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华黎(1170~1223年) 亦作“模(木)合里”、“摩和赉”等。蒙古汗国大将。蒙古札剌亦儿部人,生于斡难河(今鄂嫩河)东。自幼投靠铁木真,随从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战功卓著,屡救铁木真于危难之中,成为铁木真的那可儿(伴当),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并称“四杰”。蒙古国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时,封为左翼万户长,兼领第一千户。统辖汗庭以东到大兴安岭广阔地区。蒙古国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随成吉思汗攻金。参加指挥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河北怀安柴沟堡东)大战,亲率敢死士冲杀,以少胜多,击溃金军精锐40万兵马。攻云中(今托克托县东北)、九原(今包头西北)诸郡,皆拔之。蒙古国成吉思汗八年(1213年),率军攻居庸关,克涿(今河北涿县)、易(今河北易县)二州。南下破山东滨、棣、益都、密州(今诸城)等地。翌年与成吉思汗会师中都(今北京)城下,迫金宣宗请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五月,领兵攻金北京(今宁城县西)、取临潢府(今巴林左旗林东南)等诸州县,大败金军20万于花道(今赤峰东南)。又以计平定金东京(今辽宁辽阳)。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秋,成吉思汗准备西征,诏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全权指挥攻金战争,统军10万与金朝作战,经略中原。采纳部将建议,改变夺地不守政策,下不嗜杀、禁剽掠的命令,释放反复者,重赏重用降将,招贤纳士,使金境内各地武装首领前来归附。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略定辽西、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收降济南严实所属八州30万户。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年)与西夏兵联合进攻陕西,在延安东设伏,败金将完颜合达兵3万。翌年七月,再次自云中(今托克托县东北)南下,攻取青龙堡。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兵围长安(今陕西西安)、凤翔不克。三月,回军渡河到山西闻喜县病故。追封鲁国王。
铁木真(1162~1227年) 即成吉思汗,古代蒙古国创建者,军事家、政治家。蒙古乞颜部人,孛儿只斤氏,出生于蒙古贵族世家。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秋,铁木真父也速该率部众与受金朝支持的塔塔儿部落展开激战,获胜返回营地,正值长子出生,起名为铁木真。金大定十年(1170年),铁木真9岁时,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部众叛离而去。后铁木真和部分部众投靠其父的“安答”(义兄弟)克烈部脱斡邻勒汗(即汪罕),认为义父。收集离散部众,结交“那可儿”(意伙伴),扩充实力,最后建立自己的斡尔朵,离开札木合单独设营。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彦氏可汗,封设官职,建立护卫军,展开夺取东部富饶草原的斗争。金率安元年(1196年)七月,金朝遣西北路招讨使完颜安国等出兵攻打塔塔儿部。铁木真联合克烈部助金大败塔塔儿部于浯勒札河(今乌力吉河)。获得金朝封赏,名声大振。金承安三年(1198年),金朝又遣军征伐弘吉剌、合答斤、山只昆等部,为铁木真争夺呼伦贝尔草原扫清障碍,实力迅速增强,引起札答兰、泰赤乌等部敌视。金承安五年(1200年),弘吉剌、朵儿边、塔塔儿等11部聚会于阿雷泉(阿勒灰河之源),盟誓欲袭铁木真、汪罕。铁木真得到岳父德薛禅密告,从虎图泽出发,主动反击,先发制人,进至捕鱼儿海子(今中国与蒙古国界湖贝尔湖)附近,击败联军。翌年,被击败的11部落首领,再次会盟于额尔古纳河、根河、得尔木尔河会流处的忽兰也儿吉(红岸),共推札答兰部的札木合为古儿汗(意众汗之汗),决定与铁木真、汪罕决一死战。铁木真、汪罕联军占据有利地形,于海剌儿河(今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附近,再败11部联军。金泰和二年(1202年) 春,铁木真乘胜讨平察干塔塔儿、按赤塔塔儿部。是年秋,乃蛮杯禄可汗聚集斡亦剌、泰赤乌、塔塔尔等11部残余联军,在阔亦田(阙奕坛,今辉河南奎腾河附近)与铁木真、汪罕联军对阵。乃蛮联军兵马疲惫不堪,时遇风雨大作,乃蛮联军人马坠人山间,死伤无数,先锋夺路逃奔。铁木真、汪罕联军乘势挥师分路追杀,收降其部众,打破诸部联盟进攻,势力进一步增强。铁木真与克烈部汪罕结盟。金泰和三年(1203年)春,汪罕背盟,与札木合一起对铁木真发动突然袭击。铁木真仓猝应战于合兰真沙陀(今东乌珠穆沁旗北境),因寡不敌众,退至合泐合河(今哈拉哈河)上游整军,寻找战机。后,札木合与汪罕分裂。同年秋,铁木真率师兼程,一举击溃克烈部主力。汪罕父子败逃乃蛮部,先后被杀。是年,为金朝看守界壕的汪古部也归附铁木真。蒙古草原上能与铁木真抗衡的只剩下乃蛮部太阳汗。为准备与乃蛮部决战,铁木真将军队按千户制编组,设扯儿必那颜(长官、统领),建立怯薛(护卫)军,编设80人宿卫,70人散班(秃鲁花),军队更加统一强大。金泰和四年(1204年)四月,铁木真率大军西征乃蛮,收复漠北草原各部族,完成统一蒙古大业。
