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10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寒意愈盛,故名。寒露也代表深秋的到来,气候由凉爽逐渐转入寒冷下雪。进入寒露,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中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 · 民俗
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30日。香山是中国国内最具口碑的赏红叶地点。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讲养生,吃芝麻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宜,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或可采用传统中药,如沙参、麦冬、太子参等泡茶或煮粥食用;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
菊花茶,坚持喝
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今人如果嫌麻烦,多饮枸杞菊花茶,每天坚持喝,也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而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不过蟹属寒凉之品,胃寒之人应少食,食用时应当注意,最好配合生姜或紫苏,一来可以驱寒温胃,二来还可去除蟹毒。
寒露 · 养生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此时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学会及时调整。
中医认为,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因为睡眠不足容易损耗阴血。因此,睡好觉、避免熬夜要常记心头。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寒露 · 诗词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 ·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
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
玉色仿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
谈笑明月相与闲。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10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寒意愈盛,故名。寒露也代表深秋的到来,气候由凉爽逐渐转入寒冷下雪。进入寒露,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中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 · 民俗
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30日。香山是中国国内最具口碑的赏红叶地点。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讲养生,吃芝麻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宜,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或可采用传统中药,如沙参、麦冬、太子参等泡茶或煮粥食用;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
菊花茶,坚持喝
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今人如果嫌麻烦,多饮枸杞菊花茶,每天坚持喝,也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而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不过蟹属寒凉之品,胃寒之人应少食,食用时应当注意,最好配合生姜或紫苏,一来可以驱寒温胃,二来还可去除蟹毒。
寒露 · 养生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此时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学会及时调整。
中医认为,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因为睡眠不足容易损耗阴血。因此,睡好觉、避免熬夜要常记心头。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寒露 · 诗词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 ·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
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
玉色仿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
谈笑明月相与闲。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