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团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欢乐春节”专场演出
内蒙古艺术团在美国演奏马头琴
大红灯笼在料峭的春风中高高挂起,悠扬的马头琴、呼麦和优美的舞姿在掌声和喝彩声中尽情飞扬,一张张脸庞洋溢着灿烂的欢笑,蓝色的哈达飘舞,传递着草原的深情……1月16日至2月26日,来自中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艺术家们分赴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埃及、科威特、美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斯里兰卡、新西兰等国家,将新春的祝福、草原人民的友谊、多姿多彩的草原文化带给海外各族人民和华人华侨同胞,让世界分享中华民族新春的喜悦,让草原的歌声在世界各地响起。
“欢乐春节”掀起欢乐旋风
在此次“欢乐春节”演出中,内蒙古艺术家的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北美洲、中美洲等,他们走到哪里,就把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带到哪里,哪里的人民就感受到吉祥喜庆、魅力独具的草原文化,哪里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赤峰市民族艺术剧院的演员们于2月11日至25日赴阿尔及利亚、埃及、科威特3个国家的4个城市,共演出13场,为当地人民送去中国新春的祝福。
在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第二大学演出时,舞蹈《欢天喜地》《吉祥颂》以及呼麦、马头琴、长调民歌等节目,令现场500余位观众掌声不断、欢呼不已。该大学也准备了中国功夫、旗袍走秀、书法、剪纸、茶道、折艺和阿拉伯歌曲等节目同台演出,真情互动。演出结束后,观众涌上舞台,把演员们围绕在中间,伸出大拇指,一声声“中国!中国”的呼喊声响彻剧场。在阿尔及利亚大型企业——阿尔及利亚固美钢铁公司、固美铝合金有限公司厂房的演出举办之前,企业员工早早就到现场搭舞台、挂灯光、支音响、铺地毯、设计LED画面……长年在外、远离故土的人们牵挂亲人、思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盼望亲情,欢歌笑语和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举起自己的手机,记录下一幕幕难忘的瞬间并与更多的人分享。几位中方管理人员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高水平的艺术团不远万里来到我们中间,是对远赴海外亲人们的关心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喜悦。”
文化使者搭建友谊桥梁
演员们的演出为各国人民带去了精彩的视听盛宴,他们真挚热烈的情感、精益求精的作风、吃苦耐劳的品格、纯真美好的祝福,也给当地人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树立了中国内蒙古的良好形象,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搭建起中国与各国之间友谊的桥梁。
在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歌剧院看到演员们不辞辛苦地排练演出,在每次演出之前,都为演职人员准备可口的小食品、饮料;阿尔及利亚固美钢铁公司、固美铝合金公司主动为艺术团派出法语翻译,全程协助工作。阿尔及尔歌剧院院长努尔丁·沙乌迪高兴地说:“你们的演出太棒了,我仿佛看见了草原上奔驰的马群。”在埃及参加阿斯旺艺术节时,中国团组被安排第一个在开幕式上出场,当演员在音乐声中高高举起中国国旗和“中国”标识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演员道日娜在水泥地面上双膝旋转表演了《顶碗舞》,观众被深深地感动,报以持久而热烈的掌声。在科威特演出后,演员们走到大街上,在当地普通百姓的眼神和笑脸中,都能感受到当地人对中国人民的善意和友好。路遇一支摩托车队,年轻人还兴高采烈地要求和演员合影留念。在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志江驱车600公里赶来观看演出,赞叹演出非常精彩,看完之后心已飞到了内蒙古大草原。旁遮普大学教师赛顾岚看完演出后惊叹道:“你们这么年轻,民族文化传承得这么好,为你们喝彩。”在美国演出后,一位美籍华裔观众主动给艺术团写信:我遇到所有曾经去看过表演的人,都说有机会要去内蒙古看看,感叹于那里的文化特色,而不只是要去北京及上海。文化就是一个桥梁,使我们的心紧紧系在一起,这个桥梁连接了不少海外华人的心以及当地居民的心,我深深地相信这种联系将更加紧密。请接受我对于你们的感激和敬意。
中国驻相关国家的大使、各国政要及其他国家的使节、海外华人华侨、当地观众3万余人观看了内蒙古艺术团“欢乐春节”演出活动,各国重要的新闻媒体如巴基斯坦国家报、国家电视台以及当地各主流英文报,科威特电视台、科威特时报,美国NBC电视台、NEWS报纸,新西兰先驱报、奥克兰城市港口报、领导者报等100多家新闻媒体多方位报道了演出情况,在各国刮起了中国内蒙古草原风。
辛勤汗水结出累累硕果
此次内蒙古艺术团赴5个洲的7个国家开展活动,是受中国文化部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府委派、近年来自治区派出团组最多的一次“欢乐春节”演出任务。艺术团围绕自治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地对外开放大局,演出效果好、影响大,彰显了中华文化和草原文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得益于文化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自治区文化厅和各参与单位的悉心组织、周密部署和严格落实,得益于中国驻有关国家使领馆的良好组织沟通和精心安排部署,也得益于各有关单位的鼎力支持。