金泰和六年、蒙古国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春,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俄罗斯国境内鄂嫩河)源头,举行忽里勒台(大聚会、或称大庙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可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意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创建国家机构,制定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健全军政合一的千户制,扩充直辖护卫军(怯薛),并使邻近的吉尔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部落归附,实力愈加强大。成吉思汗凭借其强大的武装力量和严密的军事组织,对外进行大规模军事扩张。金泰和五年至蒙古国成吉思汗四年(1205~1209年),三次攻西夏,连克数城,迫使西夏主纳女请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亲率大军攻金,野狐岭之役,歼灭金军40万。蒙古国成吉思汗七年(1212年)秋,再次率军分两路攻克金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蒙古国成吉思汗八年(1213年),缙山一战,以少胜多,全歼金军20万,金军精锐消耗殆尽。翌年,蒙古军围中都(今北京),出紫荆关,分兵三路进击华北平原,尽占黄河以北地区。金朝无力抵抗,献歧国公主和金银珠宝请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专事攻金。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遣大将哲别追斩屈出律,灭西辽。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帝国。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攻克讹答剌城、不花剌、撒马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根奇),进入呼罗珊。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年)冬,回军至撒马耳干。西征胜利后的蒙古国,其版图已扩展到中亚和斡罗思(后称俄罗斯)南部。成吉思汗西征“灭国四十”。蒙古国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春,成吉思汗结束历时七年的西征,回到斡难河畔大汗汗廷。蒙古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春,成吉思汗出征西夏,翌年七月十三日(1227年8月25日),病逝于清水县(今甘肃)。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追谥为圣武皇帝,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元太祖。
忽必烈(1215~1294年) 亦作呼必赉。即元世祖,元朝创建者,成吉思汗孙。蒙古国中统元年至元三十一年(1260~1294年)在位。宪宗蒙哥即位(1251年)后,受命掌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开府于金莲川(今正蓝旗东南),纳臣姚枢“王若尽有汉地,则天子何为,不若但持兵权,凡事付诸有司,则事顺理安”建议,遣使抚治邢州(今河北邢台),力阻官兵肆杀无辜;置五仓,令民入粟,以资军行;立经略司于汴(今河南开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兴利,卓有成效。蒙古国宪宗三年(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遣人立京兆宣抚司,兴农业,举汉儒,建学校;遣将校,戍诸州;印交钞,佐经用,使关陇大治。同年(1253年)九月,与兀良哈台分兵三路征云南。蒙古国宪宗八年(1258年),从汗征南宋,率部奔临安,围鄂州(今武昌),分命诸将不妄杀,不焚民庐舍。