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工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是集历史、美术、手工艺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传统特种工艺品。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
掐丝珐琅彩工艺工序复杂,难度极高,经过制胎、掐丝、焊丝、烧蓝、磨活、镀金六大环节、100多道工艺流程,其制作出的产品色彩艳丽、造型优美、高贵典雅,是工艺美术世界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研究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生活实用价值。
土默特右旗的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工艺起源于20世纪初,双龙镇阳向营村民间画匠刘富发在河北一所寺庙向宫廷掐丝珐琅师傅拜师学艺,并将其带到土默特右旗,经过近百年的传承发展,现在土默特右旗的掐丝珐琅彩工艺以萨拉齐镇为中心,分布在萨拉齐周边的沟门镇、美岱召镇、将军尧镇、双龙镇等地,并辐射流传到包头、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等地。
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工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是集历史、美术、手工艺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传统特种工艺品。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
掐丝珐琅彩工艺工序复杂,难度极高,经过制胎、掐丝、焊丝、烧蓝、磨活、镀金六大环节、100多道工艺流程,其制作出的产品色彩艳丽、造型优美、高贵典雅,是工艺美术世界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研究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生活实用价值。
土默特右旗的景泰蓝掐丝珐琅彩工艺起源于20世纪初,双龙镇阳向营村民间画匠刘富发在河北一所寺庙向宫廷掐丝珐琅师傅拜师学艺,并将其带到土默特右旗,经过近百年的传承发展,现在土默特右旗的掐丝珐琅彩工艺以萨拉齐镇为中心,分布在萨拉齐周边的沟门镇、美岱召镇、将军尧镇、双龙镇等地,并辐射流传到包头、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等地。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