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节气特点
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北斗七星是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的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的气候、物候也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北半球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特定地域的气候、物候变化。
惊蛰 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鹰,指鸷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古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返回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踪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他们认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而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惊蛰 习俗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营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清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载:“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驱赶霉运的习俗。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惊蛰 养生
惊蛰是养生保健的好时节,主要是因为惊蛰时节动物开始苏醒,植物也开始生发,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而人体肝阳之气渐升,正是滋养身体的好时节。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养生宜以养肝为要务。肝属木与春相应,在人体内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惊蛰时节,属肝病高发季节。因此一定要注意养肝护肝,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饮食方面应清温平淡,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诸如菠菜、芹菜、鸡、蛋、牛奶、鸭血、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等。
惊蛰 诗词
《春晴泛舟》
[宋]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 节气特点
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北斗七星是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的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的气候、物候也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北半球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特定地域的气候、物候变化。
惊蛰 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鹰,指鸷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古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返回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踪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他们认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而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惊蛰 习俗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营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清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载:“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驱赶霉运的习俗。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惊蛰 养生
惊蛰是养生保健的好时节,主要是因为惊蛰时节动物开始苏醒,植物也开始生发,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而人体肝阳之气渐升,正是滋养身体的好时节。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养生宜以养肝为要务。肝属木与春相应,在人体内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惊蛰时节,属肝病高发季节。因此一定要注意养肝护肝,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饮食方面应清温平淡,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诸如菠菜、芹菜、鸡、蛋、牛奶、鸭血、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等。
惊蛰 诗词
《春晴泛舟》
[宋]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