉陶劳亥人。民国18年(1929年),在鄂托克旗保安大队服兵役,任保安大队中队长。民国25年(1936年)7月,开始与中国工农红军接触。民国26年(1937年),与中共鄂托克旗工委员负责人周仁山秘密交往,向往革命。民国35年(1946年)1月22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支持配合下,率部起义,创建鄂托克旗第一支民族革命武装,任第2团团长,率部配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三边警备区骑兵团消灭鄂托克旗保安副司令奇恩诚部,打败蒙古王公扬森扎布保安兵和军阀马鸿逵部援兵。民国36年(1947年)3月,在马鸿逵骑兵旅和王公保安部队围剿下,人员牺牲和散失多半。8月,重新组建队伍,编入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军事部领导下的蒙汉支队第3大队,任大队长。是年冬,带领支队开进陕北吴起镇,进行“两忆三查”新式整军,受到教育,带头检查纠正游击习气和不良作风。民国37年(1948年)1月,蒙汉支队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伊克昭盟支队,马良诚任参谋长兼3大队队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在郑家峁子与三边土匪武装作战中牺牲。
巴布扎布(1875~1916年) 蒙古族。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自幼迁居苏鲁克旗(今辽宁省彰武县)。青年时即为当地匪首。日俄战争中曾率匪助日击俄,被编为后备“永治挺身队”。战后逃至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北部一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彰武县警察局长。民国2年(1913年)率部投靠哲布尊丹巴,被封为镇国公,任镇东将军。后在沙俄的保护下,占据呼伦贝尔西部哈拉哈河流域。民国5年(1916年)再次投降日本,组织蒙古宗社党和“勤王师扶国军”,自任司令,并带领所部数千人对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袭扰。日本侵略者以大批武器装备巴布扎布军。是年7月1日,发动叛乱,率军南下,攻占突泉、郑家屯、洮南、公主岭等地。10月攻占林西后,在与奉军作战时被击毙。
陶克陶(1863~1922年) 又作陶克陶乎,套克套。蒙古族。内蒙古郭尔罗斯前旗(今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精于枪法和骑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朝在蒙古地区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蒙古王公放垦,损害当地蒙古族群众利益。陶克陶和乡亲们请求停止放垦土地,保护土地和牧权。遭到无理拒绝并被毒打。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二十二日夜,陶克陶率愤怒的群众宣布起义,攻占二龙索口垦务局,俘获垦务官吏和督星军,烧毁垦务账簿,缴获其全部武器弹药,初战告捷,连夜向毛道吐垦务局出发,途中与清军保护的日本勘测队展开战斗,获胜。清朝命令盛京将军赵尔巽、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投降清朝的“红胡子”首领张作霖和哲里木盟、昭乌达盟骑兵镇压,陶克陶率领起义军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在德隆烧锅战斗中,清兵8 000余人包围起义军,运用火炮、机枪进行猛烈射击,经过4昼夜激战,击溃清军。起义军突围转移到哲里木盟北部索伦山,建立根据地。清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1906~1909年),共进行大小战斗104次。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军在地方武装密切配合下,将武装抗垦队伍追剿到中俄边境地区,陶克陶率领队伍于3月16日夜被迫逃往俄国。清宣统三年(1911年)被沙俄任命为陆军少尉,潜入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参与沙俄策划的外蒙古和呼伦贝尔“独立”活动,民国11年(1922年)4月在库伦病死。
云亨(1884~1926年) 字嘉惠,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沟门乡后湾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入归绥(今呼和浩特)中学堂读书。就读期间接受革命思想教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后,加入同盟会,积极宣传革命,投入反抗清朝封建势力活动,得到被压迫农牧民拥护。清宣统二年(1910年)入北平(今北京)殖边学校学习。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受同盟会派遣回内蒙古,在包头萨拉齐等地秘密策划武装起义准备工作。晋军阎锡山部攻占包头后,与阎锡山取得联系,返回萨拉齐与阎部策应。民国元年(1912年)初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后随阎锡山到山西,奔走于上海、南京见孙中山和黄兴,支持阎锡山为山西总督。后受阎锡山排挤,到陕西从事倒袁活动。不久被阎锡山骗回太原扣捕,押往北京,值袁世凯死,被释放回乡。民国8年(1919年)组织地方武装,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民国14年(1925年)初,应冯玉祥之邀赴京,受命与胡景翼的第2军前往河南,收编游散部队,拟组建国民军第5军。民国15年(1926年)3月2日,在河南洛阳西关外勘察地形时中弹身亡。