次年九月,蒙哥汗在合州前线病逝,忽必烈由诸王拥戴,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初定官制,提倡文治,推行汉法,以适应中原地区统治。与此同时,阿里不哥在和林由西北诸王推举为汗,与忽必烈对抗,引起长达4年的争战,以阿里不哥失败而告终。元中统三年(1262年)二月,平定山东行省大都督李叛乱。至元六年(1269年)八月,将统治中心由开平迁燕京(今北京),称中都。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改大蒙古国号为大元。翌年改中都为大都,定为首都。忽必烈纳汉族士大夫建议,“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健全国家机构。政权稳固后,重新发动对南宋的战争。至元十年(1273年),夺取被围五年的汉水重镇襄阳、樊城,命伯颜统帅20万大军伐宋。至元十五年到至元十六年(1278~1279年),相继破文天祥、陆秀夫、***等抗元大将所率诸路兵马,灭宋,统一中国。与此同时,内战频繁发生,北有诸王乃颜反,西有海都称兵,亲自征杀,旋被平定。诸汗国臣服。后方巩固后,不时出兵安南、占城、缅甸,甚至经高丽渡海远征日本和爪哇,均遭失败。在其统治期间,结束数百年来南北对峙,诸国并立状态,中国出现空前规模的大统一。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此情况下,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日渐增多,采行汉法,改革落后旧制工作陷于停顿。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病逝。成宗铁穆耳即位后,追谥圣德神协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俺达(1507~1582年) 明代后期东部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达延汗孙。达延汗去世后,蒙古地区陷人封建割剧局面,出现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3个互相对峙的部落集团。明嘉靖十年(1531年),俺达父死后,右翼三万户分成若干领地。兄衮必里克墨尔根袭位,占据鄂尔多斯万户。俺达驻牧于丰州滩(今呼和浩特地区),占据十二土默特,利用自然条件,不断发展壮大势力,率军10余万,称雄于右翼诸部。其时蒙古大汗卜赤势力日衰,不得不借助俺达的力量来平定兀良哈部反叛,俺达率部征服兀良哈部,取得“索多汗”称号。明嘉靖十一年至嘉靖十三年(1532~1534年),偕兄两次西征,大败亦不剌和卜儿该。后经多年征战,基本上统一蒙古。俺达汗致力于发展同中原明朝友好关系,以满足社会经济之需和解除后顾之忧。嘉靖十三年(1534年)起,先后数10次向明朝提出通贡互市要求,但遭到明世宗拒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达调兵10余万攻明朝,连克蓟州、密云、怀柔、通县,昌平、京师戒严。迫使明朝答应通贡互市。隆庆五年(1571年),明廷封其为“顺义王”,结束长期兵戈相见的紧张状态。俺达汗宣布十三条和平条款,以示蒙汉世代友好,永不相犯。俺达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家,也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明万历十年(1582年)二月去世。
林丹汗(1592~1634年) 明蒙古末代可汗。原名库图可汗。达延汗第八世孙。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即汗位。领左翼察哈尔万户,驻帐广宁(今辽宁北镇以北)。矢志继承达延汗的事业,力图以武力统一蒙古各部,不断攻击辽东女真和明军。明天启四年(1624年),努尔哈赤与科尔沁部盟誓,翌年十月,科尔沁部以林丹汗来侵,请援于后金,努尔哈赤率兵相救,林丹汗解围遁走。明崇祯元年(1628年),皇太极与喀喇沁部达成攻打林丹汗的协议。九月,后金军主力与敖汉、奈曼、扎鲁特、喀尔喀部兵马出征,林丹汗西进土默特、河套地区,战败蒙古右翼喀喇沁、土默特部,占据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迫使鄂尔多斯等部归附。控制东起辽西,西迤洮河(今甘肃境),统率“八大营二十四部”,独占明朝每年给予蒙古各部的岁赐,控制蒙古诸部同明朝的贸易。拒绝后金诱降,实施联合明朝抗击后金之策。明崇祯四年(1631年),领兵东归,进攻依附后金的蒙古科尔沁等部,在兴安岭以东西拉木伦河北岸,遭后金皇太极反击,残败西逃。翌年六月,皇太极领兵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林丹汗率军入青海,欲取西藏,夺取僧俗领导权,号令全蒙古。途中,病卒于西拉塔拉大草滩(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明崇祯六年(1633年),察哈尔部被后金攻灭,漠南蒙古各部均归属后金。
