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草原的风景里没有疾驰的骏马,那会让我们多么的遗憾!多少年来,牧民养马只是为一种情结,而不能成为发家致富的产业。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阿巴嘎旗,当一种叫做“策格”的酸马奶风靡成健康食品,黑骏马便成为这片草原中永恒的主角。当看到阿巴嘎黑马在草原上奔腾驰骋时,蓝天、白云、草地和山川都仿佛在身旁流淌,它们是草原上跳动的精灵,诉说着千百年来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挚恋。
阿巴嘎黑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阿巴嘎黑马是国家优良畜禽遗传资源。生活在这里的牧民遵循祖辈们留下的养马经验,将这一古老的蒙古马品种进行延续。在阿巴嘎旗,畜牧业既是传统的基础产业,更是阿巴嘎旗近年来主导的优势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阿巴嘎旗委、政府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延伸当地马产业链条,积极引导牧民“少养精养优养”,走出一条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破圈”发展之路。
阿巴嘎黑马易放牧产奶量高(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2.26万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耐力而著称的阿巴嘎黑马有6400匹。阿巴嘎黑马具有耐粗饲、易放牧、抗严寒、抓膘快、抗病力强、产奶量高和恋膘性、合群性好等特点。
阿巴嘎黑马抗严寒抓膘快抗病力强(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借势“国字头”品牌效应,阿巴嘎旗以奋斗者的姿态在发展特色马产业、拓宽牧户增收渠道、提升地方品牌知名度、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做大量工作,推动阿巴嘎马奶品牌走出草原、迈向全国,进一步提升马奶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逐步将声名远播的“中国黑马文化之乡”打造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马产业特色城镇”。
牧民正在挤马奶(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每当盛夏,那仁宝拉格苏木额尔敦敖包嘎查的萨日娜家便会抓住酸马奶酿造的黄金期,将新鲜马奶倒入缸中,用引子和洗净的小米,配合白酒一起包好放进缸内,在每日至少1万次以上的搅拌中,使马奶一点点变成醇香、浓郁的健康饮品,这就是牧民们称之为“策格”的酸马奶。
牧民正在收集新挤下来的马奶(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酸马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乳酸、酶等人体所需成分。中医说它有:性平而温,味道甘美清香,有助消化、调节机能、改善睡眠、益气补血等功效,每年的夏季都有许多人专程来到草原上接受酸马奶对身体的洗礼。
据记载,人类利用马奶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许多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饮用马奶和酸马奶防病治病的传统。马奶在欧洲越来越受到青睐,尤其在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家。据估计,世界上大约有3000万人日常在饮用马奶并且这个数字每年显著上升。
醇香的酸马奶颇受消费者青睐(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奶虽然相对于牛奶等应用较少,但近年来人们对马奶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国内外众多文献认为在各种奶品动物奶汁中,只有马奶成分最接近人奶,营养价值好,可作为人奶的代用品,供婴儿食用。
萨日娜是阿巴嘎旗闻名遐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她与自己的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开创马奶制品家庭牧场,不仅注册商标,还将产品远销到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等地。当地政府也积极招商引资和扶持地方企业做大马奶产业链条。
2013年,北京人贺继魁来到锡林郭勒盟,他运用科技手段在阿巴嘎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策格—酸马奶”与新兴产业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贺继魁通过长时间对内蒙古近万种菌种进行不断培养探索后,在阿巴嘎黑马所产的酸马奶中筛选出特有的益生菌,并将这一菌种进行培育和开发,开发出既有酸马奶活性又便以保存和运输的马奶优质益生菌产品。随后他在这里投资建起马奶益生菌厂,并一度将牧民的马奶收购价推高,引导牧民走上养马致富的路上。
随着马产业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牧民不断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将养马、马奶精深加工多元融合,作为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全旗黑马养殖户高达857户,黑马标准化养殖基地11处,阿巴嘎黑马核心群15户,超过6400匹黑色骏马在册,马奶加工企业2家,马奶加工小作坊5个,年产马奶达320吨以上。阿嘎巴旗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之乡。