旺丹尼玛(1872~1926年) 又名班第达格根,蒙古族。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人。6岁时被札萨克旗喇嘛庙选定为活佛,曾赴青海、拉萨等地学习。20世纪初,投身札萨克旗以抗垦为中心的“独贵龙”运动,成为主要首领之一。后遭王公迫害,周游于河套一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与杭锦旗“独贵龙”首领厂汉罗卜领导杭锦旗、达拉特旗“独贵龙”运动。民国2年(1913年),遭宁夏总兵马福祥诱捕,后被软禁于北京。“五·四”运动后,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学习。民国14年(1925年)10月,赴张家口出席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民国15年(1926年)秋,任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总指挥。年底被隐藏于内部的敌人毒害致死。
荣耀先(1895~1927年) 又名谦登若宪,字辉庭,号一介。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民国7年(1918年)入北平(今北京)蒙藏学校读书,受新思潮影响。民国9年(1920年)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民国12年(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3年(1924年)到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并参加由周恩来组织的以该校第一期学员和各地工人,农民组成的国民革命军部队,曾随部队援助省港大罢工,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1 军、第3军、第6军历任排、连、营、团长等职。民国16年(1927年)在率部攻打济南的战斗中牺牲。
李裕智(1901~1927年) 蒙古族。原名陶克陶乎。内蒙古土默特旗河口南双墙子村(今属托克托县)人。幼时读私塾。民国10年(1921年)入归绥(今呼和浩特)中学读书,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宣传“五· 四”精神,抵制日货,申张爱国正气,成为“归中学潮事件”领导者。民国12年(1923年)到北京蒙藏学校读书,民国13年(1924年)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民国14年(1925年)春,受中共北方区派遣回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在包头组建中共包头工委,担任书记。9 月,组织石拐煤矿千余工人举行大罢工。10月,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到张家口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加入该党并当选为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民国15年(1926年),发动和领导包头铁路工人反“把头”斗争。赴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6月,参加组建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和军官学校,担任副总指挥兼第1路、第5路军司令。民国16年(1927年)10月上旬,率内蒙古人民革命军骑兵独立旅1、2营开赴伊克昭盟乌审旗,途经毛乌素沙漠时被害。
席尼喇嘛(1866~1929年) 蒙古族。原名乌力吉吉尔格勒,又作乌勒吉扎尔噶勒。内蒙古乌审旗人。出身于贫苦牧民家庭。15岁到旗王府服差役,20岁服役期满后,被王府录用为“笔帖式”,屡向王公陈述改善旗政、减轻人民负担的进言,引起疑忌并被排斥。1902年,乌审旗“独贵龙”抗垦斗争正在兴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借故辞职,参加白音赛音和五喇嘛领导的抗星斗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不连累家人和迷惑王公,出家当喇嘛。称席尼喇嘛。辛亥革命后,席尼喇嘛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以60个“安答”为骨干,在乌审旗组织起11个“独贵龙”,在海流图庙设立总部。展开反对军阀和王公的斗争。驱逐王爷,宣布废止封建差役赋税,惩办贪官污吏。民国8年(1919年),席尼喇嘛等“独贵龙”领导人被诱捕。次年在旗民的营救下,越狱逃到北京。在京期间,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北京地区负责人李大钊。民国13年(1924年)赴蒙古人民共和国,了解苏联十月革命历史,阅读马列著作。民国14年(1925年)参加在张家口举行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党中央执行委员。民国15年(1926年),回到乌审旗,组织领导新“独贵龙”运动。4月,召集百余名蒙古族牧民,在包头组建乌审旗武装保卫队,第三国际支援百余支武器及弹药。秋季,率师返旗,补充人员和武器。11月,经过整编正式组建内蒙古人民革命军第12团,任团长。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王公统治,建立乌审旗公众委员会。从民国16年(1927年)开始,乌审旗札萨克与陕北军阀勾结,对乌审旗革命根据地进行长达两年的军事围剿。他指挥第12团,坚持根据地斗争,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与北洋军阀部队和封建王公部队作战20余次。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被叛徒杀害。
