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三弦音乐具有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三弦琴面蒙以蟒皮,声音浑厚而响亮。演奏时采用坐姿,两腿自然分开,左腿稍向前伸,或将右腿搭在左腿上,琴鼓置于右腿上,琴头斜向左上方。有弹、挑、扫弦、滚奏等多种演奏方法。还有一种马步弹奏法,在蒙古族乐曲中运用比较普遍,增强了三弦音乐的节奏感,使旋律富有弹性。
弹棒拨弦的发音技术和动作机制是蒙古族三弦音乐的立身之本。在“中国系三弦”的众多品种中,蒙古族三弦音乐的独特音色正是取决于其与众不同的发音方式和演奏技法。弹棒为圆柱形,一般塑料材质较多,木质和牛角材质的较少。演奏时将弹棒夹在右手食指和中指第一、二关节,再用大拇指配合弹奏。弹棒的运用使蒙古族三弦的音色更加明亮、清脆、富有穿透力。
“长滚”演奏技法指较长乐句的持续滚奏,是蒙古族三弦音乐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演奏技法之一,常被用于模仿长调民歌的演唱。“长滚”包含实滚和虚滚两种技法,实滚技法的音色结实明亮、热情真挚;虚滚技法的音色缥缈柔和、如吟如歌。蒙古族三弦音乐在“长滚”的演奏中常常是实滚与虚滚结合交替运用——较低的音区用实滚,较高的音区用虚滚,犹如人的真声和假声,极具歌唱性。
蒙古族三弦音乐既可体现深沉的低吟、又可体现热情的高歌,既能体现抒情的演唱、又能体现不羁的舞蹈。其演奏技法正是蒙古族三弦音乐的个性所在。
音乐,是人类最初的语言之一,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蒙古族三弦音乐与蒙古族文化及音乐风格一脉相承,深沉、豪迈、粗犷、气势磅礴,是草原人民代代相传的音乐文化印记。2018年,蒙古族三弦音乐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三弦音乐具有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三弦琴面蒙以蟒皮,声音浑厚而响亮。演奏时采用坐姿,两腿自然分开,左腿稍向前伸,或将右腿搭在左腿上,琴鼓置于右腿上,琴头斜向左上方。有弹、挑、扫弦、滚奏等多种演奏方法。还有一种马步弹奏法,在蒙古族乐曲中运用比较普遍,增强了三弦音乐的节奏感,使旋律富有弹性。
弹棒拨弦的发音技术和动作机制是蒙古族三弦音乐的立身之本。在“中国系三弦”的众多品种中,蒙古族三弦音乐的独特音色正是取决于其与众不同的发音方式和演奏技法。弹棒为圆柱形,一般塑料材质较多,木质和牛角材质的较少。演奏时将弹棒夹在右手食指和中指第一、二关节,再用大拇指配合弹奏。弹棒的运用使蒙古族三弦的音色更加明亮、清脆、富有穿透力。
“长滚”演奏技法指较长乐句的持续滚奏,是蒙古族三弦音乐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演奏技法之一,常被用于模仿长调民歌的演唱。“长滚”包含实滚和虚滚两种技法,实滚技法的音色结实明亮、热情真挚;虚滚技法的音色缥缈柔和、如吟如歌。蒙古族三弦音乐在“长滚”的演奏中常常是实滚与虚滚结合交替运用——较低的音区用实滚,较高的音区用虚滚,犹如人的真声和假声,极具歌唱性。
蒙古族三弦音乐既可体现深沉的低吟、又可体现热情的高歌,既能体现抒情的演唱、又能体现不羁的舞蹈。其演奏技法正是蒙古族三弦音乐的个性所在。
音乐,是人类最初的语言之一,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蒙古族三弦音乐与蒙古族文化及音乐风格一脉相承,深沉、豪迈、粗犷、气势磅礴,是草原人民代代相传的音乐文化印记。2018年,蒙古族三弦音乐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