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翔( 1914 —— 2013 ),内蒙古凉城县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 1936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宣传部干事、科长,中共阜平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聂荣臻同志秘书,并增补为党的七大代表;历任中共塞北地委宣传部部长,绥南行署专员兼绥南地委敌军部部长、凉城县县长、县委书记,绥南工委副书记等职;曾任包头市第一任市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并兼任市委秘书长,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第一任副书记、七机部部长、党组书记、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共第七次、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
一、筹办“绥远旅平同学会”
1935 年秋,父亲考入清华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系。入校报道后,由于父亲当时患有肺病,就没有直接住进学校,而是在绥远二会馆休息了一些日子。后来肺病完全好了之后,在 10 月搬进了学校。入校后,父亲了解到学校有许多学会、文学团体。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要想办法参加一些左翼活动、革命活动。 所以他选择参加社团的原则就是哪儿的进步学生多、进步活动多,就先参加哪个团体。 1935 年底,清华大学一批爱好文学的进步分子组建了“左翼作家联盟”清华园小组(对外宣称“国防文艺社”),他就加入进去,并为组织出版的刊物《国防文艺》担任编辑。 1936 年,父亲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艾光曾、何维登分到一组,担任新文学联络(通讯)工作,感觉自己向党更加靠近了一步。
1936 年开始,父亲认为不仅要自己参加社团,也应该开始着手组织成立进步社团。因此,从 1936 年春天起,他和几位进步同学着手组织“晋察绥清华同学救国会”。后来感觉到面铺的太大,于是后期就将落脚点放在了“绥远旅平同学会”上。这一年秋起,“绥远旅平同学会”的各项工作开始逐步步入正轨。但是“绥远旅平同学会”的工作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为可信任的人不多,而他自己又不能抛头露面处理一些事情,所以在“同学会”筹备之初,面临了一些困难。父亲在与母亲来往的信件中多次提及“绥远旅平同学会”的相关情况。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绥远旅平同学会”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共联络到绥远旅平学生六十余人。但“同学会”成立之初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后期,他和“同学会”的几个负责人加大了对绥远旅平同学的联合,对联合的人员放大了范围,对中间派的学生也积极争取。随着日军侵犯华北,“绥远旅平同学会”的作用日渐凸现出来,在“七·七”事变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绥远抗战开始后,“绥远旅平同学会”积极投入到援绥运动中。
二、促成绥远“民先”队部的成立
1936 年下旬,我母亲和她的同学李耕田、李度代表齐鲁大学文、理、医学院师生来绥远慰问绥东抗战部队。在此期间,母亲写信将绥远的章叶频介绍给我父亲。同年 12 月,父亲和张士珍代表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来绥远慰问抗日将士,与章叶频就在绥远地区成立“民先”组织进行了交谈。对于这次会面,章叶频在他回忆的文章中还曾写道:“大概是宋汀早把我的情况介绍给老郑的缘故吧,我们一见如故,郑对我十分信赖……记得那天我们的集会是在旧城麦香村饭馆的一个单间房子里,除郑、张和我之外,还有和他们同时到图书馆找我的吴殿甲(一师的学生)、赵维新(归绥中学的学生)、吴秉周(也是一师的学生)等六七个人。”经过这次集会,在绥远地区成立“民先”组织的想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随后,他们在归绥市小西街四十九号章叶频的家里进行了第二次集会。参加这次集会的,除了上次的人员外,还有武达平、郭新清(女)、张和(即张又新)、高德慧(女)、贾鉴秀(女)、张志德等十名青年。我父亲在会上对华北当前的形势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作了扼要的介绍,然后把“民先”成立的意义、“民先”的组织、任务及队员的要求给大家作了说明,并且讲述了北平民先队员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一些可歌可泣的生动事例。接着他们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同意参加“民先”,成立绥远“民先”队部。这次集会过后,章叶频被推选为队长并兼管宣传工作,武达平负责组织工作。并建立了男生队、女生队和青年工人队等基层组织。父亲和张士珍回到北平后,把绥远“民先”组织的相关情况报告给了“民先”总部。自此,绥远地区的“民先”组织和“民先”总部建立起了秘密通信联系。
背景链接: 1936 年 2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先进青年建立起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或“民先队”。其组织成员共 300 人左右,分成 36 个分队,总部在北京。在抗日战争中,队员们积极参加抗战。后并入青年救国会。
|
“ 民先 ” 绥远队部成立之后,在北平的父亲经常将一些进步刊物和 “ 民先 ” 的一些资料、 “ 新地社 ” 、 “ 清华文学会 ” 等进步刊物邮寄给绥远的章叶频同志和绥远的好友同仁们。有时因邮件被反动当局检查、查获而未寄至章叶频同志处,父亲就想一些其他办法,巧妙地寄些 “ 不起眼 ” 的书刊作为 “ 伪装 ” ,混杂些进步刊物,一般情况下就能寄送成功。这样使绥远的朋友能够及时收到,传阅。
叶频:
