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鄂托克旗文化馆
编号:NMⅧ-85
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2018(第六批)
级别:自治区级
制墨是东方独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墨从粗糙的原料变成可以让人使用、赏析、收藏的珍贵艺术品。蒙古族传统制墨方法沿用汉族制墨的基本方法,根据游牧民族特点,就地取材制墨,主要采用沙蒿、柠条、树脂烟灰作为原料,通过选烟、加料、拌合、加胶、捣杵、压模、凉墨工序等工序完成。选烟设备是四周围起来约18米的方形空间,排着大小不同的灶,小的灶采集的煤品质比大的灶采集的好。除选烟之外,胶是决定墨质的首要因素,好的胶能造出好的墨,蒙古族制墨胶质通常用牛皮胶。另外在制墨过程中加入香料是为消除墨中胶的气味,通常用动物性的麝香和植物性的龙脑(冰片)都是受到重视的珍贵材料。其次是炼墨。煤和胶正式融合的时候是开始炼墨时。煤的颗粒很小,连人呼吸的震动也会使粒子飞散,很容易和灰尘混在一起,墨的品质会因此受到影响,为除去煤中的夹杂物,必须先过滤。然后在火上架好一米宽的木板,通常放煤600~700克,胶120~140克,煤和胶就在这块木板上调和均匀,不同的墨所放的分量不一样。技巧、火候的掌握决定产品的好坏,另外如何搅拌、软硬的程度、色泽等,都不能忽视。除揉搓之外,墨匠们还是用木臼、石臼、铁臼来捣。然后是墨的成型。将揉拉、搓好的墨团放入模具中使其成型。模具大部分用梨木、樱花木来做,模具设计好后将墨团放入加压,即产生形态丰富、具有匠意的墨碇。
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早在商周以前墨作为一种黑色颜料,开始用于书写,蒙古族传统制墨技艺历史悠久,元代文房四宝工艺继承和发扬汉唐以来文具的装饰与审美的因素。
内蒙古地区制墨极其少见,也没有形成一种专门的职业。大多是写字人自制自用,鄂托克旗达西斯仁本人经常与墨接触,从而领悟到做墨的方法和经验,就开始做墨,自己用外还给亲朋好友们,还很好用,并传承至今有三代,属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申报地区:鄂托克旗文化馆
编号:NMⅧ-85
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2018(第六批)
级别:自治区级
制墨是东方独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墨从粗糙的原料变成可以让人使用、赏析、收藏的珍贵艺术品。蒙古族传统制墨方法沿用汉族制墨的基本方法,根据游牧民族特点,就地取材制墨,主要采用沙蒿、柠条、树脂烟灰作为原料,通过选烟、加料、拌合、加胶、捣杵、压模、凉墨工序等工序完成。选烟设备是四周围起来约18米的方形空间,排着大小不同的灶,小的灶采集的煤品质比大的灶采集的好。除选烟之外,胶是决定墨质的首要因素,好的胶能造出好的墨,蒙古族制墨胶质通常用牛皮胶。另外在制墨过程中加入香料是为消除墨中胶的气味,通常用动物性的麝香和植物性的龙脑(冰片)都是受到重视的珍贵材料。其次是炼墨。煤和胶正式融合的时候是开始炼墨时。煤的颗粒很小,连人呼吸的震动也会使粒子飞散,很容易和灰尘混在一起,墨的品质会因此受到影响,为除去煤中的夹杂物,必须先过滤。然后在火上架好一米宽的木板,通常放煤600~700克,胶120~140克,煤和胶就在这块木板上调和均匀,不同的墨所放的分量不一样。技巧、火候的掌握决定产品的好坏,另外如何搅拌、软硬的程度、色泽等,都不能忽视。除揉搓之外,墨匠们还是用木臼、石臼、铁臼来捣。然后是墨的成型。将揉拉、搓好的墨团放入模具中使其成型。模具大部分用梨木、樱花木来做,模具设计好后将墨团放入加压,即产生形态丰富、具有匠意的墨碇。
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早在商周以前墨作为一种黑色颜料,开始用于书写,蒙古族传统制墨技艺历史悠久,元代文房四宝工艺继承和发扬汉唐以来文具的装饰与审美的因素。
内蒙古地区制墨极其少见,也没有形成一种专门的职业。大多是写字人自制自用,鄂托克旗达西斯仁本人经常与墨接触,从而领悟到做墨的方法和经验,就开始做墨,自己用外还给亲朋好友们,还很好用,并传承至今有三代,属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