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俗称青龙节、龙头节,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民间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表示龙离开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这一传统,还将其当作一项重要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龙头节”流传至今。龙抬头时节敬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人们希望通过敬龙祈福顺应这一过程,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月二”剃龙头
“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作“剃龙头”,这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剃龙头”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记载的古人断发纹身以像龙子习俗。
民间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此日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
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除如上习俗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二月二”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起煮叫“龙拿珠”,吃葱饼叫“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龙抬头,俗称青龙节、龙头节,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民间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表示龙离开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这一传统,还将其当作一项重要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龙头节”流传至今。龙抬头时节敬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人们希望通过敬龙祈福顺应这一过程,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月二”剃龙头
“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作“剃龙头”,这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剃龙头”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记载的古人断发纹身以像龙子习俗。
民间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此日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
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除如上习俗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二月二”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起煮叫“龙拿珠”,吃葱饼叫“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