嘎达梅林(1893~1931年) 蒙古族。莫勒特图氏,名那达木德,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嘎达梅林兄弟4人,他排行最小,昵称“嘎达”。“梅林”为官职,故人们称其为“嘎达梅林”。清宣统二年(1910年)到旗卫队服兵役。民国2年(1913年)被达尔罕王府选聘为翻译。因其办事精明又刚毅善谋,便提任为王府卫队专依达(什长)。不久,升为昆都(骁骑校),民国6年(1917年),任扎兰(参领)。民国10年(1921年),晋升统率达尔罕旗蒙古骑兵的军事梅林(亦称统领)。后被革职。
民国11年(1922年)后,东北军阀张作霖、吴俊升勾结达尔罕王招租放星土地,获取地租银。至民国17年(1928年),达尔罕旗土地被放垦出卖四分之三。民国18年(1929年)在郑家屯设立垦务局强行开垦土地,牧场日益缩小,激起全旗各族人民强烈不满。达尔罕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与军阀和王公展开抗垦拒迁、保卫土地、求生存的斗争。7月,全旗选派60多名代表赴奉天请愿,嘎达被推举为请愿团首领。26日,王爷与奉天军阀密谋,派出省府警察厅宪兵镇压请愿活动,嘎达梅林被逮捕。11月13日,在亲朋好友的协助下劫狱逃出后,公开举起武装反垦暴动的旗帜,得到全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至民国19年(1930年)秋,起义队伍发展到1 200多人,转战于达尔罕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一带。给垦务官吏和王公、军阀沉重打击。达尔罕王会同东北军阀,调动吉、热、辽三省部队4 000多人围剿。经过20多次战斗,起义队伍遭受重大损失。民国20年(1931年)4月,起义队伍在毛都花庙遭17旅李守信团伏击,经过激战,嘎达梅林部队只剩30余人。4月9日,起义军在舍伯吐北新开河北岸洪格尔敖包渡河时,被李守信部追击,嘎达梅林中弹牺牲。
满泰(1883~1934年) 字子舒,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旗人。同盟会员,曾任萨拉齐蒙古族咨议员。民国四年(1915年)与安详一起反对蒋雁行都统在绥远种植鸦片。民国五年(1916年)与军阀队伍作战,失败后在五当召当喇嘛,后又曾任土默特旗总管,乌兰察布、伊克昭两盟13旗、蒙边司令及绥西、绥北两路护路司令。在阎锡山部被委任为陆军骑兵三十师师长,兼绥西镇守使。民国23年(1934年)病故。
云继先(1907~1936年) 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旗沟门乡后湾村人。民国12年(1923年)秋入北平蒙藏学校学习。受李大钊、邓中夏影响,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1927年)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北伐战争中在国民革命军第1军中任警卫连连长。民国21年(1932年)在南京军政二校蒙藏高级教育班学习,同年秋回内蒙古地区后,组建蒙古干部学生队任队长、教官。民国23年(1934年)4月,任百灵庙“蒙古地方自治区政务委员会”保安处第二科科长。民国25年(1936年)春,德穆楚克栋鲁普在日本侵略者操纵下成立“蒙古军总司令部”,公开叛国投降日军,引起蒙古族各阶层人士的极大愤怒,蒙政会内部动荡。2月21日,云继先、朱实夫、云蔚等率领保安队官兵进行武装暴动。云继先任蒙旗保安总队总队长。同年9月,保安总队发生暴乱,云继先被德穆楚克栋鲁普亲信杀害。
李海山(1885~?) 字秀芝,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任达尔罕旗王府亲军统领。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成为沦陷区。李海山积极联络巡防骑兵统领刘震玉等有识之士,决心自行起兵,抗日救国。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军陆海空副总司令张学良电召李海山:“率部星夜赴平、计议抗日”。并委任为辽北蒙边骑兵第1路军司令。李海山动员本旗壮丁5 000余人,组成蒙古骑兵队伍,投入抗日斗争。11月,李海山率部与日军司令松井清助大佐率领的日本侵略军和伪满洲国军在肖河敖包遭遇,激战4昼夜,击毙日蒙(伪)军200余人。11月27日,李海山部在蒙骑第2路刘震玉部配合下,乘胜追击,攻占舍伯吐,给日伪军以重大杀伤。此后,在通辽、舍伯吐、余粮堡、开鲁、多伦等地多次与日伪军作战。在开鲁保卫战中,击毙日军司令松井清助大佐。李海山部被冯玉祥改编为民众同盟抗日蒙古骑兵第1路,在康保、多伦、围场一带继续进行抗日活动。
彭德大(1910~1940年) 又名润俚。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国17年(1928 年)参加游击队。民国18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12军、红9军政治部文书、秘书、干事等职。参加红军长征。民国26年(1937年)秋,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民国27 年(1938年)秋,调任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政治部主任。民国28年(1939年)6 月,任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民国29年(1940年)初,率部转战绥西。2月12日,在武川牺牲。
