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安岭的广袤森林中,生活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鄂温克族。他们世代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驯鹿习俗。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民族乡,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他们饲养着中国仅有的1400余头驯鹿,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史称“使鹿部”。
据考证,鄂温克人饲养驯鹿可追溯到汉朝以前,《梁书》中“养鹿如养牛”就是关于饲养驯鹿的北方民族的记载。由于时代的变迁,驯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消失,唯独在鄂温克族中得以延续。
驯鹿文化包括鹿的驯养繁育技艺、鹿的脱膏和鹿奶的制作使用、制酒技艺及鹿鞍具的制作技艺、鹿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内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敖鲁古雅鄂温克狩猎民族逐渐走出单一的狩猎饲养模式,学会对鹿产品和其他野生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使之更好地为民族发展进步服务。
鄂温克驯鹿习俗集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于一体,在传统的衣食住行、医药、工艺品制作等方面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008年,鄂温克驯鹿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大兴安岭的广袤森林中,生活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鄂温克族。他们世代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驯鹿习俗。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民族乡,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他们饲养着中国仅有的1400余头驯鹿,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史称“使鹿部”。
据考证,鄂温克人饲养驯鹿可追溯到汉朝以前,《梁书》中“养鹿如养牛”就是关于饲养驯鹿的北方民族的记载。由于时代的变迁,驯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消失,唯独在鄂温克族中得以延续。
驯鹿文化包括鹿的驯养繁育技艺、鹿的脱膏和鹿奶的制作使用、制酒技艺及鹿鞍具的制作技艺、鹿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内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敖鲁古雅鄂温克狩猎民族逐渐走出单一的狩猎饲养模式,学会对鹿产品和其他野生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使之更好地为民族发展进步服务。
鄂温克驯鹿习俗集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于一体,在传统的衣食住行、医药、工艺品制作等方面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008年,鄂温克驯鹿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