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库伦遗鸥自然保护区位于锡林浩特市南部的白银库伦牧场境内,在行政区域上隶属白银库伦牧场管辖。地理坐标北纬43°13′~43°17′,东经116°07′~116°20′,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8公里,总面积1041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000公顷。 保护区由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部分组成,核心区位于保护区的中心部位,面积4985公顷,占总面积的47.8%,是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的繁殖地;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外围,面积1691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2%,主要功能是为保护核心区起缓冲作用;试验区是缓冲区外围所有剩余部分,面积3739公顷,占总面积的36.0%。
白银库伦湿地是干旱半干旱内陆湿地,属构造型湖泊。其区域内湿地类型有:明水面、低草湿地、高草湿地、灌丛湿地、阔叶乔木疏林湿地。多种湿地类型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白银库伦湿地虽然是盐碱类型,但自然形成的复合湿地类群和周边典型草原环境、沙地环境构成了该区域环境的复杂性,由此,在区域内产生了丰富的生物量,为以遗鸥为代表的多种珍稀濒危动物在此栖息繁殖奠定了基础。
保护区境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5目59科19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一级、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1种,其中约18种被列为世界受严重威胁的物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遗鸥、黑鹳、白鹳、金雕、丹顶鹤、大鸨、鸿雁;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4种:赤颈鸊鷉、黑鸢、苍鹰、白琵鹭、雀鹰、毛脚鵟、普通鵟、草原雕、白尾鹞、铜色鹞、灰背隼、红脚隼、黄爪隼、灰鹤、白枕鹤、蓑羽鹤、小鸥、红脚鸮、雕鸮、长耳鸮、纵纹腹小鸮、黄嘴白鹭、大天鹅、小天鹅;有二级保护哺乳动物3种:兔狲、猞猁、黄羊。从各种保护鸟类的数量看,遗鸥种群最为庞大。每年6—9月,有上千只遗鸥迁徙于此进行繁殖。白银库伦湿地是在内蒙古境内第二处发现的遗鸥繁殖地,也是内蒙古中部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是非常具有保护价值的湿地。
保护区植物区系以草原成分为主,还有部分中生草甸成分和一些沼泽植物及水生植物,同时疏林—草原的分布。保护区境内有维管束植物216种,分别属于52科155属,具有20种以上的大科有菊科(24种)、禾本科(26种),还有蔷薇科、毛茛科、豆科、蓼科等。
白银库伦遗鸥自然保护区位于锡林浩特市南部的白银库伦牧场境内,在行政区域上隶属白银库伦牧场管辖。地理坐标北纬43°13′~43°17′,东经116°07′~116°20′,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8公里,总面积1041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000公顷。 保护区由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部分组成,核心区位于保护区的中心部位,面积4985公顷,占总面积的47.8%,是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的繁殖地;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外围,面积1691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2%,主要功能是为保护核心区起缓冲作用;试验区是缓冲区外围所有剩余部分,面积3739公顷,占总面积的36.0%。
白银库伦湿地是干旱半干旱内陆湿地,属构造型湖泊。其区域内湿地类型有:明水面、低草湿地、高草湿地、灌丛湿地、阔叶乔木疏林湿地。多种湿地类型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白银库伦湿地虽然是盐碱类型,但自然形成的复合湿地类群和周边典型草原环境、沙地环境构成了该区域环境的复杂性,由此,在区域内产生了丰富的生物量,为以遗鸥为代表的多种珍稀濒危动物在此栖息繁殖奠定了基础。
保护区境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5目59科19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一级、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1种,其中约18种被列为世界受严重威胁的物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遗鸥、黑鹳、白鹳、金雕、丹顶鹤、大鸨、鸿雁;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4种:赤颈鸊鷉、黑鸢、苍鹰、白琵鹭、雀鹰、毛脚鵟、普通鵟、草原雕、白尾鹞、铜色鹞、灰背隼、红脚隼、黄爪隼、灰鹤、白枕鹤、蓑羽鹤、小鸥、红脚鸮、雕鸮、长耳鸮、纵纹腹小鸮、黄嘴白鹭、大天鹅、小天鹅;有二级保护哺乳动物3种:兔狲、猞猁、黄羊。从各种保护鸟类的数量看,遗鸥种群最为庞大。每年6—9月,有上千只遗鸥迁徙于此进行繁殖。白银库伦湿地是在内蒙古境内第二处发现的遗鸥繁殖地,也是内蒙古中部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是非常具有保护价值的湿地。
保护区植物区系以草原成分为主,还有部分中生草甸成分和一些沼泽植物及水生植物,同时疏林—草原的分布。保护区境内有维管束植物216种,分别属于52科155属,具有20种以上的大科有菊科(24种)、禾本科(26种),还有蔷薇科、毛茛科、豆科、蓼科等。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