木华黎(1170~1223年) 亦作“模(木)合里”、“摩和赉”等。蒙古汗国大将。蒙古札剌亦儿部人,生于斡难河(今鄂嫩河)东。自幼投靠铁木真,随从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战功卓著,屡救铁木真于危难之中,成为铁木真的那可儿(伴当),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并称“四杰”。蒙古国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时,封为左翼万户长,兼领第一千户。统辖汗庭以东到大兴安岭广阔地区。蒙古国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随成吉思汗攻金。参加指挥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河北怀安柴沟堡东)大战,亲率敢死士冲杀,以少胜多,击溃金军精锐40万兵马。攻云中(今托克托县东北)、九原(今包头西北)诸郡,皆拔之。蒙古国成吉思汗八年(1213年),率军攻居庸关,克涿(今河北涿县)、易(今河北易县)二州。南下破山东滨、棣、益都、密州(今诸城)等地。翌年与成吉思汗会师中都(今北京)城下,迫金宣宗请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五月,领兵攻金北京(今宁城县西)、取临潢府(今巴林左旗林东南)等诸州县,大败金军20万于花道(今赤峰东南)。又以计平定金东京(今辽宁辽阳)。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秋,成吉思汗准备西征,诏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全权指挥攻金战争,统军10万与金朝作战,经略中原。采纳部将建议,改变夺地不守政策,下不嗜杀、禁剽掠的命令,释放反复者,重赏重用降将,招贤纳士,使金境内各地武装首领前来归附。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略定辽西、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收降济南严实所属八州30万户。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年)与西夏兵联合进攻陕西,在延安东设伏,败金将完颜合达兵3万。翌年七月,再次自云中(今托克托县东北)南下,攻取青龙堡。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兵围长安(今陕西西安)、凤翔不克。三月,回军渡河到山西闻喜县病故。追封鲁国王。
铁木真(1162~1227年) 即成吉思汗,古代蒙古国创建者,军事家、政治家。蒙古乞颜部人,孛儿只斤氏,出生于蒙古贵族世家。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秋,铁木真父也速该率部众与受金朝支持的塔塔儿部落展开激战,获胜返回营地,正值长子出生,起名为铁木真。金大定十年(1170年),铁木真9岁时,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部众叛离而去。后铁木真和部分部众投靠其父的“安答”(义兄弟)克烈部脱斡邻勒汗(即汪罕),认为义父。收集离散部众,结交“那可儿”(意伙伴),扩充实力,最后建立自己的斡尔朵,离开札木合单独设营。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彦氏可汗,封设官职,建立护卫军,展开夺取东部富饶草原的斗争。金率安元年(1196年)七月,金朝遣西北路招讨使完颜安国等出兵攻打塔塔儿部。铁木真联合克烈部助金大败塔塔儿部于浯勒札河(今乌力吉河)。获得金朝封赏,名声大振。金承安三年(1198年),金朝又遣军征伐弘吉剌、合答斤、山只昆等部,为铁木真争夺呼伦贝尔草原扫清障碍,实力迅速增强,引起札答兰、泰赤乌等部敌视。金承安五年(1200年),弘吉剌、朵儿边、塔塔儿等11部聚会于阿雷泉(阿勒灰河之源),盟誓欲袭铁木真、汪罕。铁木真得到岳父德薛禅密告,从虎图泽出发,主动反击,先发制人,进至捕鱼儿海子(今中国与蒙古国界湖贝尔湖)附近,击败联军。翌年,被击败的11部落首领,再次会盟于额尔古纳河、根河、得尔木尔河会流处的忽兰也儿吉(红岸),共推札答兰部的札木合为古儿汗(意众汗之汗),决定与铁木真、汪罕决一死战。铁木真、汪罕联军占据有利地形,于海剌儿河(今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附近,再败11部联军。金泰和二年(1202年) 春,铁木真乘胜讨平察干塔塔儿、按赤塔塔儿部。是年秋,乃蛮杯禄可汗聚集斡亦剌、泰赤乌、塔塔尔等11部残余联军,在阔亦田(阙奕坛,今辉河南奎腾河附近)与铁木真、汪罕联军对阵。乃蛮联军兵马疲惫不堪,时遇风雨大作,乃蛮联军人马坠人山间,死伤无数,先锋夺路逃奔。铁木真、汪罕联军乘势挥师分路追杀,收降其部众,打破诸部联盟进攻,势力进一步增强。铁木真与克烈部汪罕结盟。金泰和三年(1203年)春,汪罕背盟,与札木合一起对铁木真发动突然袭击。铁木真仓猝应战于合兰真沙陀(今东乌珠穆沁旗北境),因寡不敌众,退至合泐合河(今哈拉哈河)上游整军,寻找战机。后,札木合与汪罕分裂。同年秋,铁木真率师兼程,一举击溃克烈部主力。汪罕父子败逃乃蛮部,先后被杀。是年,为金朝看守界壕的汪古部也归附铁木真。蒙古草原上能与铁木真抗衡的只剩下乃蛮部太阳汗。为准备与乃蛮部决战,铁木真将军队按千户制编组,设扯儿必那颜(长官、统领),建立怯薛(护卫)军,编设80人宿卫,70人散班(秃鲁花),军队更加统一强大。金泰和四年(1204年)四月,铁木真率大军西征乃蛮,收复漠北草原各部族,完成统一蒙古大业。