冯志纲(1908~1940年) 吉林省公主岭人。民国21年(1932年),组织“文武”抗日队,后加入汤原游击总队,历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团长、军参谋长、第3路军西北指挥部总指挥兼第2支队长等职。民国25年(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1936年)6月~12月,率抗日联军西征部队与日伪军交战70多次。民国28年(1939年)末,中共北满省委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龙江北部指挥,开辟呼伦贝尔游击区。民国29年(1940年)2月,率领第6军直属教导队和第6军第12团,越过嫩江,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原布西县)尼尔基镇北部开展抗日斗争。2月4日,在阿荣旗三岔河任家窝棚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高禹民(1916~1940年) 原名高升山,山东省高密县人。民国24年(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黑龙江省依兰县委书记、下江特委书记、北满临时省委执行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3支队政治委员。民国29年(1940年)率东北抗日联军第3支队二进呼伦贝尔,开辟抗日游击区。同年11月30日,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朱实夫(1907~1941年) 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旗章盖村人。早年考入北平蒙藏学院。民国14年(1925年),孙中山在京筹备国民会议,当选为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后国民会议因没有武力作后盾失败。朱实夫毅然投笔从戎,南下广州进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被派到国民政府军第1军冯玉祥部,由冯玉祥保送入苏联莫斯科骑兵学校学习,后转入炮兵专门学校。民国25年(1936年)在百灵庙率保安队暴动,经南京军政府批准,编为绥远省蒙旗保安总队,任少将副总队长兼第2大队队长,驻归绥(今呼和浩特)整训。民国26年(1937年),改编后任第2大队队长兼训练长。“七·七”事变爆发后,保安总队驻防百灵庙,率第2大队设防大庙子。后保安总队回防归绥南大黑河一线,第2大队扼守南茶房据点,与日伪军激战中右臂右腿等处受伤。民国27年(1938年)夏,绥远蒙旗保安总队改编为蒙旗保安旅,任第2团团长。民国28年(1939年),蒙旗保安旅又改编为新编第3师,改任第8团团长。民国29年(1940年),率新3师担任包头对岸河防。民国30年(1941年),升任该师少将副师长。同年夏,新3师奉命移兵甘肃东部整编,负责辎重转运。劳累过度,臂、腿旧伤复发,医治无效,于9月25日病故。
高凤英(1909~1941年) 原名德勒登,又名云祥,曾用名道尔吉。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保尔合少村人。民国18年(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1930年)春,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民国24年(1935年),化名高风英,回国开展地下革命活动,负责对上级的联络工作。民国26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与杨植霖、刘洪雄等策反伪蒙古军,改编为抗日武装,进行抗日游击斗争。民国27年(1938年)夏,高风英上大青山参加抗日团,负责情报与军需工作。同年秋,八路军120师358旅组成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由晋西北挺进大青山。高风英与杨植霖率领抗日团与大青山支队在保尔合少东北铺面子会师后,抗日团在武川县五塔背村改编为蒙绥游击大队。在大青山支队领导下,致力于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开辟工作。民国28年(1939年),奉命调到归武边区地方动员委员会做群众工作。民国29年(1940年)秋,调任蒙古抗日游击队长。带领游击队活动于大青山和土默特川地区,打击日伪势力。民国30年(1941年),指挥蒙古抗日游击队担负掩护绥察、绥西党政机关任务,经常活动于绥西万家沟一带。民国30年(1941年)10月28日,因叛徒告密,与绥察区党委社会部长王聚德等10余人,被日军包围,高风英率部奋力反击,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郭铁坚(1911~1941年) 原名郭成文。黑龙江省依兰县刁翎镇大通沟人。民国24年(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刁翎党支部书记。在抗日联军中历任连长、指导员、科长、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支队政委。民国30年(1941年)8月,率领抗日联军第9支队三进呼伦贝尔,从讷河向嫩江远征,开辟建立抗日游击区。当部队进到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郭尼屯时,突然被日军包围,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刘水子(1910~1941年) 江西省吉水县人。民国19年(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共产党员。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代理团政治委员。1941年秋在聚宝庄白山子战斗中牺牲。
王贤光(1913~1941年) 湖北省沔阳县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3年(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历任班、排、连、营、团长等职。民国27年(1938年)秋,随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任大青山骑兵支队绥中第2支队支队长、动委会4支队队长、骑兵支队第2营营长。民国29年(1940年)冬,骑兵支队第2营扩编为团,任第2团团长。民国30年(1941年)2月3日,在小南沟战斗中牺牲。
