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民族学院旧址
城川民族学院旧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中学校园内。
抗日战争时期,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组织动员各民族人民参加抗战,中共中央决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于1941年9月18日成立了被誉为“中国第一所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的高等学府”——延安民族学院。1944年夏,民族学院迁至陕甘宁边区定边县,称三边公学民族学院(包括中央党校回民班、西北局民族问题研究室、三边师范学校)。1945年2月2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城川重建中共伊盟工委后,于3月将三边公学民族学院迁到鄂托克旗(今鄂托克前旗)城川,改称城川民族学院。学院隶属中共伊盟工委领导,赵通儒任书记兼院长,王铎任副院长,宗群、王铎为教育长。学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优秀的领导干部和民族工作者。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
2002年9月,在城川民族学院原址建成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占地面积375平方米,馆内设“延安民族学院革命史陈列展”,分3个展室,共展出图片259张、图书22册、文物17件。
1990年10月城川民族学院旧址被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5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被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城川民族学院旧址
城川民族学院旧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中学校园内。
抗日战争时期,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组织动员各民族人民参加抗战,中共中央决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于1941年9月18日成立了被誉为“中国第一所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的高等学府”——延安民族学院。1944年夏,民族学院迁至陕甘宁边区定边县,称三边公学民族学院(包括中央党校回民班、西北局民族问题研究室、三边师范学校)。1945年2月2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城川重建中共伊盟工委后,于3月将三边公学民族学院迁到鄂托克旗(今鄂托克前旗)城川,改称城川民族学院。学院隶属中共伊盟工委领导,赵通儒任书记兼院长,王铎任副院长,宗群、王铎为教育长。学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优秀的领导干部和民族工作者。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
2002年9月,在城川民族学院原址建成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占地面积375平方米,馆内设“延安民族学院革命史陈列展”,分3个展室,共展出图片259张、图书22册、文物17件。
1990年10月城川民族学院旧址被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5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被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