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或“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故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或忠孝节。时间在伊斯兰教历每年的12月10日(即开斋节后70天)。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传说易卜拉欣致力宣教,耗尽了青春年华,始终未能得子。在他86岁时,真主满足了他的愿望,赐予他一子,取名“易司玛仪”。易卜拉欣非常欣喜。在经历许多的患难之后,易卜拉欣又要接受真主对他的一项考验,即要他将晚年所得之独子为主而牺牲,以检验他是否对真主绝对的忠诚。易卜拉欣出于敬畏和虔诚,决定接照真主的命令去做。第二天,他将儿子带到麦加城郊的“米那”山谷,向儿子说明了宰他的原因。易司玛仪听后毫不迟疑,当即叫父亲按真主的命令去做。当易卜拉欣正要下刀时,天使哲布勒依来奉真主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色羯羊,代替易司玛仪的牺牲。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从那以后,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风俗。伊斯兰教后来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将宰牲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在朝觐的最后一天即伊历12月10日举行宰牲。穆斯林认为,古尔邦宰牲的实际意义在于:继承为了真理而不畏牺牲的传统和决心,以求得接近真主之道。所以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成为回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回族人民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来历内容,长期发展演变的一种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多重复合的内容,已与单纯的宗教节日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主要内容又具有了民族节日的意义。
古尔邦节的早上,一般要封半天的“空斋”,即从前一天晚饭后不得进食,直到从清真寺做完“会礼”后,才能吃饭喝水。是日,各清真寺挂彩旗、张贴标语。清晨,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换新衣新帽,聚会清真寺,阿訇带领穆斯林面向麦加举行会礼,其仪式和程序同开斋节的“会礼”一样。“古尔邦”礼拜在先,卧尔兹在后。节日礼拜很简短,卧尔兹也很短,但须突出最重要的内容,强调每个穆斯林对真主敬拜的天命责任,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劝人行善,止人作恶。
古尔邦节的活动完全和开斋节一样,这一天回族人民的欢乐情形不亚于开斋节。惟一不同于开斋节的,就是这一天,回族除了煎油香、炸馓子外,要在家中举行古尔邦节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即举行“古勒巴”(“宰牲”)。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或七人合宰一头牛(一只骆驼)。宰牲有许多讲究:所“宰牲”之物,都要挑选健壮和体形美观的,不允许以肢体残缺的牲畜充代,要讲全、美;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羊羔和不满三岁的牛犊、驼羔。最佳的选择是举意宰牲的人亲自下刀;也可委托别人代替下刀屠宰。宰牲者必须先要洗小净,将牲畜的头朝南,尾朝北,面向西,宰牲时要念“清真言”,然后举意,凭真主的尊名宰牲。最佳屠宰牺牲的时间是在古尔邦会礼之后。也可推迟到第二天和第三天,因为这三天都属于“塔什利格节期”。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出散给生活困难的穆斯林。不得出售,也不能赠送给非穆斯林朋友。内蒙古地区的回族多把所宰牛羊的皮送给阿訇。牛羊驼的骨头不能随便扔掉,血液、粪便等残余物都要深埋。
会礼结束后,回族穆斯林还要由阿訇率领游坟,以悼念亡者,并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娱联欢和民族体育活动,欢庆活动延续数日。
“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或“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故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或忠孝节。时间在伊斯兰教历每年的12月10日(即开斋节后70天)。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传说易卜拉欣致力宣教,耗尽了青春年华,始终未能得子。在他86岁时,真主满足了他的愿望,赐予他一子,取名“易司玛仪”。易卜拉欣非常欣喜。在经历许多的患难之后,易卜拉欣又要接受真主对他的一项考验,即要他将晚年所得之独子为主而牺牲,以检验他是否对真主绝对的忠诚。易卜拉欣出于敬畏和虔诚,决定接照真主的命令去做。第二天,他将儿子带到麦加城郊的“米那”山谷,向儿子说明了宰他的原因。易司玛仪听后毫不迟疑,当即叫父亲按真主的命令去做。当易卜拉欣正要下刀时,天使哲布勒依来奉真主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色羯羊,代替易司玛仪的牺牲。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从那以后,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风俗。伊斯兰教后来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将宰牲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在朝觐的最后一天即伊历12月10日举行宰牲。穆斯林认为,古尔邦宰牲的实际意义在于:继承为了真理而不畏牺牲的传统和决心,以求得接近真主之道。所以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成为回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回族人民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来历内容,长期发展演变的一种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多重复合的内容,已与单纯的宗教节日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主要内容又具有了民族节日的意义。
古尔邦节的早上,一般要封半天的“空斋”,即从前一天晚饭后不得进食,直到从清真寺做完“会礼”后,才能吃饭喝水。是日,各清真寺挂彩旗、张贴标语。清晨,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换新衣新帽,聚会清真寺,阿訇带领穆斯林面向麦加举行会礼,其仪式和程序同开斋节的“会礼”一样。“古尔邦”礼拜在先,卧尔兹在后。节日礼拜很简短,卧尔兹也很短,但须突出最重要的内容,强调每个穆斯林对真主敬拜的天命责任,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劝人行善,止人作恶。
古尔邦节的活动完全和开斋节一样,这一天回族人民的欢乐情形不亚于开斋节。惟一不同于开斋节的,就是这一天,回族除了煎油香、炸馓子外,要在家中举行古尔邦节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即举行“古勒巴”(“宰牲”)。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或七人合宰一头牛(一只骆驼)。宰牲有许多讲究:所“宰牲”之物,都要挑选健壮和体形美观的,不允许以肢体残缺的牲畜充代,要讲全、美;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羊羔和不满三岁的牛犊、驼羔。最佳的选择是举意宰牲的人亲自下刀;也可委托别人代替下刀屠宰。宰牲者必须先要洗小净,将牲畜的头朝南,尾朝北,面向西,宰牲时要念“清真言”,然后举意,凭真主的尊名宰牲。最佳屠宰牺牲的时间是在古尔邦会礼之后。也可推迟到第二天和第三天,因为这三天都属于“塔什利格节期”。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出散给生活困难的穆斯林。不得出售,也不能赠送给非穆斯林朋友。内蒙古地区的回族多把所宰牛羊的皮送给阿訇。牛羊驼的骨头不能随便扔掉,血液、粪便等残余物都要深埋。
会礼结束后,回族穆斯林还要由阿訇率领游坟,以悼念亡者,并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娱联欢和民族体育活动,欢庆活动延续数日。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