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古先民认为,一切猎物都是由天神、山神或专管某一物种的神所支配的。因此,在狩猎活动中,举行祭拜天神、山神的仪式,希望能够得到天神、山神的恩赐。蒙古人在出猎前举行专门的祈祷、祭祀活动,焚烧香火,洒祭山川大地之神。吟诵《猎人召福仓》《昂根仓》《甘吉嘎仓》等祈祷词,求神保佑出猎吉祥、多捕猎物、系满捎绳,希望狩猎成功,预祝满载而归。举行此类仪式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天神、山神的保佑,获取更多的猎物。愉悦天神的民间文学体裁有祭祀文、诵赞词、史诗、故事等多种。“西部乌日阳亥部落的猎人在出发前的晚上还请说书者唱‘阿尔泰颂’”。有名的猎人打猎时带着说书人,如果猎物很少就会在宿营地或回到家后赞美阿尔泰山。布里亚特人在打猎途中晚上露宿时有讲故事的习惯,他们认为大山神灵听到故事感到很稀奇会回报猎物。有时还会专门带个说书人,通常是有着多年打猎经验的老猎手来讲故事。猎人们认为如果赞颂山岳,河流、植物、动物的话,它们的神灵会感到高兴,高兴了就赐给他们猎物。个人狩猎和小型狩猎的祭拜仪式较为简单,但进行大型围猎前举行的祭拜仪式隆重,除祭祀天神、山神外还要专门祭拜猎物的玛纳罕神。
猎时选择吉时良辰,举行祭祀活动向神灵敬献祭品,歌颂山神,准备猎具,期盼着能打到猎物。进行围猎时,大家在聚集地进行壮行祭祀。把黄油抹在弓箭、夹子、投石器、棒子、枪上,祝福得到丰富的收获。还要遵守和完成一系列的禁忌与巫术。例如,“不能把已经确定的出发时间说出来,要用马粪蛋或行星的名字、约定的暗语等相互交流。出发时忌讳相互间吵闹或说与猎物有关的粗话”。打猎时忌讳叫猎物的名字,要用暗语,如:狼叫“天狗”,驼鹿叫“偏犄角”,狐狸叫“帽子”等。仅称呼狼的暗语就有:天狗、野狗、官人、灰等许多名称。他们认为直接叫动物的名字,动物就会有警觉,所以猎人之间交谈时不会直接叫出动物的名字。为了获取更多的猎物,希望能满载而归,在马鞍上的皮梢绳上抹黄油,唱《甘吉嘎仓》祝词。“鄂尔多斯人在新年的初七猎杀雉、兔子等小动物,用其血祭猎具、肉喂狗,表示打猎开张的意思。科尔沁人出发前把动物血抹在枪口、布鲁棒上,祈祷枪和布鲁棒不要虚发,这个仪式叫‘复苏’。
在狩猎途中碰上猎捕计划外的动物,如果是狼、虎、鹿则认为很吉利,是好预兆。如果碰上的是狐狸,而且还没能打死,就认为很不吉利,因而感到气馁。捕猎中猎到熊、鹿、驼鹿后要举行仪式,这是因为古代北方草原民族尊重熊、鹿、驼鹿与他们的图腾信仰有关系。
古代蒙古先民认为,一切猎物都是由天神、山神或专管某一物种的神所支配的。因此,在狩猎活动中,举行祭拜天神、山神的仪式,希望能够得到天神、山神的恩赐。蒙古人在出猎前举行专门的祈祷、祭祀活动,焚烧香火,洒祭山川大地之神。吟诵《猎人召福仓》《昂根仓》《甘吉嘎仓》等祈祷词,求神保佑出猎吉祥、多捕猎物、系满捎绳,希望狩猎成功,预祝满载而归。举行此类仪式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天神、山神的保佑,获取更多的猎物。愉悦天神的民间文学体裁有祭祀文、诵赞词、史诗、故事等多种。“西部乌日阳亥部落的猎人在出发前的晚上还请说书者唱‘阿尔泰颂’”。有名的猎人打猎时带着说书人,如果猎物很少就会在宿营地或回到家后赞美阿尔泰山。布里亚特人在打猎途中晚上露宿时有讲故事的习惯,他们认为大山神灵听到故事感到很稀奇会回报猎物。有时还会专门带个说书人,通常是有着多年打猎经验的老猎手来讲故事。猎人们认为如果赞颂山岳,河流、植物、动物的话,它们的神灵会感到高兴,高兴了就赐给他们猎物。个人狩猎和小型狩猎的祭拜仪式较为简单,但进行大型围猎前举行的祭拜仪式隆重,除祭祀天神、山神外还要专门祭拜猎物的玛纳罕神。
猎时选择吉时良辰,举行祭祀活动向神灵敬献祭品,歌颂山神,准备猎具,期盼着能打到猎物。进行围猎时,大家在聚集地进行壮行祭祀。把黄油抹在弓箭、夹子、投石器、棒子、枪上,祝福得到丰富的收获。还要遵守和完成一系列的禁忌与巫术。例如,“不能把已经确定的出发时间说出来,要用马粪蛋或行星的名字、约定的暗语等相互交流。出发时忌讳相互间吵闹或说与猎物有关的粗话”。打猎时忌讳叫猎物的名字,要用暗语,如:狼叫“天狗”,驼鹿叫“偏犄角”,狐狸叫“帽子”等。仅称呼狼的暗语就有:天狗、野狗、官人、灰等许多名称。他们认为直接叫动物的名字,动物就会有警觉,所以猎人之间交谈时不会直接叫出动物的名字。为了获取更多的猎物,希望能满载而归,在马鞍上的皮梢绳上抹黄油,唱《甘吉嘎仓》祝词。“鄂尔多斯人在新年的初七猎杀雉、兔子等小动物,用其血祭猎具、肉喂狗,表示打猎开张的意思。科尔沁人出发前把动物血抹在枪口、布鲁棒上,祈祷枪和布鲁棒不要虚发,这个仪式叫‘复苏’。
在狩猎途中碰上猎捕计划外的动物,如果是狼、虎、鹿则认为很吉利,是好预兆。如果碰上的是狐狸,而且还没能打死,就认为很不吉利,因而感到气馁。捕猎中猎到熊、鹿、驼鹿后要举行仪式,这是因为古代北方草原民族尊重熊、鹿、驼鹿与他们的图腾信仰有关系。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