金泰和六年、蒙古国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春,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俄罗斯国境内鄂嫩河)源头,举行忽里勒台(大聚会、或称大庙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可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意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创建国家机构,制定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健全军政合一的千户制,扩充直辖护卫军(怯薛),并使邻近的吉尔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部落归附,实力愈加强大。成吉思汗凭借其强大的武装力量和严密的军事组织,对外进行大规模军事扩张。金泰和五年至蒙古国成吉思汗四年(1205~1209年),三次攻西夏,连克数城,迫使西夏主纳女请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亲率大军攻金,野狐岭之役,歼灭金军40万。蒙古国成吉思汗七年(1212年)秋,再次率军分两路攻克金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蒙古国成吉思汗八年(1213年),缙山一战,以少胜多,全歼金军20万,金军精锐消耗殆尽。翌年,蒙古军围中都(今北京),出紫荆关,分兵三路进击华北平原,尽占黄河以北地区。金朝无力抵抗,献歧国公主和金银珠宝请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专事攻金。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遣大将哲别追斩屈出律,灭西辽。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帝国。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攻克讹答剌城、不花剌、撒马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根奇),进入呼罗珊。蒙古国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年)冬,回军至撒马耳干。西征胜利后的蒙古国,其版图已扩展到中亚和斡罗思(后称俄罗斯)南部。成吉思汗西征“灭国四十”。蒙古国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春,成吉思汗结束历时七年的西征,回到斡难河畔大汗汗廷。蒙古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春,成吉思汗出征西夏,翌年七月十三日(1227年8月25日),病逝于清水县(今甘肃)。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追谥为圣武皇帝,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元太祖。
忽必烈(1215~1294年) 亦作呼必赉。即元世祖,元朝创建者,成吉思汗孙。蒙古国中统元年至元三十一年(1260~1294年)在位。宪宗蒙哥即位(1251年)后,受命掌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开府于金莲川(今正蓝旗东南),纳臣姚枢“王若尽有汉地,则天子何为,不若但持兵权,凡事付诸有司,则事顺理安”建议,遣使抚治邢州(今河北邢台),力阻官兵肆杀无辜;置五仓,令民入粟,以资军行;立经略司于汴(今河南开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兴利,卓有成效。蒙古国宪宗三年(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遣人立京兆宣抚司,兴农业,举汉儒,建学校;遣将校,戍诸州;印交钞,佐经用,使关陇大治。同年(1253年)九月,与兀良哈台分兵三路征云南。蒙古国宪宗八年(1258年),从汗征南宋,率部奔临安,围鄂州(今武昌),分命诸将不妄杀,不焚民庐舍。