在通往阿巴嘎旗的道路上,路边的马群总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哈日阿都策格协会合作社内,检验员有条不紊地对马奶进行检验,合作社前送马奶的牧民排起长长的队伍,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丰收”的喜悦,这样的场景在合作社每天都会上演。牧民巴特尔拿着自己刚挤出来的马奶正在等待检验。“家里每天马奶产量在150斤左右,现在挤奶都用挤奶器,既干净又卫生,重要的是收购价格高。”牧民巴特尔高兴地说,牧区现代化让牧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依托企业品牌效应,阿巴嘎旗采取“公司+合作社+牧户”的形式,创建独具地方特色的酸马奶品牌—阿巴嘎策格,使龙头企业、合作社与牧户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为养马牧户每匹马年增收0.72万元。2021年,阿巴嘎旗策格产量达到400吨,实现创收1000余万元。
近年来,依托“阿巴嘎黑马”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项目,阿巴嘎旗投入资金623万元,建设以巴彦图嘎苏木为中心,辐射带动全旗养马户、养马合作社和企业的标准化养殖基地11处。大力开展阿巴嘎黑马培育保护、品质鉴定,重点完善养殖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阿巴嘎黑马种群品质。
2022年,培育马存栏数30~50匹之间的牧户120余户,新建阿巴嘎黑马保种场1个。强化政府引领作用,通过对鉴定合格的母马以30%的比例、按照1000元/匹的补贴标准兑付补贴资金,进一步提高牧民种马鉴定和养殖的积极性。
诚邀八方宾朋来做客(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阿巴嘎旗以锡林郭勒盟打造“中国马都”为平台,利用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马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别力古台扎桑景区,成功打造“哈日阿都” 文化节,让更多的游客通过“哈日阿都”文化节这一窗口,了解阿巴嘎草原文化的无穷魅力。2009—2020年,阿巴嘎旗成功举办10届“哈日阿都”文化节,文化节中安排黑马接力赛、套马、驯马、骏马选美、组装马具、饮策格、搓毛绳等13项赛事,吸引国内外游客14.5万人次,创收1450余万元。
阿巴嘎黑马的故事,不仅是今天内蒙古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的集中展现。以“多元化马产业”为核心,阿巴嘎旗赋予传统技艺崭新的内涵。在文化传承与繁荣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发扬“忠诚”“奉献”的蒙古马精神,为地区的发展铸就独特的画卷。
如果草原的风景里没有疾驰的骏马,那会让我们多么的遗憾!多少年来,牧民养马只是为一种情结,而不能成为发家致富的产业。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阿巴嘎旗,当一种叫做“策格”的酸马奶风靡成健康食品,黑骏马便成为这片草原中永恒的主角。当看到阿巴嘎黑马在草原上奔腾驰骋时,蓝天、白云、草地和山川都仿佛在身旁流淌,它们是草原上跳动的精灵,诉说着千百年来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挚恋。
阿巴嘎黑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阿巴嘎黑马是国家优良畜禽遗传资源。生活在这里的牧民遵循祖辈们留下的养马经验,将这一古老的蒙古马品种进行延续。在阿巴嘎旗,畜牧业既是传统的基础产业,更是阿巴嘎旗近年来主导的优势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阿巴嘎旗委、政府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延伸当地马产业链条,积极引导牧民“少养精养优养”,走出一条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破圈”发展之路。
阿巴嘎黑马易放牧产奶量高(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2.26万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耐力而著称的阿巴嘎黑马有6400匹。阿巴嘎黑马具有耐粗饲、易放牧、抗严寒、抓膘快、抗病力强、产奶量高和恋膘性、合群性好等特点。
阿巴嘎黑马抗严寒抓膘快抗病力强(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借势“国字头”品牌效应,阿巴嘎旗以奋斗者的姿态在发展特色马产业、拓宽牧户增收渠道、提升地方品牌知名度、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做大量工作,推动阿巴嘎马奶品牌走出草原、迈向全国,进一步提升马奶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逐步将声名远播的“中国黑马文化之乡”打造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马产业特色城镇”。
牧民正在挤马奶(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每当盛夏,那仁宝拉格苏木额尔敦敖包嘎查的萨日娜家便会抓住酸马奶酿造的黄金期,将新鲜马奶倒入缸中,用引子和洗净的小米,配合白酒一起包好放进缸内,在每日至少1万次以上的搅拌中,使马奶一点点变成醇香、浓郁的健康饮品,这就是牧民们称之为“策格”的酸马奶。