某某先生和某某女士订于二月四日在民国学院某某教室举行结婚典礼,仪式非常隆重,届时各地亲友均来祝贺。希你到时也能前来参加他们的婚礼。来时请到某某楼某某号找某某先生接洽。
庭祥
一某月某日
这封信的内容是通知章叶频来北平参加“民先”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是由于路费筹集困难,章叶频后来回信给我父亲,表示“不能参加他们的婚礼,感到非常遗憾,希望他们参加的人能来为我们说说他们婚礼的盛况,也让我们为他们高兴”。就在那年 3 月,“民先”总部派人到绥远“民先”队部传达了“民先”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三、 作为七大的计票员,与毛主席的一次对话
1945 年 4 月 23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有 755 名,代表了全国 121 万党员。我父亲当时是聂荣臻司令员的秘书,作为大会候补代表也出席了七大。
七大从开幕到闭幕,共召开了 49 天。关于会议每天的流程,父亲在日记中都有所记载。如: 4 月 24 日,“毛主席做政治报告”; 4 月 25 日,“总司令做军事报告”; 5 月 13 至 14 日,“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5 月 15 日至 21 日,“小组会”; 5 月 24 日,“通过选举条例,毛主席讲选举方针”; 6 月 6 日,“预选”。
七大主要听取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 分析了国际和国内形势,提出了要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光明前途而奋斗。为此,大会制定了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6 月 7 日,父亲在代表团大会上发了言,阐述了他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6 月 9 日 ,经过正式选举投票后,父亲被代表团推举为七大的选票统计员,与刘杰、白栋材、高扬文等十余人负责大会的计票工作。在计票时,毛主席亲临计票处,对计票工作人员进行慰问。主席问我父亲是哪里人,父亲回答说是绥远省凉城县人。由于回答时内蒙口音重,主席没听清楚,刘杰同志充当了临时“翻译”。毛主席、朱总司令他们十分关心选举结果,尤其对张闻天、秦邦宪、李立三、王稼祥等同志是否当选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在统计王明同志的选票时,主席一直等到统计结果出来,看到王明同志的票数可当选中央委员时才离去。那次与毛主席的简短交谈,让父亲终生难忘,聆听主席的一番教诲,使父亲受益匪浅。很多年年多去了,父亲还常常提起。
差不多在中共开七大的同一时期,国民党也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情形下,我党七大的召开就显得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父亲说一想到国民党刚开过的六大,人数并不及我们的多,而两个大会也将带给中国两种不同的命运,南北对照,天下人心所向者,已经确定,就让他不禁感叹生在那个时代实在是一大幸事。
( 采访: 宋立志 整理: 法爱美、王劲楠、张冰)
郑天翔( 1914 —— 2013 ),内蒙古凉城县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 1936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宣传部干事、科长,中共阜平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聂荣臻同志秘书,并增补为党的七大代表;历任中共塞北地委宣传部部长,绥南行署专员兼绥南地委敌军部部长、凉城县县长、县委书记,绥南工委副书记等职;曾任包头市第一任市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并兼任市委秘书长,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第一任副书记、七机部部长、党组书记、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共第七次、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
一、筹办“绥远旅平同学会”
1935 年秋,父亲考入清华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系。入校报道后,由于父亲当时患有肺病,就没有直接住进学校,而是在绥远二会馆休息了一些日子。后来肺病完全好了之后,在 10 月搬进了学校。入校后,父亲了解到学校有许多学会、文学团体。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要想办法参加一些左翼活动、革命活动。 所以他选择参加社团的原则就是哪儿的进步学生多、进步活动多,就先参加哪个团体。 1935 年底,清华大学一批爱好文学的进步分子组建了“左翼作家联盟”清华园小组(对外宣称“国防文艺社”),他就加入进去,并为组织出版的刊物《国防文艺》担任编辑。 1936 年,父亲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艾光曾、何维登分到一组,担任新文学联络(通讯)工作,感觉自己向党更加靠近了一步。
1936 年开始,父亲认为不仅要自己参加社团,也应该开始着手组织成立进步社团。因此,从 1936 年春天起,他和几位进步同学着手组织“晋察绥清华同学救国会”。后来感觉到面铺的太大,于是后期就将落脚点放在了“绥远旅平同学会”上。这一年秋起,“绥远旅平同学会”的各项工作开始逐步步入正轨。但是“绥远旅平同学会”的工作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为可信任的人不多,而他自己又不能抛头露面处理一些事情,所以在“同学会”筹备之初,面临了一些困难。父亲在与母亲来往的信件中多次提及“绥远旅平同学会”的相关情况。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绥远旅平同学会”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共联络到绥远旅平学生六十余人。但“同学会”成立之初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后期,他和“同学会”的几个负责人加大了对绥远旅平同学的联合,对联合的人员放大了范围,对中间派的学生也积极争取。随着日军侵犯华北,“绥远旅平同学会”的作用日渐凸现出来,在“七·七”事变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绥远抗战开始后,“绥远旅平同学会”积极投入到援绥运动中。