出访期间,演出团所有演员更是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圆满完成了各项演出任务,受到了中国驻相关国家大使馆和当地民众的高度评价。在巴基斯坦期间,有些演员因长途跋涉、饮食、时差等原因出现身体不适,但大家互相帮助,克服困难,确保每个节目以最高艺术水准、最佳演出状态呈现;在埃及期间,由于长时间在室外工作以及不适应当地气候,演员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皮肤灼伤干裂、面部红肿的症状,临近闭幕更是排练和演出到凌晨,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身体极度疲劳,但是大家依然热情饱满,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在美国,10天的时间里行程近5000公里,演出7场,演员们克服了长途跋涉、水土不服的困难,场场演出都完成得十分精彩,备受当地观众好评……
活动结束后,中国文化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中国驻特多大使馆等纷纷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来感谢信,对自治区的精心组织、严密部署以及内蒙古艺术团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给予高度赞扬。参加演出的各艺术院团也一致表示,此次出访收获巨大:锻炼了队伍,增长了才干,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特别是在海外感受到日益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深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定要把此次访演汲取到的宝贵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鼓足干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打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亮丽文化风景线、建设内蒙古文化强区做出更大的贡献!(图片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化厅提供)
内蒙古艺术团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欢乐春节”专场演出
内蒙古艺术团在美国演奏马头琴
大红灯笼在料峭的春风中高高挂起,悠扬的马头琴、呼麦和优美的舞姿在掌声和喝彩声中尽情飞扬,一张张脸庞洋溢着灿烂的欢笑,蓝色的哈达飘舞,传递着草原的深情……1月16日至2月26日,来自中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艺术家们分赴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埃及、科威特、美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斯里兰卡、新西兰等国家,将新春的祝福、草原人民的友谊、多姿多彩的草原文化带给海外各族人民和华人华侨同胞,让世界分享中华民族新春的喜悦,让草原的歌声在世界各地响起。
“欢乐春节”掀起欢乐旋风
在此次“欢乐春节”演出中,内蒙古艺术家的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北美洲、中美洲等,他们走到哪里,就把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带到哪里,哪里的人民就感受到吉祥喜庆、魅力独具的草原文化,哪里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赤峰市民族艺术剧院的演员们于2月11日至25日赴阿尔及利亚、埃及、科威特3个国家的4个城市,共演出13场,为当地人民送去中国新春的祝福。
在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第二大学演出时,舞蹈《欢天喜地》《吉祥颂》以及呼麦、马头琴、长调民歌等节目,令现场500余位观众掌声不断、欢呼不已。该大学也准备了中国功夫、旗袍走秀、书法、剪纸、茶道、折艺和阿拉伯歌曲等节目同台演出,真情互动。演出结束后,观众涌上舞台,把演员们围绕在中间,伸出大拇指,一声声“中国!中国”的呼喊声响彻剧场。在阿尔及利亚大型企业——阿尔及利亚固美钢铁公司、固美铝合金有限公司厂房的演出举办之前,企业员工早早就到现场搭舞台、挂灯光、支音响、铺地毯、设计LED画面……长年在外、远离故土的人们牵挂亲人、思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盼望亲情,欢歌笑语和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举起自己的手机,记录下一幕幕难忘的瞬间并与更多的人分享。几位中方管理人员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高水平的艺术团不远万里来到我们中间,是对远赴海外亲人们的关心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喜悦。”
文化使者搭建友谊桥梁