高桥(1913~1944年) 本名高明海,字镜天,化名高桥。辽宁省辽阳人。民国20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高桥流落冀东(唐山)。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4期。民国27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到冀东抗日联军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后到5支队任参谋长。民国27年(1938年)秋季,5中队编入八路军第28团,高桥任营长。民国29年(1940年)夏,高桥返回冀东,参与组建13团。民国31年(1942年)秋,任第11团参谋长。率部到承(承德)、平(平泉)、宁(宁城)地区进行抗日斗争,民国33年(1944年)3月29日,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
奇金山(1894~1945年) 蒙古名哈诺墨拉,蒙古族。内蒙古乌审旗人。民国15年(1926年),投身于席尼喇嘛领导的“独贵龙”运动,历任乌审旗保安部队连长、第4中队长、西蒙抗日游击队第1支队第1大队长等职。民国32 年(1943年)4月10日,响应札萨克旗军民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率领乌审旗军民发动起义。10月,将所属部队改编为乌审旗骑兵团,任团长。接受中共伊东工委的领导,依托陕甘边区,在乌审旗西部大石砭、小石砭、舍利、朝岱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民国34年(1945年)2月16日,被国民党暴徒杀害。
吉格木德(1915~1946年) 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民国34年(1945年)参加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民国35年(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喜扎嘎尔旗(今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镇)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教导团副团长。同年9月,兴安军区派吉格木德到索伦开展民主建政、减租减息、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宣传发动和进行剿匪、收缴散失武器弹药工作。10月7日夜,教导团领导和机关干部在团部开会,被匪首王殿奎部包围。突围中团长等6人遇难。副团长吉格木德带领20余名机关干部冲出室外。为掩护战友牺牲。
巴达玛喇布坦(1899~1946年) 蒙古族。扎赉特旗人。扎赉特旗末代札萨克。通晓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民国20年(1931年)秋,投降日本。同年12 月17日,率200余旗警队员在塔城子袭击马占山部,得到日军赏识。民国21 年(1932年)任伪兴安南警备军少将司令。是年,日军进犯热河,他率2个团配合日军作战,从通辽出发,攻占开鲁,打天山,占林东,进林西,经大小数十战,收编李守信部。被任命为伪兴安军管区军官学校校长,晋升陆军中将。民国27年(1938年)被任为伪兴安军管区第一司令长官,晋陆军上将军衔。民国28年(1939年),率兴安军参加诺门罕战争,作战失利,被革去军衔,调往新京(今吉林省省长春市)担任伪兴安局总裁等职。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在长春被苏军逮捕,羁押苏联赤塔,民国35年(1946年),由苏联遣送回国途中病死于苏联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
吕明仁(1916~1947年) 原名吕其惠,辽宁省长海县人。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入山东烟台第8中学求学。民国24年(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奔赴北平(今北京)弘达高中学习,作中共地下交通工作,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民国25年(1936年)6月,中共地下党获悉山西军阀阎锡山在北平招收一批青年,充实部队,受组织派遣随薄一波带100余名青年到阎锡山部民训班学习。民国26年(1937年)2月,奔赴延安人抗日军政大学第13大队学习。结业后,留校任1支队政治教员,2大队政治主任教员。民国28年(1939年)夏,随“抗大”总校东征到太行山区抗日前线。民国30年(1941年),任中共胶东区委宣传部长兼区委党校校长和减租工作团团长。民国31年(1942年)2月,任中共西满地区委书记兼西满军分区政治委员。民国34年(1945年)8月,奉命调辽西省(1946年6月改称辽吉),任中共阜新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民国35年(1946年)2月中旬,率阜新地委转移到通辽,从新四军3师接管通辽、开鲁两县,建立中共通辽中心县委,任书记。5月,通辽中心县委改为辽吉省委5地委,任地委书记兼哲里木盟政府副主席。后通(通辽)鲁(开鲁)警备区与东蒙自治军骑兵2师合编为蒙汉联军,兼政治委员。10月国民党第71军88师向通辽进攻,吕明仁组织军民转移。撤出后,组织干部和区、县武装改编为武工队,称“长江骑兵团”,担任团长兼政治委员,指挥所部取得哈拉吐达战斗胜利,打击国民党军队和土匪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民国36年(1947年)4月12日,在渡西辽河时,为抢救落水警卫员牺牲。
