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玛舞,是宗教祈祷和文艺表演形式结合的寺庙宗教仪式活动。查玛舞,又称“步扎”舞,俗称跳神。“查玛”为藏语,“步扎”是蒙古语,跳神是民间的俗称。
查玛舞的由来,它是反映古印度佛教产生、发展过程中,同异教徒或反对佛教的势力作斗争的历史事迹。佛教传入到西藏以后,“查玛”的内容直接同西藏佛教遭到朗达尔玛王迫害的历史联系起来。藏传佛教的传说中说:朗达尔玛是古印度的一头牛,为修建佛教寺庙搬运而累死,但没有受到恩赐和公正评价而憎恨佛教,以后他转生为西藏国王,故镇压佛教。朗达尔玛镇压西藏佛教后,被佛教信徒刺杀。后来朗达尔玛转生为精灵,时常出来破坏寺庙,残害僧侣,于是喇嘛们戴上假面具,装扮成刺杀他的刺客出来跳舞,以此手段吓跑了他,从而藏传佛教得以平安传播。从此,为了降伏妖魔,免除灾祸,跳起查玛舞,并一直延续下来。其实,跳查玛舞是印度、西藏佛教的历史故事,它除了降妖除邪的内容外,还有赞颂佛法,用佛法普度众生之意。它教诲人们改恶从善,医治疾病。藏传佛教传说跳查玛舞,能医治人体中的404种疾病。因此,它既有宗教内容,又有文艺体育性的一项隆重活动。每当寺庙大的宗教节日,如正月十五日的新年祈愿法会,四月十五日的释迦牟尼诞辰节,六月十五日的善缘法会,八月十五日的“玛尼”法会,以及其他重要法会或喜庆节日时,各寺庙都要举行法会。诵经拜佛的同时,在法会结束时,都要举行跳查玛舞活动,作为法会结束时的隆重仪式。
查玛舞有几十种。但从大的类型方面区分,主要有几种形式和内容,即供奉类、颂赞类、降伏类、传记类、故事类。
大型查玛舞会有100余种角色,中型查玛舞有五六十种角色,小型查玛舞有二三十种角色。各寺庙根据各自的人力和财力而定。查玛舞的主要角色是佛、神、人、阿修罗、兽、魔、鬼等形象出场表演。跳“查玛”前,在寺庙台之上,沿中轴线,排列两行乐队,其中有4支大喇叭,4支中喇叭,8支小喇叭;有大鼓8个,小鼓8个,大铙钹8个,小铙钹8个;哈朗嘎(铜锣)2个,冬卡(海螺)4个。这是寺庙的大型乐队。
查玛舞开始时,众喇嘛们聚集在大殿内开始诵经,主要是根据查玛舞的性质,奉诵赞颂经、祈愿经、降伏经或驱邪平安经。乐队按规章协同吹奏,气氛森严。大殿广场四周聚集大批的信徒和观众观看其表演,场面热烈而庄重。大寺庙查玛舞的具体形式如下:
报幕,在大殿门洞内出来4名喇嘛,头戴鸡冠帽,身穿袈裟,担任警卫和呼叫出场顺序。
胡达嘎沁,男童8人,头戴骷髅面具,身着白色衣服,絮带,手持皮鞭和骷髅头小短棒。出场时,小跑到跳查玛舞场地。散开队形,立定,按规定舞序跳跃。跳跃动作一结束,分散在场地圆圈周围,以维持秩序。
四大天王,头戴四大王面具,分别手持宝剑、琵琶、伞、蛇等物,出场跳起各种舞蹈动作。
八大金刚,头戴八大金刚面具,穿蟒袍。跳各种驱邪护教的舞蹈动作。
蝴蝶4人,女性装扮,与“胡达嘎沁”相似。在手持的骷髅头上加五佛冠,腰间系五彩色假带裙子,跳多种舞蹈动作。
阿尔斯郎(狮子)4人,戴卷毛面具,手持虎尾,穿紫色绣花衣,出场跳各种表现狮兽的舞蹈动作。
十八罗汉,18个头戴宽沿僧帽,身穿宽大蟒袍,手持“道尔吉”(金刚杵)、洪合(铃)列队绕场行走,边走边作缓慢舞蹈动作。二十诸天,20个人,穿戴装扮与十八罗汉相似,表演舞蹈动作。
大威德金刚,牛头金刚神,头戴牛头面具,上挂彩缎,一人出场,进行舞蹈。
弥勒佛和娃娃,6人戴面具,娃娃象征五子弥勒,按程序表演舞蹈完毕,坐于右旗杆之下。
查干萨哈尔和娃娃,查干萨哈尔为白头白髯长者,2个身着喇嘛服的娃娃,扶持出场,长者左顾右盼看身边的两个娃童,表现出无限欣慰的神态。这时喇嘛们将娃童藏到其背后,老者回首不见,表示焦急,做出到处寻找动作,一时不见,又出现异常惊恐的神态。当喇嘛们将2个娃娃领交给他后,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并领悟到这是佛的保佑,立即到弥勒佛前叩头,后坐于左旗杆之下。
鹿,头戴鹿头面具的2人,出场时,鼓乐齐鸣,动作且跳且顾,时而飞奔,时而吃草饮水。神态合节,步伐矫健,翻腾时间长,跳跃强度高,难度大。它必须是由身体健壮、动作灵巧的青年喇嘛扮演。
