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要“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这份高规格的文件,还明确规定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部门职责:由民政部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在物质上,他们无助匮乏,在精神上,他们荒芜贫瘠,他们比同龄人缺乏亲情,性格也会消极、孤僻,他们比同龄人坚强,内心却寂寞、忧伤……
留守儿童的生活样本
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要“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这份高规格的文件,还明确规定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部门职责:由民政部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近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对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全区有不满16周岁的农村牧区留守儿童26480人,占不满16周岁农村牧区户籍未成年人的1.5%。
在物质上,他们无助匮乏,在精神上,他们荒芜贫瘠,他们比同龄人缺乏亲情,性格也会消极、孤僻,他们比同龄人坚强,内心却寂寞、忧伤……他们就是一群留守儿童。
11月21日16时30分许,12岁的小宝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身边的同学骑着自行车“嗖嗖……”的从他身边经过,小宝闪过羡慕的神情,之后加快了步伐,朝着家的方向疾步行走……
小宝住在呼市保合少移民村的爷爷奶奶家,距离上学的保合少小学两公里,小宝每天需要花费30多分钟,徒步上下学,昏黄的路灯将小宝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16时40分,小宝的爷爷用颤抖的右手,捏起放在铁盒内的烟叶,放在左手拿着的纸条内,双手缓慢地将包裹烟叶的纸条卷起来,用舌头舔了外皮固定,烟叶顺着卷曲的纸卷滑了出来,用火柴点燃烟卷后,不时地望着滴滴答答的时钟说:“小宝快回来了……”
【核心提示】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要“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这份高规格的文件,还明确规定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部门职责:由民政部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镜头一
小宝经常一个人自己发呆
提起小宝,77岁的老魏长叹了一口气,“这娃命苦呀……”
小宝的父亲是老魏的二儿子,从小因为脑炎导致身体残疾“那时候家里穷,老二身体也有点残疾,就找了另一个村里有点精神疾病的闺女,两人结婚两年后,小宝出生了。”老魏的二儿子肯吃苦,到处打零工,小宝的母亲精神也比较稳定,一家三口过的平淡而满足。
2011年,老魏的二儿子外出打工出车祸身亡,二媳妇因受到刺激,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无奈之下,老魏和老伴儿把儿媳妇送到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
小宝在经历了父亲离世和母亲入院后,曾经两年不愿意跟人交流。“有两年的功夫,不说话也不出去跟娃娃们耍,天天一个人坐在家里发呆。”老魏说,现在的小宝依旧性格内向,不愿意跟人交流,也不愿意笑。
提起父母,小宝眼眶泛红,记者询问他想不想父母时,小宝低着头说:“想……”
镜头二
小豪性格倔强,姥姥的话经常不听
小豪的情况,与小宝相似,2010年,小豪的父亲去山西打工,突发心梗,当时在呼市一家商场上班的小豪母亲匆忙赶了过去,让人没有料到的是,在丈夫身体略微好转后,小豪的母亲却病倒了。
“去医院一查说是脑干上长了个瘤子,当时医院就不建议我们看了,其实我闺女的病和惊吓有很大关系。”在2011年,小豪的母亲离开了人世,提起早逝的女儿,59岁的胡秀枝眼眶红了。
女儿离开后,小豪就由胡秀枝和丈夫抚养,为了给外孙筹学费,胡秀枝和丈夫在工地打工,“趁着我们还能干活儿,给孩子攒点儿上高中、大学的学费。”
“如果有题不会做怎么办?”记者问。
“从手机上查就行了。”小豪回答。
“小豪性格比较倔,有时候我们说他也不听,特别有主意。”对于小豪,胡秀枝也很发愁,“有时候就觉得压力大,就怕教不好孩子,也怕孩子学坏,要愁的事情一大堆。”
镜头三
刘强说受委屈的时候特别想父母
17岁的刘强(化名)是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人,今年读高一的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刘强的父亲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先后在呼市和鄂尔多斯打工,刘强会走路之后,就被送回了老家。
“儿子小的时候就过年的时候能见几天,现在长大了,他放假的时候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刘强的母亲说,“特别想儿子也特别担心儿子,小的时候怕他磕着碰着,现在是怕他学坏。”
刘强告诉记者,有时候特别希望父母在身边,尤其是受了委屈的时候。记得刚上初一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同学经常捉弄他,他特别难受,常常自己偷偷地哭。
“仁爱妈妈”:留守儿童更需要心理关爱
2016年11月20日,刘玉敏与其他几名“爱心妈妈”带着十余本练习册,走进老魏的家,“小宝,最近学习怎么样?”一进门,小宝的夏妈妈就打开了话匣子,拉着小宝的手嘘寒问暖,详细询问小宝最近的生活和学习。
刘玉敏和夏妈妈都是“仁爱妈妈”爱心团队的一员,长期对这些失去母爱或者缺少关爱的孩子们进行关爱和心理辅导。
2014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红十字志愿者委员会、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呼和浩特市紫丁香之爱公益组织共同筹建“仁爱妈妈”爱心团队。团队成员是来自各行各业且已为人母的人群,要求富有爱心,并能抽出一定时间为有需求者提供帮助。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仁爱妈妈”们经常深入学校及家庭去探望这些孩子,给他们洗头发、剪指甲、跟他们谈心。除了物质上的帮扶外,“仁爱妈妈”们也特别重视对这些孩子的心理疏导,需要通过不断地付出,让孩子心中积蓄爱的力量和对母亲的感怀之心。