二、促成绥远“民先”队部的成立
1936 年下旬,我母亲和她的同学李耕田、李度代表齐鲁大学文、理、医学院师生来绥远慰问绥东抗战部队。在此期间,母亲写信将绥远的章叶频介绍给我父亲。同年 12 月,父亲和张士珍代表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来绥远慰问抗日将士,与章叶频就在绥远地区成立“民先”组织进行了交谈。对于这次会面,章叶频在他回忆的文章中还曾写道:“大概是宋汀早把我的情况介绍给老郑的缘故吧,我们一见如故,郑对我十分信赖……记得那天我们的集会是在旧城麦香村饭馆的一个单间房子里,除郑、张和我之外,还有和他们同时到图书馆找我的吴殿甲(一师的学生)、赵维新(归绥中学的学生)、吴秉周(也是一师的学生)等六七个人。”经过这次集会,在绥远地区成立“民先”组织的想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随后,他们在归绥市小西街四十九号章叶频的家里进行了第二次集会。参加这次集会的,除了上次的人员外,还有武达平、郭新清(女)、张和(即张又新)、高德慧(女)、贾鉴秀(女)、张志德等十名青年。我父亲在会上对华北当前的形势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作了扼要的介绍,然后把“民先”成立的意义、“民先”的组织、任务及队员的要求给大家作了说明,并且讲述了北平民先队员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一些可歌可泣的生动事例。接着他们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同意参加“民先”,成立绥远“民先”队部。这次集会过后,章叶频被推选为队长并兼管宣传工作,武达平负责组织工作。并建立了男生队、女生队和青年工人队等基层组织。父亲和张士珍回到北平后,把绥远“民先”组织的相关情况报告给了“民先”总部。自此,绥远地区的“民先”组织和“民先”总部建立起了秘密通信联系。
背景链接: 1936 年 2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先进青年建立起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或“民先队”。其组织成员共 300 人左右,分成 36 个分队,总部在北京。在抗日战争中,队员们积极参加抗战。后并入青年救国会。
|
“ 民先 ” 绥远队部成立之后,在北平的父亲经常将一些进步刊物和 “ 民先 ” 的一些资料、 “ 新地社 ” 、 “ 清华文学会 ” 等进步刊物邮寄给绥远的章叶频同志和绥远的好友同仁们。有时因邮件被反动当局检查、查获而未寄至章叶频同志处,父亲就想一些其他办法,巧妙地寄些 “ 不起眼 ” 的书刊作为 “ 伪装 ” ,混杂些进步刊物,一般情况下就能寄送成功。这样使绥远的朋友能够及时收到,传阅。
叶频:
某某先生和某某女士订于二月四日在民国学院某某教室举行结婚典礼,仪式非常隆重,届时各地亲友均来祝贺。希你到时也能前来参加他们的婚礼。来时请到某某楼某某号找某某先生接洽。
庭祥
一某月某日
这封信的内容是通知章叶频来北平参加“民先”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是由于路费筹集困难,章叶频后来回信给我父亲,表示“不能参加他们的婚礼,感到非常遗憾,希望他们参加的人能来为我们说说他们婚礼的盛况,也让我们为他们高兴”。就在那年 3 月,“民先”总部派人到绥远“民先”队部传达了“民先”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三、 作为七大的计票员,与毛主席的一次对话
1945 年 4 月 23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有 755 名,代表了全国 121 万党员。我父亲当时是聂荣臻司令员的秘书,作为大会候补代表也出席了七大。
七大从开幕到闭幕,共召开了 49 天。关于会议每天的流程,父亲在日记中都有所记载。如: 4 月 24 日,“毛主席做政治报告”; 4 月 25 日,“总司令做军事报告”; 5 月 13 至 14 日,“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5 月 15 日至 21 日,“小组会”; 5 月 24 日,“通过选举条例,毛主席讲选举方针”; 6 月 6 日,“预选”。
七大主要听取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 分析了国际和国内形势,提出了要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光明前途而奋斗。为此,大会制定了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6 月 7 日,父亲在代表团大会上发了言,阐述了他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6 月 9 日 ,经过正式选举投票后,父亲被代表团推举为七大的选票统计员,与刘杰、白栋材、高扬文等十余人负责大会的计票工作。在计票时,毛主席亲临计票处,对计票工作人员进行慰问。主席问我父亲是哪里人,父亲回答说是绥远省凉城县人。由于回答时内蒙口音重,主席没听清楚,刘杰同志充当了临时“翻译”。毛主席、朱总司令他们十分关心选举结果,尤其对张闻天、秦邦宪、李立三、王稼祥等同志是否当选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在统计王明同志的选票时,主席一直等到统计结果出来,看到王明同志的票数可当选中央委员时才离去。那次与毛主席的简短交谈,让父亲终生难忘,聆听主席的一番教诲,使父亲受益匪浅。很多年年多去了,父亲还常常提起。
差不多在中共开七大的同一时期,国民党也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情形下,我党七大的召开就显得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父亲说一想到国民党刚开过的六大,人数并不及我们的多,而两个大会也将带给中国两种不同的命运,南北对照,天下人心所向者,已经确定,就让他不禁感叹生在那个时代实在是一大幸事。
( 采访: 宋立志 整理: 法爱美、王劲楠、张冰)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