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 由来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同春分日一样,在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 • 三候
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状态。
秋分 • 习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送秋牛
秋分节气是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也是一个收获的节气。所以秋分时节,民间有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习俗。秋牛图就是用黄纸或是红纸,印上农耕的图案和二十四节气。而送秋牛图的人往往都是民间善言唱者,一边说着秋耕吉祥话,一边送到家中主人手上,说道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
2022.09.23
秋分 • 养生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邪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防止凉燥,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等。
秋分 • 诗词
《晚晴》
[唐] 杜甫
返照斜初彻,
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
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
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
竹露夕微微。
秋分 • 由来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同春分日一样,在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 • 三候
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状态。
秋分 • 习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送秋牛
秋分节气是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也是一个收获的节气。所以秋分时节,民间有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习俗。秋牛图就是用黄纸或是红纸,印上农耕的图案和二十四节气。而送秋牛图的人往往都是民间善言唱者,一边说着秋耕吉祥话,一边送到家中主人手上,说道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
2022.09.23
秋分 • 养生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邪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防止凉燥,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等。
秋分 • 诗词
《晚晴》
[唐] 杜甫
返照斜初彻,
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
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
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
竹露夕微微。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