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式蒙古包是古代蒙古皇帝(即可汗)或上层王公贵族居住、行政、设宴、会客、避暑等或为某种宗教礼仪而建造的大型蒙古包。据《蒙古秘史》记载,这种宫殿式蒙古包被称为斡耳朵·格日、阿拉腾·斡耳朵等。柏朗·嘉宾在游记中这样记载了贵由皇帝时期的宫殿式蒙古包:“当我们到达那里时,人们已经搭好了一个很大的紫色帆布(毛毡)帐篷,据我们认为,这个帐篷大可容纳2000多人。四周围有木板栅栏,木板上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记载失刺·斡耳朵的“顶棚用的是织金料子,同时对它整个复以白毡。”《史集》中也有相同的记载这种大帐“其中可容千人”,“从来也不拆卸收起,它的挂钩是黄金做的,帐内复有织物。”这种大帐篷的建造技术是非常精致的。
元代官修政书《经世大典》载,元泰定二年(1325)二月二十六日,《敕造上都综毛殿铺设》,“成造地毯二扇,积二千三百四十三尺。”从地毯面积不难想见该殿可容千人以上。而且,摆列铺设金银玉帛的桌子可达一百余张,里面如同殿宇般宏丽,金碧晃耀。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上都杂咏五首》描写道:“沙苑棕毛百尺楼,天风摇曳锦绒钩。”揭示了这种帐篷高超的营造技术。柳贯《观失刺斡耳朵御宴回》诗对这座庞大的营帐作如此的描绘:“毳幕承空柱绣楣,彩绳亘地掣文霓。辰旗忽动祀光下,甲帐徐开殿影齐”。并注:“车驾驻跸,即赐近臣酒马奶子御筵,设毡殿失刺斡耳朵,深广可容数千人”。说明规模大得惊人。
13世纪时,蒙古族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封建王朝。皇帝和贵族们为显示其丰功伟绩,将蒙古包装饰的豪华至极。不论是在容纳程度,还是在装饰上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蒙古包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内蒙古的阿巴嘎旗还有几个宫殿式蒙古包。当地人称其为“斡日格”或“达来·查干·斡日格”。其中有1个斡日格搭于人工修整过的砥石上,内有4根绘有蟠龙的大红柱,外有3尺余高的金顶。
宫殿式蒙古包是古代蒙古皇帝(即可汗)或上层王公贵族居住、行政、设宴、会客、避暑等或为某种宗教礼仪而建造的大型蒙古包。据《蒙古秘史》记载,这种宫殿式蒙古包被称为斡耳朵·格日、阿拉腾·斡耳朵等。柏朗·嘉宾在游记中这样记载了贵由皇帝时期的宫殿式蒙古包:“当我们到达那里时,人们已经搭好了一个很大的紫色帆布(毛毡)帐篷,据我们认为,这个帐篷大可容纳2000多人。四周围有木板栅栏,木板上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记载失刺·斡耳朵的“顶棚用的是织金料子,同时对它整个复以白毡。”《史集》中也有相同的记载这种大帐“其中可容千人”,“从来也不拆卸收起,它的挂钩是黄金做的,帐内复有织物。”这种大帐篷的建造技术是非常精致的。
元代官修政书《经世大典》载,元泰定二年(1325)二月二十六日,《敕造上都综毛殿铺设》,“成造地毯二扇,积二千三百四十三尺。”从地毯面积不难想见该殿可容千人以上。而且,摆列铺设金银玉帛的桌子可达一百余张,里面如同殿宇般宏丽,金碧晃耀。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上都杂咏五首》描写道:“沙苑棕毛百尺楼,天风摇曳锦绒钩。”揭示了这种帐篷高超的营造技术。柳贯《观失刺斡耳朵御宴回》诗对这座庞大的营帐作如此的描绘:“毳幕承空柱绣楣,彩绳亘地掣文霓。辰旗忽动祀光下,甲帐徐开殿影齐”。并注:“车驾驻跸,即赐近臣酒马奶子御筵,设毡殿失刺斡耳朵,深广可容数千人”。说明规模大得惊人。
13世纪时,蒙古族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封建王朝。皇帝和贵族们为显示其丰功伟绩,将蒙古包装饰的豪华至极。不论是在容纳程度,还是在装饰上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蒙古包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内蒙古的阿巴嘎旗还有几个宫殿式蒙古包。当地人称其为“斡日格”或“达来·查干·斡日格”。其中有1个斡日格搭于人工修整过的砥石上,内有4根绘有蟠龙的大红柱,外有3尺余高的金顶。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