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时节
小暑,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小暑 三候
中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农历的六月,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 习俗
食新
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加上新上市的蔬菜。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喜爱的吃食。
斗蟋蟀
《周书》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温风其实是蒸腾的暑气,它丝毫吹不动树上的枝叶。“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蟋蟀古称“促织”,人们在听到蟋蟀的鸣叫后,常常会为辛劳的织女感伤。
小暑 养生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所以一定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
小暑 诗词
《纳凉》
[宋]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方志内蒙古 采编
小暑 时节
小暑,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小暑 三候
中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农历的六月,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 习俗
食新
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加上新上市的蔬菜。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喜爱的吃食。
斗蟋蟀
《周书》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温风其实是蒸腾的暑气,它丝毫吹不动树上的枝叶。“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蟋蟀古称“促织”,人们在听到蟋蟀的鸣叫后,常常会为辛劳的织女感伤。
小暑 养生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所以一定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
小暑 诗词
《纳凉》
[宋]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方志内蒙古 采编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