“帮助这些孩子,不仅仅要从物质上,更应该从心理上对他们进行疏导。”刘玉敏一直积极努力,希望能给帮扶的孩子们带去一丝丝温暖。
多部门关爱留守儿童
据悉,我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0.3%,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农村牧区劳动力外出,儿童留守的实际情况。
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意见》中提到,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父母应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外出务工人员应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或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鼓励父母外出务工、创业期间通过微信等新媒体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子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状态,给予更多亲情关爱。
积极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保证留守儿童不掉队。建立贫困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活补助制度,确保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每日有肉、蛋、奶吃,不断改善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食宿条件。
公安、教育、司法等多部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普法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整治留守儿童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
积极引入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心理咨询机构、公益律师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此前,自治区副主席在乌兰察布市召开的全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称,重点解决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突出问题。加快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和完善留守儿童在教育入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记者齐晓英、陈熠北)
【核心提示】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要“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这份高规格的文件,还明确规定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部门职责:由民政部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在物质上,他们无助匮乏,在精神上,他们荒芜贫瘠,他们比同龄人缺乏亲情,性格也会消极、孤僻,他们比同龄人坚强,内心却寂寞、忧伤……
留守儿童的生活样本
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要“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这份高规格的文件,还明确规定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部门职责:由民政部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近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对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全区有不满16周岁的农村牧区留守儿童26480人,占不满16周岁农村牧区户籍未成年人的1.5%。
在物质上,他们无助匮乏,在精神上,他们荒芜贫瘠,他们比同龄人缺乏亲情,性格也会消极、孤僻,他们比同龄人坚强,内心却寂寞、忧伤……他们就是一群留守儿童。
11月21日16时30分许,12岁的小宝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身边的同学骑着自行车“嗖嗖……”的从他身边经过,小宝闪过羡慕的神情,之后加快了步伐,朝着家的方向疾步行走……
小宝住在呼市保合少移民村的爷爷奶奶家,距离上学的保合少小学两公里,小宝每天需要花费30多分钟,徒步上下学,昏黄的路灯将小宝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16时40分,小宝的爷爷用颤抖的右手,捏起放在铁盒内的烟叶,放在左手拿着的纸条内,双手缓慢地将包裹烟叶的纸条卷起来,用舌头舔了外皮固定,烟叶顺着卷曲的纸卷滑了出来,用火柴点燃烟卷后,不时地望着滴滴答答的时钟说:“小宝快回来了……”
【核心提示】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要“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这份高规格的文件,还明确规定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部门职责:由民政部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镜头一
小宝经常一个人自己发呆
提起小宝,77岁的老魏长叹了一口气,“这娃命苦呀……”
小宝的父亲是老魏的二儿子,从小因为脑炎导致身体残疾“那时候家里穷,老二身体也有点残疾,就找了另一个村里有点精神疾病的闺女,两人结婚两年后,小宝出生了。”老魏的二儿子肯吃苦,到处打零工,小宝的母亲精神也比较稳定,一家三口过的平淡而满足。
