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斯古郎(1927—1963),男,鄂伦春族,汉名白成贵,生于阿荣旗音河努图克旧三站。童年时期靠父辈狩猎生活。
1936年3月,入本屯初级小学念书,因听不懂汉语,一度辍学。至1943年,他先后就读于旧三站小学、扎兰屯师道学校。在校期间,曾下决心将来一定把“索伦人”集中起来,创立索伦文字,但未成功。1943年,在扎兰屯师道学校特修科毕业,被分配到阿荣旗当教员。1945年,东北解放,他不顾父亲阻挠,到人民解放军甘南嫩江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他开始认识到“想解放自己民族,就一定要革命;不革命就解放不了自己民族”这一革命道理,确立了终身为之奋斗的决心。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2月,白斯古郎被组织派到巴彦旗任旗长,首先开展鄂伦春民族工作。在朝阳,他召集甘河、奎勒河、多布库尔河三河流域的鄂伦春族代表举行会议,成立鄂伦春旗最早的政权——鄂伦春努图克(今甘奎乡)。与此同时,共产党为争取“民族自卫团”,便派他前往。临去时,人们担心会出意外,他却说:“我是鄂伦春人,如真的死在本民族人手里也无怨恨”,便毅然前去。在阿东举行谈判时,他宣读乌兰夫签发的“布告”,劝对方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安家乐业,从事生产,走鄂伦春人应走的道路。最后,“民族自卫团”宣布解散,其成员开始从事革命工作。
1948年11月至1951年6月,他先后在中共内蒙党校学习,呼纳盟青委工作,党中央团校学习,在内蒙团委任代理办公室主任。
1951年10月1日,召开鄂伦春旗成立大会,他当选为首任旗长。在庆祝大会上,他激动地说:“世代被蔑视为野人的鄂伦春人,今天终于站起来了!”1952年,他成为第一任旗党支部书记,同时任中共莫旗委委员。1953年,他参加中国赴朝慰问团,任分团长。归国后,他在讷河、甘南、阿、莫旗等地宣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1954年,他兼任旗工委首任书记。
他把定居工作视为鄂伦春民族存亡兴衰的大事来抓,在乌鲁布铁、朝阳、木奎、托河等定居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看到猎民缺少枪支,并且普遍陈旧,就积极组织进新型枪支,发放到猎民手中。
1955—1962年,他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统战部任办公室副主任。调回本旗后,任副旗长,带病协助旗长工作。1963年10月20日,突发性心脏病夺去了他的生命,年仅36岁,千余名各族群众洒泪悼念白斯古郎。1980年,他的安葬地阿东小山坡墓地被旗委、旗政府定为“革命公墓”。
白斯古郎(1927—1963),男,鄂伦春族,汉名白成贵,生于阿荣旗音河努图克旧三站。童年时期靠父辈狩猎生活。
1936年3月,入本屯初级小学念书,因听不懂汉语,一度辍学。至1943年,他先后就读于旧三站小学、扎兰屯师道学校。在校期间,曾下决心将来一定把“索伦人”集中起来,创立索伦文字,但未成功。1943年,在扎兰屯师道学校特修科毕业,被分配到阿荣旗当教员。1945年,东北解放,他不顾父亲阻挠,到人民解放军甘南嫩江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他开始认识到“想解放自己民族,就一定要革命;不革命就解放不了自己民族”这一革命道理,确立了终身为之奋斗的决心。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2月,白斯古郎被组织派到巴彦旗任旗长,首先开展鄂伦春民族工作。在朝阳,他召集甘河、奎勒河、多布库尔河三河流域的鄂伦春族代表举行会议,成立鄂伦春旗最早的政权——鄂伦春努图克(今甘奎乡)。与此同时,共产党为争取“民族自卫团”,便派他前往。临去时,人们担心会出意外,他却说:“我是鄂伦春人,如真的死在本民族人手里也无怨恨”,便毅然前去。在阿东举行谈判时,他宣读乌兰夫签发的“布告”,劝对方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安家乐业,从事生产,走鄂伦春人应走的道路。最后,“民族自卫团”宣布解散,其成员开始从事革命工作。
1948年11月至1951年6月,他先后在中共内蒙党校学习,呼纳盟青委工作,党中央团校学习,在内蒙团委任代理办公室主任。
1951年10月1日,召开鄂伦春旗成立大会,他当选为首任旗长。在庆祝大会上,他激动地说:“世代被蔑视为野人的鄂伦春人,今天终于站起来了!”1952年,他成为第一任旗党支部书记,同时任中共莫旗委委员。1953年,他参加中国赴朝慰问团,任分团长。归国后,他在讷河、甘南、阿、莫旗等地宣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1954年,他兼任旗工委首任书记。
他把定居工作视为鄂伦春民族存亡兴衰的大事来抓,在乌鲁布铁、朝阳、木奎、托河等定居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看到猎民缺少枪支,并且普遍陈旧,就积极组织进新型枪支,发放到猎民手中。
1955—1962年,他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统战部任办公室副主任。调回本旗后,任副旗长,带病协助旗长工作。1963年10月20日,突发性心脏病夺去了他的生命,年仅36岁,千余名各族群众洒泪悼念白斯古郎。1980年,他的安葬地阿东小山坡墓地被旗委、旗政府定为“革命公墓”。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