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香是回族的标志性传统食品,代表着回族人民的食俗特色。凡是回族家庭,都有做油香的习俗。回族在油香的制作和食用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常用的制作方法是:先在面粉中加入经过发酵的“面起子”,加入底油,用温开水拌和,发酵后适当兑碱,再掺进适量的干面粉、鸡蛋(咸的加少许盐、香豆粉,甜的加红糖或白糖),反复揉压均匀,攫成面团,擀成大小一样厚薄均匀的圆饼状,用刀在表面切二三行数个刀口,或上面再压花纹,放入滚沸的油锅内炸,待油香膨起,色泽泛红即可捞出,一个个分别晾开。油香酥脆,味美醇香。内蒙古东部区有大油香、小油香;有白面油香、米面油香之分。赤峰等地的油香金黄灿灿,中心膨起气泡,松软绵甜,趁热吃口感更好,另有一番风味。回族的油香一般在过节喜庆或举意“乜贴”时炸用,“不请阿訇不动油锅”,表明回族是不能把油香作为一般主食随意食用的,平时食用只做油饼,做法与油香略有区别。另有一种烫面油香,多用于发送亡人后念“回头经”等场合用,作法简单,用滚烫的水和好面后,在滚油中炸熟,撒上白糖,即炸即食。
回族群众对油香很讲究,一般都要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来掌锅。炸油香者要洗大、小净,炸时忌讳未洗大净的人闯入,因此要在油锅旁放一碗冷水,以防未洗大净的人近前。锅旁要点香,道过“台思米”才下锅。炸油香过程中忌讳边炸边吃,油香炸好以后,要将面子放在上面,吃时要顺着刀口掰开分成小块,反对大口大口咬着吃。这些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各大宗教节日,回族人以油香分送或馈赠亲戚、朋友、邻居,是较为明显的共食现象,人们在相互馈赠、分送的往还中,加强了亲戚、邻里、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赠送还有另一种作用,如在赤峰地区,给谁家送上一份油香,就表示亲近和友好。如果闹过意见有了隔阂,好久不说话不来往了,只要有一方主动“送份”,对方就会意,表示和解,言归于好。收到份子(油香)的说“往外送吧!”意思是咱们是自己人,送给别人吧!正因为有这个说道,倘因争执没给对方“送份”,这家就会十分生气:“怎么这样严重,连油香花子都不串换了?”说明回族对此礼节的重视程度。
油香是回族的标志性传统食品,代表着回族人民的食俗特色。凡是回族家庭,都有做油香的习俗。回族在油香的制作和食用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常用的制作方法是:先在面粉中加入经过发酵的“面起子”,加入底油,用温开水拌和,发酵后适当兑碱,再掺进适量的干面粉、鸡蛋(咸的加少许盐、香豆粉,甜的加红糖或白糖),反复揉压均匀,攫成面团,擀成大小一样厚薄均匀的圆饼状,用刀在表面切二三行数个刀口,或上面再压花纹,放入滚沸的油锅内炸,待油香膨起,色泽泛红即可捞出,一个个分别晾开。油香酥脆,味美醇香。内蒙古东部区有大油香、小油香;有白面油香、米面油香之分。赤峰等地的油香金黄灿灿,中心膨起气泡,松软绵甜,趁热吃口感更好,另有一番风味。回族的油香一般在过节喜庆或举意“乜贴”时炸用,“不请阿訇不动油锅”,表明回族是不能把油香作为一般主食随意食用的,平时食用只做油饼,做法与油香略有区别。另有一种烫面油香,多用于发送亡人后念“回头经”等场合用,作法简单,用滚烫的水和好面后,在滚油中炸熟,撒上白糖,即炸即食。
回族群众对油香很讲究,一般都要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来掌锅。炸油香者要洗大、小净,炸时忌讳未洗大净的人闯入,因此要在油锅旁放一碗冷水,以防未洗大净的人近前。锅旁要点香,道过“台思米”才下锅。炸油香过程中忌讳边炸边吃,油香炸好以后,要将面子放在上面,吃时要顺着刀口掰开分成小块,反对大口大口咬着吃。这些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各大宗教节日,回族人以油香分送或馈赠亲戚、朋友、邻居,是较为明显的共食现象,人们在相互馈赠、分送的往还中,加强了亲戚、邻里、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赠送还有另一种作用,如在赤峰地区,给谁家送上一份油香,就表示亲近和友好。如果闹过意见有了隔阂,好久不说话不来往了,只要有一方主动“送份”,对方就会意,表示和解,言归于好。收到份子(油香)的说“往外送吧!”意思是咱们是自己人,送给别人吧!正因为有这个说道,倘因争执没给对方“送份”,这家就会十分生气:“怎么这样严重,连油香花子都不串换了?”说明回族对此礼节的重视程度。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