查玛舞,是宗教祈祷和文艺表演形式结合的寺庙宗教仪式活动。查玛舞,又称“步扎”舞,俗称跳神。“查玛”为藏语,“步扎”是蒙古语,跳神是民间的俗称。
查玛舞的由来,它是反映古印度佛教产生、发展过程中,同异教徒或反对佛教的势力作斗争的历史事迹。佛教传入到西藏以后,“查玛”的内容直接同西藏佛教遭到朗达尔玛王迫害的历史联系起来。藏传佛教的传说中说:朗达尔玛是古印度的一头牛,为修建佛教寺庙搬运而累死,但没有受到恩赐和公正评价而憎恨佛教,以后他转生为西藏国王,故镇压佛教。朗达尔玛镇压西藏佛教后,被佛教信徒刺杀。后来朗达尔玛转生为精灵,时常出来破坏寺庙,残害僧侣,于是喇嘛们戴上假面具,装扮成刺杀他的刺客出来跳舞,以此手段吓跑了他,从而藏传佛教得以平安传播。从此,为了降伏妖魔,免除灾祸,跳起查玛舞,并一直延续下来。其实,跳查玛舞是印度、西藏佛教的历史故事,它除了降妖除邪的内容外,还有赞颂佛法,用佛法普度众生之意。它教诲人们改恶从善,医治疾病。藏传佛教传说跳查玛舞,能医治人体中的404种疾病。因此,它既有宗教内容,又有文艺体育性的一项隆重活动。每当寺庙大的宗教节日,如正月十五日的新年祈愿法会,四月十五日的释迦牟尼诞辰节,六月十五日的善缘法会,八月十五日的“玛尼”法会,以及其他重要法会或喜庆节日时,各寺庙都要举行法会。诵经拜佛的同时,在法会结束时,都要举行跳查玛舞活动,作为法会结束时的隆重仪式。
查玛舞有几十种。但从大的类型方面区分,主要有几种形式和内容,即供奉类、颂赞类、降伏类、传记类、故事类。
大型查玛舞会有100余种角色,中型查玛舞有五六十种角色,小型查玛舞有二三十种角色。各寺庙根据各自的人力和财力而定。查玛舞的主要角色是佛、神、人、阿修罗、兽、魔、鬼等形象出场表演。跳“查玛”前,在寺庙台之上,沿中轴线,排列两行乐队,其中有4支大喇叭,4支中喇叭,8支小喇叭;有大鼓8个,小鼓8个,大铙钹8个,小铙钹8个;哈朗嘎(铜锣)2个,冬卡(海螺)4个。这是寺庙的大型乐队。
查玛舞开始时,众喇嘛们聚集在大殿内开始诵经,主要是根据查玛舞的性质,奉诵赞颂经、祈愿经、降伏经或驱邪平安经。乐队按规章协同吹奏,气氛森严。大殿广场四周聚集大批的信徒和观众观看其表演,场面热烈而庄重。大寺庙查玛舞的具体形式如下:
报幕,在大殿门洞内出来4名喇嘛,头戴鸡冠帽,身穿袈裟,担任警卫和呼叫出场顺序。
胡达嘎沁,男童8人,头戴骷髅面具,身着白色衣服,絮带,手持皮鞭和骷髅头小短棒。出场时,小跑到跳查玛舞场地。散开队形,立定,按规定舞序跳跃。跳跃动作一结束,分散在场地圆圈周围,以维持秩序。
四大天王,头戴四大王面具,分别手持宝剑、琵琶、伞、蛇等物,出场跳起各种舞蹈动作。
八大金刚,头戴八大金刚面具,穿蟒袍。跳各种驱邪护教的舞蹈动作。
蝴蝶4人,女性装扮,与“胡达嘎沁”相似。在手持的骷髅头上加五佛冠,腰间系五彩色假带裙子,跳多种舞蹈动作。
阿尔斯郎(狮子)4人,戴卷毛面具,手持虎尾,穿紫色绣花衣,出场跳各种表现狮兽的舞蹈动作。
十八罗汉,18个头戴宽沿僧帽,身穿宽大蟒袍,手持“道尔吉”(金刚杵)、洪合(铃)列队绕场行走,边走边作缓慢舞蹈动作。二十诸天,20个人,穿戴装扮与十八罗汉相似,表演舞蹈动作。
大威德金刚,牛头金刚神,头戴牛头面具,上挂彩缎,一人出场,进行舞蹈。
弥勒佛和娃娃,6人戴面具,娃娃象征五子弥勒,按程序表演舞蹈完毕,坐于右旗杆之下。
查干萨哈尔和娃娃,查干萨哈尔为白头白髯长者,2个身着喇嘛服的娃娃,扶持出场,长者左顾右盼看身边的两个娃童,表现出无限欣慰的神态。这时喇嘛们将娃童藏到其背后,老者回首不见,表示焦急,做出到处寻找动作,一时不见,又出现异常惊恐的神态。当喇嘛们将2个娃娃领交给他后,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并领悟到这是佛的保佑,立即到弥勒佛前叩头,后坐于左旗杆之下。
鹿,头戴鹿头面具的2人,出场时,鼓乐齐鸣,动作且跳且顾,时而飞奔,时而吃草饮水。神态合节,步伐矫健,翻腾时间长,跳跃强度高,难度大。它必须是由身体健壮、动作灵巧的青年喇嘛扮演。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