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亦称礼拜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场所,含有聚会的社交场所之意,是信奉伊斯兰教各族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传授宗教知识的场所,也是广大穆斯林群众社会活动、节日聚会的地方。
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历史最早的清真寺是1912年兴建的海拉尔清真寺和俄国鞑靼人建立的满洲里鞑靼伊斯兰教堂,其次为扎兰屯清真寺(1921)、海拉尔俄国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堂(1925)和牙克石清真寺(1935)。
1949年前,呼伦贝尔盟有清真寺3座,鞑靼伊斯兰教堂2座。
呼伦贝尔盟清真寺大都由回族群众集资兴建,均为平房建筑,一般是土木或砖瓦结构。较大的清真寺有伊斯兰教明显标志的望月楼,以海市1926年重建的清真寺为代表,是当时全盟最大的清真寺。另两座俄侨建的鞑靼伊斯兰教堂为木结构、铁皮盖,俄式建筑风格。
1949年后,呼伦贝尔盟回族穆斯林人口不断增长。1951年额尔古纳右旗(简称额右旗)三河清真寺、1954年扎赉诺尔清真寺陆续兴建。1955年,额右旗由山东迁来419户回族群众,又先后在三河、上护林、下护林、建设屯、团结屯兴建改建5座清真寺。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额尔古纳左旗(简称额左旗)根河镇、图里河镇、伊图里河镇和莫旗尼尔基镇等先后兴建清真寺或沐浴室。
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全盟有清真寺17座。“文化大革命”中,全盟的清真寺均被关闭、毁坏或作他用,宗教活动被迫停止达10余年。
1978年以后,经拨乱反正,各级政府拨款修缮并重新开放原有的清真寺,又在回族聚居的大杨树、阿里河、甘河、免渡河、新右旗、乌尔旗汉、拉布大林、大雁、巴彦库仁、巴彦托海等地先后修建或改建清真寺十几座。
清真寺的修建资金一般由回族群众集资、政府拨款、民族事务部门资助,或一些企事业单位捐助而建。
至1989年,全盟共有清真寺28座,除阿荣旗、新巴尔虎左旗外,各旗市均有清真寺。其中满洲里市2座(扎区1座)、海拉尔市1座、牙克石市有5座、额右旗8座、鄂温克族自治旗2座、鄂伦春自治旗3座、额左旗3座、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各1座。
清真寺亦称礼拜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场所,含有聚会的社交场所之意,是信奉伊斯兰教各族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传授宗教知识的场所,也是广大穆斯林群众社会活动、节日聚会的地方。
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历史最早的清真寺是1912年兴建的海拉尔清真寺和俄国鞑靼人建立的满洲里鞑靼伊斯兰教堂,其次为扎兰屯清真寺(1921)、海拉尔俄国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堂(1925)和牙克石清真寺(1935)。
1949年前,呼伦贝尔盟有清真寺3座,鞑靼伊斯兰教堂2座。
呼伦贝尔盟清真寺大都由回族群众集资兴建,均为平房建筑,一般是土木或砖瓦结构。较大的清真寺有伊斯兰教明显标志的望月楼,以海市1926年重建的清真寺为代表,是当时全盟最大的清真寺。另两座俄侨建的鞑靼伊斯兰教堂为木结构、铁皮盖,俄式建筑风格。
1949年后,呼伦贝尔盟回族穆斯林人口不断增长。1951年额尔古纳右旗(简称额右旗)三河清真寺、1954年扎赉诺尔清真寺陆续兴建。1955年,额右旗由山东迁来419户回族群众,又先后在三河、上护林、下护林、建设屯、团结屯兴建改建5座清真寺。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额尔古纳左旗(简称额左旗)根河镇、图里河镇、伊图里河镇和莫旗尼尔基镇等先后兴建清真寺或沐浴室。
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全盟有清真寺17座。“文化大革命”中,全盟的清真寺均被关闭、毁坏或作他用,宗教活动被迫停止达10余年。
1978年以后,经拨乱反正,各级政府拨款修缮并重新开放原有的清真寺,又在回族聚居的大杨树、阿里河、甘河、免渡河、新右旗、乌尔旗汉、拉布大林、大雁、巴彦库仁、巴彦托海等地先后修建或改建清真寺十几座。
清真寺的修建资金一般由回族群众集资、政府拨款、民族事务部门资助,或一些企事业单位捐助而建。
至1989年,全盟共有清真寺28座,除阿荣旗、新巴尔虎左旗外,各旗市均有清真寺。其中满洲里市2座(扎区1座)、海拉尔市1座、牙克石市有5座、额右旗8座、鄂温克族自治旗2座、鄂伦春自治旗3座、额左旗3座、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各1座。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