演员们的演出为各国人民带去了精彩的视听盛宴,他们真挚热烈的情感、精益求精的作风、吃苦耐劳的品格、纯真美好的祝福,也给当地人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树立了中国内蒙古的良好形象,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搭建起中国与各国之间友谊的桥梁。
在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歌剧院看到演员们不辞辛苦地排练演出,在每次演出之前,都为演职人员准备可口的小食品、饮料;阿尔及利亚固美钢铁公司、固美铝合金公司主动为艺术团派出法语翻译,全程协助工作。阿尔及尔歌剧院院长努尔丁·沙乌迪高兴地说:“你们的演出太棒了,我仿佛看见了草原上奔驰的马群。”在埃及参加阿斯旺艺术节时,中国团组被安排第一个在开幕式上出场,当演员在音乐声中高高举起中国国旗和“中国”标识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演员道日娜在水泥地面上双膝旋转表演了《顶碗舞》,观众被深深地感动,报以持久而热烈的掌声。在科威特演出后,演员们走到大街上,在当地普通百姓的眼神和笑脸中,都能感受到当地人对中国人民的善意和友好。路遇一支摩托车队,年轻人还兴高采烈地要求和演员合影留念。在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志江驱车600公里赶来观看演出,赞叹演出非常精彩,看完之后心已飞到了内蒙古大草原。旁遮普大学教师赛顾岚看完演出后惊叹道:“你们这么年轻,民族文化传承得这么好,为你们喝彩。”在美国演出后,一位美籍华裔观众主动给艺术团写信:我遇到所有曾经去看过表演的人,都说有机会要去内蒙古看看,感叹于那里的文化特色,而不只是要去北京及上海。文化就是一个桥梁,使我们的心紧紧系在一起,这个桥梁连接了不少海外华人的心以及当地居民的心,我深深地相信这种联系将更加紧密。请接受我对于你们的感激和敬意。
中国驻相关国家的大使、各国政要及其他国家的使节、海外华人华侨、当地观众3万余人观看了内蒙古艺术团“欢乐春节”演出活动,各国重要的新闻媒体如巴基斯坦国家报、国家电视台以及当地各主流英文报,科威特电视台、科威特时报,美国NBC电视台、NEWS报纸,新西兰先驱报、奥克兰城市港口报、领导者报等100多家新闻媒体多方位报道了演出情况,在各国刮起了中国内蒙古草原风。
辛勤汗水结出累累硕果
此次内蒙古艺术团赴5个洲的7个国家开展活动,是受中国文化部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府委派、近年来自治区派出团组最多的一次“欢乐春节”演出任务。艺术团围绕自治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地对外开放大局,演出效果好、影响大,彰显了中华文化和草原文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得益于文化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自治区文化厅和各参与单位的悉心组织、周密部署和严格落实,得益于中国驻有关国家使领馆的良好组织沟通和精心安排部署,也得益于各有关单位的鼎力支持。
出访期间,演出团所有演员更是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圆满完成了各项演出任务,受到了中国驻相关国家大使馆和当地民众的高度评价。在巴基斯坦期间,有些演员因长途跋涉、饮食、时差等原因出现身体不适,但大家互相帮助,克服困难,确保每个节目以最高艺术水准、最佳演出状态呈现;在埃及期间,由于长时间在室外工作以及不适应当地气候,演员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皮肤灼伤干裂、面部红肿的症状,临近闭幕更是排练和演出到凌晨,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身体极度疲劳,但是大家依然热情饱满,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在美国,10天的时间里行程近5000公里,演出7场,演员们克服了长途跋涉、水土不服的困难,场场演出都完成得十分精彩,备受当地观众好评……
活动结束后,中国文化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中国驻特多大使馆等纷纷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来感谢信,对自治区的精心组织、严密部署以及内蒙古艺术团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给予高度赞扬。参加演出的各艺术院团也一致表示,此次出访收获巨大:锻炼了队伍,增长了才干,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特别是在海外感受到日益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深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定要把此次访演汲取到的宝贵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鼓足干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打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亮丽文化风景线、建设内蒙古文化强区做出更大的贡献!(图片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化厅提供)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