2011年,老魏的二儿子外出打工出车祸身亡,二媳妇因受到刺激,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无奈之下,老魏和老伴儿把儿媳妇送到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
小宝在经历了父亲离世和母亲入院后,曾经两年不愿意跟人交流。“有两年的功夫,不说话也不出去跟娃娃们耍,天天一个人坐在家里发呆。”老魏说,现在的小宝依旧性格内向,不愿意跟人交流,也不愿意笑。
提起父母,小宝眼眶泛红,记者询问他想不想父母时,小宝低着头说:“想……”
镜头二
小豪性格倔强,姥姥的话经常不听
小豪的情况,与小宝相似,2010年,小豪的父亲去山西打工,突发心梗,当时在呼市一家商场上班的小豪母亲匆忙赶了过去,让人没有料到的是,在丈夫身体略微好转后,小豪的母亲却病倒了。
“去医院一查说是脑干上长了个瘤子,当时医院就不建议我们看了,其实我闺女的病和惊吓有很大关系。”在2011年,小豪的母亲离开了人世,提起早逝的女儿,59岁的胡秀枝眼眶红了。
女儿离开后,小豪就由胡秀枝和丈夫抚养,为了给外孙筹学费,胡秀枝和丈夫在工地打工,“趁着我们还能干活儿,给孩子攒点儿上高中、大学的学费。”
“如果有题不会做怎么办?”记者问。
“从手机上查就行了。”小豪回答。
“小豪性格比较倔,有时候我们说他也不听,特别有主意。”对于小豪,胡秀枝也很发愁,“有时候就觉得压力大,就怕教不好孩子,也怕孩子学坏,要愁的事情一大堆。”
镜头三
刘强说受委屈的时候特别想父母
17岁的刘强(化名)是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人,今年读高一的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刘强的父亲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先后在呼市和鄂尔多斯打工,刘强会走路之后,就被送回了老家。
“儿子小的时候就过年的时候能见几天,现在长大了,他放假的时候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刘强的母亲说,“特别想儿子也特别担心儿子,小的时候怕他磕着碰着,现在是怕他学坏。”
刘强告诉记者,有时候特别希望父母在身边,尤其是受了委屈的时候。记得刚上初一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同学经常捉弄他,他特别难受,常常自己偷偷地哭。
“仁爱妈妈”:留守儿童更需要心理关爱
2016年11月20日,刘玉敏与其他几名“爱心妈妈”带着十余本练习册,走进老魏的家,“小宝,最近学习怎么样?”一进门,小宝的夏妈妈就打开了话匣子,拉着小宝的手嘘寒问暖,详细询问小宝最近的生活和学习。
刘玉敏和夏妈妈都是“仁爱妈妈”爱心团队的一员,长期对这些失去母爱或者缺少关爱的孩子们进行关爱和心理辅导。
2014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红十字志愿者委员会、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呼和浩特市紫丁香之爱公益组织共同筹建“仁爱妈妈”爱心团队。团队成员是来自各行各业且已为人母的人群,要求富有爱心,并能抽出一定时间为有需求者提供帮助。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仁爱妈妈”们经常深入学校及家庭去探望这些孩子,给他们洗头发、剪指甲、跟他们谈心。除了物质上的帮扶外,“仁爱妈妈”们也特别重视对这些孩子的心理疏导,需要通过不断地付出,让孩子心中积蓄爱的力量和对母亲的感怀之心。
“帮助这些孩子,不仅仅要从物质上,更应该从心理上对他们进行疏导。”刘玉敏一直积极努力,希望能给帮扶的孩子们带去一丝丝温暖。
多部门关爱留守儿童
据悉,我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0.3%,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农村牧区劳动力外出,儿童留守的实际情况。
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意见》中提到,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父母应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外出务工人员应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或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鼓励父母外出务工、创业期间通过微信等新媒体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子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状态,给予更多亲情关爱。
积极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保证留守儿童不掉队。建立贫困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活补助制度,确保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每日有肉、蛋、奶吃,不断改善贫困村在校贫困留守儿童食宿条件。
公安、教育、司法等多部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普法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整治留守儿童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
积极引入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心理咨询机构、公益律师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
此前,自治区副主席在乌兰察布市召开的全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称,重点解决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突出问题。加快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和完善留守儿童在教育入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记者齐晓英、陈熠北)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