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1778—1845),字明远,男,汉族。赤峰市敖汉旗新地乡新地村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曾任直隶河间府教谕。
高扬博才多学,倍受同仁的赞誉。翰林院编修程寿龄、经筵讲宫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曹振镛、吏部左侍郎潘世恩3人褒奖并授予他“文魁”的匾额。
高扬任教谕后,以弘扬民族文化,净化世风为己任。“月集诸生,讲论不辍”,凡谈起国是,直言不讳。论及世风时,他痛心疾首。但实感无力扶正,任期刚满即告回乡。同仁婉言相劝并奏朝廷,改任候补知县为正七品,但其坚以家有寡母为由辞官归隐。
同仁河间府肃宁县知县吴斯壁、河间县知县徐彬、经历司经历叶秀岐3位七品官送给高扬母牌匾一副,正匾右上方书:“恭颂皇清敕封孺人高老伯母白太孺人”,匾中大书“荻教筠心”,配匾两块分别书写“贞操”“节烈”。
高扬辞官归隐十余年,多次谢绝同仁叫他出任做官的请求。“足不履公门,手不释卷”。67岁时病故于新地村。
高扬(1778—1845),字明远,男,汉族。赤峰市敖汉旗新地乡新地村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曾任直隶河间府教谕。
高扬博才多学,倍受同仁的赞誉。翰林院编修程寿龄、经筵讲宫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曹振镛、吏部左侍郎潘世恩3人褒奖并授予他“文魁”的匾额。
高扬任教谕后,以弘扬民族文化,净化世风为己任。“月集诸生,讲论不辍”,凡谈起国是,直言不讳。论及世风时,他痛心疾首。但实感无力扶正,任期刚满即告回乡。同仁婉言相劝并奏朝廷,改任候补知县为正七品,但其坚以家有寡母为由辞官归隐。
同仁河间府肃宁县知县吴斯壁、河间县知县徐彬、经历司经历叶秀岐3位七品官送给高扬母牌匾一副,正匾右上方书:“恭颂皇清敕封孺人高老伯母白太孺人”,匾中大书“荻教筠心”,配匾两块分别书写“贞操”“节烈”。
高扬辞官归隐十余年,多次谢绝同仁叫他出任做官的请求。“足不履公门,手不释卷”。67岁时病故于新地村。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