王平民(1915~1947年)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干事、连指导员、连长等职。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军委宣传队俱乐部主任、军委军官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民国25年(1936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委员、冀东第15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民国36年(1947年)5月21日,在参加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党代会返回冀东途中,于赤峰西柴胡栏子村被土匪武装包围,在战斗中牺牲。
胡里光(1916~1947年) 曾用名胡竹林。湖南省浏阳县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军团政治部保卫连政委、保卫局政治指导员,军区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司令部政治指导员、军委直属俱乐部主任、支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第385旅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民国33年(1944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民国34年(1945年)任冀东第1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民国36年(1947年)5月21日,在参加冀察热辽党中央分局党代会返回冀东途中,于赤峰西柴胡栏子村被土匪武装包围,战斗中牺牲。
阿思根(1906~1948年) 汉名李友同。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沈阳蒙旗师范学校,后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民国20年(1931年)“九·—八”事变后回国。曾任日伪第9军管区少将参谋长,伪军事情报处情报科长等职。早年接受进步思想,具有强烈的爱国心,痛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民国34年(1945年)参加革命,在内蒙古东部组织创建民族革命武装。同年12月,率领部队南下突泉,解救被国民党军队绑架的中共西满分局派遣到东部区开展工作的领导人胡秉权、张承钧等。解放突泉,平息叛乱,清除国民党地方军包善一势力,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帮助。民国35年(1946年)1月,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阿思根任内防部长领导指挥内蒙古自治军。率团到哲里木盟整编各旗县地方武装,组建东蒙自治军骑兵第2师,并将王爷庙民警总队改编为骑兵第1师。1月25日,应东北民族联军西满军区司令吕正操、政治委员李富春邀请,在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市)就西满与东蒙军政工作互相配合问题进行协商,拟定暂行办法,称《吕阿协定》。此后,东蒙武装部队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东北民主联军并肩作战,反击国民党军进攻。民国35年(1946年)夏,根据组建骑兵第2师经验,改编昭乌达盟骑兵第4师,纳文慕仁盟骑兵5师。6月,兴安军区与民主联军辽吉军区成立联合司令部,任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副司令员、兴安军区司令员、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分会副主任等职。民国36年(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阿思根任政府委员、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副司令员、中共内蒙古工委候补委员等职。民国37年(1948年)1月31日,因病在乌兰浩特逝世。
马良诚(1913~1948年) 原名宝日巴特尔。蒙古族。内蒙古鄂托克旗察汉陶劳亥人。民国18年(1929年),在鄂托克旗保安大队服兵役,任保安大队中队长。民国25年(1936年)7月,开始与中国工农红军接触。民国26年(1937年),与中共鄂托克旗工委员负责人周仁山秘密交往,向往革命。民国35年(1946年)1月22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支持配合下,率部起义,创建鄂托克旗第一支民族革命武装,任第2团团长,率部配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三边警备区骑兵团消灭鄂托克旗保安副司令奇恩诚部,打败蒙古王公扬森扎布保安兵和军阀马鸿逵部援兵。民国36年(1947年)3月,在马鸿逵骑兵旅和王公保安部队围剿下,人员牺牲和散失多半。8月,重新组建队伍,编入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军事部领导下的蒙汉支队第3大队,任大队长。是年冬,带领支队开进陕北吴起镇,进行“两忆三查”新式整军,受到教育,带头检查纠正游击习气和不良作风。民国37年(1948年)1月,蒙汉支队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伊克昭盟支队,马良诚任参谋长兼3大队队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在郑家峁子与三边土匪武装作战中牺牲。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