牧民正在收集新挤下来的马奶(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酸马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乳酸、酶等人体所需成分。中医说它有:性平而温,味道甘美清香,有助消化、调节机能、改善睡眠、益气补血等功效,每年的夏季都有许多人专程来到草原上接受酸马奶对身体的洗礼。
据记载,人类利用马奶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许多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饮用马奶和酸马奶防病治病的传统。马奶在欧洲越来越受到青睐,尤其在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家。据估计,世界上大约有3000万人日常在饮用马奶并且这个数字每年显著上升。
醇香的酸马奶颇受消费者青睐(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奶虽然相对于牛奶等应用较少,但近年来人们对马奶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国内外众多文献认为在各种奶品动物奶汁中,只有马奶成分最接近人奶,营养价值好,可作为人奶的代用品,供婴儿食用。
萨日娜是阿巴嘎旗闻名遐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她与自己的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开创马奶制品家庭牧场,不仅注册商标,还将产品远销到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等地。当地政府也积极招商引资和扶持地方企业做大马奶产业链条。
2013年,北京人贺继魁来到锡林郭勒盟,他运用科技手段在阿巴嘎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策格—酸马奶”与新兴产业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贺继魁通过长时间对内蒙古近万种菌种进行不断培养探索后,在阿巴嘎黑马所产的酸马奶中筛选出特有的益生菌,并将这一菌种进行培育和开发,开发出既有酸马奶活性又便以保存和运输的马奶优质益生菌产品。随后他在这里投资建起马奶益生菌厂,并一度将牧民的马奶收购价推高,引导牧民走上养马致富的路上。
随着马产业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牧民不断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将养马、马奶精深加工多元融合,作为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全旗黑马养殖户高达857户,黑马标准化养殖基地11处,阿巴嘎黑马核心群15户,超过6400匹黑色骏马在册,马奶加工企业2家,马奶加工小作坊5个,年产马奶达320吨以上。阿嘎巴旗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之乡。
在通往阿巴嘎旗的道路上,路边的马群总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哈日阿都策格协会合作社内,检验员有条不紊地对马奶进行检验,合作社前送马奶的牧民排起长长的队伍,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丰收”的喜悦,这样的场景在合作社每天都会上演。牧民巴特尔拿着自己刚挤出来的马奶正在等待检验。“家里每天马奶产量在150斤左右,现在挤奶都用挤奶器,既干净又卫生,重要的是收购价格高。”牧民巴特尔高兴地说,牧区现代化让牧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依托企业品牌效应,阿巴嘎旗采取“公司+合作社+牧户”的形式,创建独具地方特色的酸马奶品牌—阿巴嘎策格,使龙头企业、合作社与牧户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为养马牧户每匹马年增收0.72万元。2021年,阿巴嘎旗策格产量达到400吨,实现创收1000余万元。
近年来,依托“阿巴嘎黑马”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项目,阿巴嘎旗投入资金623万元,建设以巴彦图嘎苏木为中心,辐射带动全旗养马户、养马合作社和企业的标准化养殖基地11处。大力开展阿巴嘎黑马培育保护、品质鉴定,重点完善养殖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阿巴嘎黑马种群品质。
2022年,培育马存栏数30~50匹之间的牧户120余户,新建阿巴嘎黑马保种场1个。强化政府引领作用,通过对鉴定合格的母马以30%的比例、按照1000元/匹的补贴标准兑付补贴资金,进一步提高牧民种马鉴定和养殖的积极性。
诚邀八方宾朋来做客(央广网发 阿巴嘎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阿巴嘎旗以锡林郭勒盟打造“中国马都”为平台,利用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马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别力古台扎桑景区,成功打造“哈日阿都” 文化节,让更多的游客通过“哈日阿都”文化节这一窗口,了解阿巴嘎草原文化的无穷魅力。2009—2020年,阿巴嘎旗成功举办10届“哈日阿都”文化节,文化节中安排黑马接力赛、套马、驯马、骏马选美、组装马具、饮策格、搓毛绳等13项赛事,吸引国内外游客14.5万人次,创收1450余万元。
阿巴嘎黑马的故事,不仅是今天内蒙古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的集中展现。以“多元化马产业”为核心,阿巴嘎旗赋予传统技艺崭新的内涵。在文化传承与繁荣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发扬“忠诚”“奉献”的蒙古马精神,为地区的发展铸就独特的画卷。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