次年九月,蒙哥汗在合州前线病逝,忽必烈由诸王拥戴,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初定官制,提倡文治,推行汉法,以适应中原地区统治。与此同时,阿里不哥在和林由西北诸王推举为汗,与忽必烈对抗,引起长达4年的争战,以阿里不哥失败而告终。元中统三年(1262年)二月,平定山东行省大都督李叛乱。至元六年(1269年)八月,将统治中心由开平迁燕京(今北京),称中都。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改大蒙古国号为大元。翌年改中都为大都,定为首都。忽必烈纳汉族士大夫建议,“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健全国家机构。政权稳固后,重新发动对南宋的战争。至元十年(1273年),夺取被围五年的汉水重镇襄阳、樊城,命伯颜统帅20万大军伐宋。至元十五年到至元十六年(1278~1279年),相继破文天祥、陆秀夫、***等抗元大将所率诸路兵马,灭宋,统一中国。与此同时,内战频繁发生,北有诸王乃颜反,西有海都称兵,亲自征杀,旋被平定。诸汗国臣服。后方巩固后,不时出兵安南、占城、缅甸,甚至经高丽渡海远征日本和爪哇,均遭失败。在其统治期间,结束数百年来南北对峙,诸国并立状态,中国出现空前规模的大统一。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此情况下,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日渐增多,采行汉法,改革落后旧制工作陷于停顿。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病逝。成宗铁穆耳即位后,追谥圣德神协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俺达(1507~1582年) 明代后期东部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达延汗孙。达延汗去世后,蒙古地区陷人封建割剧局面,出现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3个互相对峙的部落集团。明嘉靖十年(1531年),俺达父死后,右翼三万户分成若干领地。兄衮必里克墨尔根袭位,占据鄂尔多斯万户。俺达驻牧于丰州滩(今呼和浩特地区),占据十二土默特,利用自然条件,不断发展壮大势力,率军10余万,称雄于右翼诸部。其时蒙古大汗卜赤势力日衰,不得不借助俺达的力量来平定兀良哈部反叛,俺达率部征服兀良哈部,取得“索多汗”称号。明嘉靖十一年至嘉靖十三年(1532~1534年),偕兄两次西征,大败亦不剌和卜儿该。后经多年征战,基本上统一蒙古。俺达汗致力于发展同中原明朝友好关系,以满足社会经济之需和解除后顾之忧。嘉靖十三年(1534年)起,先后数10次向明朝提出通贡互市要求,但遭到明世宗拒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达调兵10余万攻明朝,连克蓟州、密云、怀柔、通县,昌平、京师戒严。迫使明朝答应通贡互市。隆庆五年(1571年),明廷封其为“顺义王”,结束长期兵戈相见的紧张状态。俺达汗宣布十三条和平条款,以示蒙汉世代友好,永不相犯。俺达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家,也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明万历十年(1582年)二月去世。
林丹汗(1592~1634年) 明蒙古末代可汗。原名库图可汗。达延汗第八世孙。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即汗位。领左翼察哈尔万户,驻帐广宁(今辽宁北镇以北)。矢志继承达延汗的事业,力图以武力统一蒙古各部,不断攻击辽东女真和明军。明天启四年(1624年),努尔哈赤与科尔沁部盟誓,翌年十月,科尔沁部以林丹汗来侵,请援于后金,努尔哈赤率兵相救,林丹汗解围遁走。明崇祯元年(1628年),皇太极与喀喇沁部达成攻打林丹汗的协议。九月,后金军主力与敖汉、奈曼、扎鲁特、喀尔喀部兵马出征,林丹汗西进土默特、河套地区,战败蒙古右翼喀喇沁、土默特部,占据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迫使鄂尔多斯等部归附。控制东起辽西,西迤洮河(今甘肃境),统率“八大营二十四部”,独占明朝每年给予蒙古各部的岁赐,控制蒙古诸部同明朝的贸易。拒绝后金诱降,实施联合明朝抗击后金之策。明崇祯四年(1631年),领兵东归,进攻依附后金的蒙古科尔沁等部,在兴安岭以东西拉木伦河北岸,遭后金皇太极反击,残败西逃。翌年六月,皇太极领兵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林丹汗率军入青海,欲取西藏,夺取僧俗领导权,号令全蒙古。途中,病卒于西拉塔拉大草滩(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明崇祯六年(1633年),察哈尔部被后金攻灭,漠南蒙古各部均归属后金。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