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内涵极为丰富,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少见的。
汉族先民经历了“不织不衣”、“衣其羽皮”到“治其麻丝,以为布帛”的发展阶段,即从不穿衣裳、遮盖和御寒用禽兽羽皮到以麻丝织布帛而衣。到夏朝时,衣裳已很普遍。据《左传》记载,昭公九年“服以旌礼,礼以行事”,表明衣裳与礼联系在一起,从而衣裳也就有了尊贵卑贱的区别。
衣裳,广义包括冠、衣、裳、鞋四大类。春秋战国到秦汉大致情形是:冠,包括冠、冕、弁、巾、帻,其中冠、冕、弁为帽,巾、帻为头巾(束发带子),帻后来演变为便帽。此外还有帩头,也称绡头、络头、帕头,属于头巾,两汉时期很流行。衣,指上衣。有袍服(长绵衣)、禅衣(长单层衣)、襦(短棉外衣)、袭(褶,夹层衣)、衫(短内衣)、禣(无袖夹层内衣)。裳,指下衣。有裈(短裤)、袴(长裤)、裙(袴不连裆)。鞋,有履(草、麻编织或麻布、帛缝制)、屐(木板制作)、靴(皮草制作)。还有袜子。
秦汉以后,衣裳的面料、形制、颜色不断更新变化。一方面注重实用,一方面注重美观、精细。
秦汉直至近代,在封建礼制、礼教的约束和影响下,庶民百姓与贵族官宦的衣裳面料、形制、颜色、花纹图案以及不同场合着装均有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得逾越。与此同时,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使汉族的衣裳更加丰富多彩。
饰物,分头饰(发饰)、耳饰、项饰、腰饰、手饰、足饰等大类。汉族先民在原始社会就已有了上述饰物,以贝壳、兽骨为主,也使用玉。春秋战国以后,饰物以玉、金、银为主,其后历代在形制、品种上不断增多,制作愈加精细美观。通常妇女重视头饰、耳饰、手饰,男子重视腰饰。饰物佩戴,贵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而百姓则比较简单。
服饰反映人的追求美以及志趣和情操,同时又代表身份和社会地位,因此,人们很重视服饰,特别注重在公众场合和接人待物时保持服饰的规范整洁。
内蒙古地区汉族服饰,同该地区汉族其它习俗一样,明清以后到现代,受周边地区的影响而类同,但又带有明显的不同地域色彩。大致说来,内蒙古西部区受陕甘宁省区以及山西省的影响为多;中部区受山西、河北省,特别是山西省的影响甚重;东部区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影响较深。由于相邻地缘的原因,西、中、东部汉族服饰各具浓厚的地区差异性和区域特点。其中,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都构成了重要的因素。
汉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内涵极为丰富,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少见的。
汉族先民经历了“不织不衣”、“衣其羽皮”到“治其麻丝,以为布帛”的发展阶段,即从不穿衣裳、遮盖和御寒用禽兽羽皮到以麻丝织布帛而衣。到夏朝时,衣裳已很普遍。据《左传》记载,昭公九年“服以旌礼,礼以行事”,表明衣裳与礼联系在一起,从而衣裳也就有了尊贵卑贱的区别。
衣裳,广义包括冠、衣、裳、鞋四大类。春秋战国到秦汉大致情形是:冠,包括冠、冕、弁、巾、帻,其中冠、冕、弁为帽,巾、帻为头巾(束发带子),帻后来演变为便帽。此外还有帩头,也称绡头、络头、帕头,属于头巾,两汉时期很流行。衣,指上衣。有袍服(长绵衣)、禅衣(长单层衣)、襦(短棉外衣)、袭(褶,夹层衣)、衫(短内衣)、禣(无袖夹层内衣)。裳,指下衣。有裈(短裤)、袴(长裤)、裙(袴不连裆)。鞋,有履(草、麻编织或麻布、帛缝制)、屐(木板制作)、靴(皮草制作)。还有袜子。
秦汉以后,衣裳的面料、形制、颜色不断更新变化。一方面注重实用,一方面注重美观、精细。
秦汉直至近代,在封建礼制、礼教的约束和影响下,庶民百姓与贵族官宦的衣裳面料、形制、颜色、花纹图案以及不同场合着装均有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得逾越。与此同时,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使汉族的衣裳更加丰富多彩。
饰物,分头饰(发饰)、耳饰、项饰、腰饰、手饰、足饰等大类。汉族先民在原始社会就已有了上述饰物,以贝壳、兽骨为主,也使用玉。春秋战国以后,饰物以玉、金、银为主,其后历代在形制、品种上不断增多,制作愈加精细美观。通常妇女重视头饰、耳饰、手饰,男子重视腰饰。饰物佩戴,贵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而百姓则比较简单。
服饰反映人的追求美以及志趣和情操,同时又代表身份和社会地位,因此,人们很重视服饰,特别注重在公众场合和接人待物时保持服饰的规范整洁。
内蒙古地区汉族服饰,同该地区汉族其它习俗一样,明清以后到现代,受周边地区的影响而类同,但又带有明显的不同地域色彩。大致说来,内蒙古西部区受陕甘宁省区以及山西省的影响为多;中部区受山西、河北省,特别是山西省的影响甚重;东部区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影响较深。由于相邻地缘的原因,西、中、东部汉族服饰各具浓厚的地区差异性和区域特点。其中,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都构成了重要的因素。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