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市人民政府于1986年成立乌海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内设宗教科,与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3个区先后成立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市、区人民政府都有1名副市长、副区长分管民族工作。
一、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
1981年,乌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中有蒙古族代表35名,占代表总数11.71%,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一定比例。1981年,乌海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中有蒙古族委员21人,占总数15%,其他少数民族14人,占10%。
1993年底,全市少数民族干部1061人,占全市干部总数7.6%。其中蒙古族干部740人,占总数5.3%;其他少数民族干部321人,占总数2.3%。1993年,全市县级干部总数为585人,其中蒙古族干部62人,占总数10.6%;其他少数民族干部15人,占总数2.6%。全市地级干部为30人,其中蒙古族6人,占总数20%;回族1人,占总数3.3%。
1993年底,全市共有专业技术干部2637人。其中:获得高级技术职称280人,蒙古族有29人,占总数10.4%;其他少数民族9人,占3.2%;获得中级技术职称2357人,其中少数民族有167人,占总数7%。
二、民族教育
乌海地区建市以前没有民族学校,蒙古族子女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须到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临河或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东胜。乌海市建立后,在民族教育方面采取“优先、重点”发展方针,1978年,先后投资近300万元建立1所民族中学(有小学、初中和职业高中),在海南区和乌达区各建1所蒙古族小学。1993年,在市民族中学和两区蒙校就读的在校生400人。
三、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
1960年,乌达镇成立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乌达、海勃湾先后配备蒙汉文翻译人员。在“文化大革命”中,机构被撤销,翻译人员调离工作岗位。1986年,成立乌海市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配备专职翻译。截至1993年,全市蒙汉文翻译共有11人。其中取得中级职称的有8人,初级职称的有3人。
1993年,乌海市人民政府为落实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下发《乌海市蒙古语文社会用文暂行规定》,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门牌、牌匾、会标、印章、文头纸、信封、信笺等都必须使用蒙汉两种文字;主要的交通要道、街道、路口也必须用蒙汉两种文字显示等。重要会议要有蒙文、蒙语翻译。1993年底,乌海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85%以上的门牌、印章、会标、文头纸、信封等都使用蒙汉两种文字,市、区的主要会议进行口译和笔译。市政府号召全市干部、职工学习蒙文蒙语,鼓励和表彰学习使用蒙古语文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至1993年底,全市先后共表彰先进集体20个,先进个人800人次。
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市人民政府于1986年成立乌海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内设宗教科,与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3个区先后成立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市、区人民政府都有1名副市长、副区长分管民族工作。
一、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
1981年,乌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中有蒙古族代表35名,占代表总数11.71%,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一定比例。1981年,乌海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中有蒙古族委员21人,占总数15%,其他少数民族14人,占10%。
1993年底,全市少数民族干部1061人,占全市干部总数7.6%。其中蒙古族干部740人,占总数5.3%;其他少数民族干部321人,占总数2.3%。1993年,全市县级干部总数为585人,其中蒙古族干部62人,占总数10.6%;其他少数民族干部15人,占总数2.6%。全市地级干部为30人,其中蒙古族6人,占总数20%;回族1人,占总数3.3%。
1993年底,全市共有专业技术干部2637人。其中:获得高级技术职称280人,蒙古族有29人,占总数10.4%;其他少数民族9人,占3.2%;获得中级技术职称2357人,其中少数民族有167人,占总数7%。
二、民族教育
乌海地区建市以前没有民族学校,蒙古族子女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须到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临河或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东胜。乌海市建立后,在民族教育方面采取“优先、重点”发展方针,1978年,先后投资近300万元建立1所民族中学(有小学、初中和职业高中),在海南区和乌达区各建1所蒙古族小学。1993年,在市民族中学和两区蒙校就读的在校生400人。
三、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
1960年,乌达镇成立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乌达、海勃湾先后配备蒙汉文翻译人员。在“文化大革命”中,机构被撤销,翻译人员调离工作岗位。1986年,成立乌海市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配备专职翻译。截至1993年,全市蒙汉文翻译共有11人。其中取得中级职称的有8人,初级职称的有3人。
1993年,乌海市人民政府为落实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下发《乌海市蒙古语文社会用文暂行规定》,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门牌、牌匾、会标、印章、文头纸、信封、信笺等都必须使用蒙汉两种文字;主要的交通要道、街道、路口也必须用蒙汉两种文字显示等。重要会议要有蒙文、蒙语翻译。1993年底,乌海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85%以上的门牌、印章、会标、文头纸、信封等都使用蒙汉两种文字,市、区的主要会议进行口译和笔译。市政府号召全市干部、职工学习蒙文蒙语,鼓励和表彰学习使用蒙古语文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至1993年底,全市先后共表彰先进集体20个,先进个人800人次。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