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
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呈北北东—南南西向横亘于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东南部和南部,为锡林郭勒盟与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的分水岭。乌拉盖水系的干流和多数支流均发源于此。该区由大兴安岭支脉苏克斜鲁山地构成。北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相连接,西连内蒙古高原。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自宝格达山到扎木廷高尔,长约80公里,宽65公里,海拔1300~1700米;南段从沙尔哈达以南至达青牧场,长约180公里,宽40公里,海拔1400~1800米。该区山地多为低山,但峰谷较深,地势险要,山体互相连脉,相对高差多在150~250米,坡度一般在15度以上,其总面积为11933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5.98%。与赤峰市交界处的古如格苏乌拉为最高峰,海拔1967米。
该区山顶平坦或浑圆,山间谷地开阔,河流短小而发育,夷平面保持完整,山地中有古冰川遗迹。此为大兴安岭山脉在新华夏剧烈的断块隆起后,至今还保留着的构造地貌原形的痕迹。这一时期还伴有花岗岩等火成岩侵入,加上剧烈的切割、侵蚀等外应力作用,较低山体的山势不但险要,而且山脊呈龙骨状。该区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错落分布,其基岩主要有流纹岩、石英岩、粗面岩、玄武岩、花岗岩等。
察哈尔低山丘陵
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正蓝旗的哈登胡硕至苏尼特右旗的朱日和一线以南地区。包括多伦县、太仆寺旗以及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苏尼特右旗的南部。其面积为20051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10.04%。
地貌主要特征为侵蚀低山丘陵,其中山间盆地、宽谷、洼地和洪积、冲积平原面积广大。山体主要由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花岗岩和更古老的花岗岩、变质岩组成,海拔1300~1700米,相对高差50~150米。山势和缓,山顶浑圆,山间谷地面积广阔,山坡下部有黄土堆积,盆地宽谷则以冲积砂砾层及红土层为主,洼地覆盖着湖相沉积或洪积冲积物。最高峰是太仆寺旗的大黑渠山,海拔1802.7米。
察哈尔低山丘陵是阴山山地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丘陵与盆地交错。在构造上是由中生代燕山期发生褶皱断裂和花岗岩侵入而形成,喜马拉雅运动时又沿着燕山运动的构造不等量上升,形成现代地貌的基本轮廓,后期经长期侵蚀作用而形成现在的低山丘陵地形。
巴龙马格隆丘陵
位于锡林郭勒盟北部与蒙古国交界线上,东起东乌珠穆沁旗北部边界,西至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北部,长约550公里,宽为5~60公里,面积为21107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10.57%。
巴龙马格隆丘陵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是高原北部边缘的隆起地带,构成剥蚀侵蚀的丘陵区。该丘陵区中段海拔较高,东西两侧较低,平均海拔1100~1300米,相对高差为40~100米,最高处在阿巴嘎旗北部乌兰敖包,海拔1680米。丘陵中冲沟少,干谷宽广。丘陵西段主要由古生代变质岩和大面积华力西期花岗岩构成。中段主要为玄武岩所覆盖,表面为台地及火山锥的叠置地貌。东段为花岗岩组成的丘陵,丘间宽谷发育。该区内除有少量季节性河流外,地表水资源贫乏。
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
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呈北北东—南南西向横亘于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东南部和南部,为锡林郭勒盟与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的分水岭。乌拉盖水系的干流和多数支流均发源于此。该区由大兴安岭支脉苏克斜鲁山地构成。北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相连接,西连内蒙古高原。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自宝格达山到扎木廷高尔,长约80公里,宽65公里,海拔1300~1700米;南段从沙尔哈达以南至达青牧场,长约180公里,宽40公里,海拔1400~1800米。该区山地多为低山,但峰谷较深,地势险要,山体互相连脉,相对高差多在150~250米,坡度一般在15度以上,其总面积为11933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5.98%。与赤峰市交界处的古如格苏乌拉为最高峰,海拔1967米。
该区山顶平坦或浑圆,山间谷地开阔,河流短小而发育,夷平面保持完整,山地中有古冰川遗迹。此为大兴安岭山脉在新华夏剧烈的断块隆起后,至今还保留着的构造地貌原形的痕迹。这一时期还伴有花岗岩等火成岩侵入,加上剧烈的切割、侵蚀等外应力作用,较低山体的山势不但险要,而且山脊呈龙骨状。该区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错落分布,其基岩主要有流纹岩、石英岩、粗面岩、玄武岩、花岗岩等。
察哈尔低山丘陵
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正蓝旗的哈登胡硕至苏尼特右旗的朱日和一线以南地区。包括多伦县、太仆寺旗以及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苏尼特右旗的南部。其面积为20051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10.04%。
地貌主要特征为侵蚀低山丘陵,其中山间盆地、宽谷、洼地和洪积、冲积平原面积广大。山体主要由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花岗岩和更古老的花岗岩、变质岩组成,海拔1300~1700米,相对高差50~150米。山势和缓,山顶浑圆,山间谷地面积广阔,山坡下部有黄土堆积,盆地宽谷则以冲积砂砾层及红土层为主,洼地覆盖着湖相沉积或洪积冲积物。最高峰是太仆寺旗的大黑渠山,海拔1802.7米。
察哈尔低山丘陵是阴山山地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丘陵与盆地交错。在构造上是由中生代燕山期发生褶皱断裂和花岗岩侵入而形成,喜马拉雅运动时又沿着燕山运动的构造不等量上升,形成现代地貌的基本轮廓,后期经长期侵蚀作用而形成现在的低山丘陵地形。
巴龙马格隆丘陵
位于锡林郭勒盟北部与蒙古国交界线上,东起东乌珠穆沁旗北部边界,西至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北部,长约550公里,宽为5~60公里,面积为21107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10.57%。
巴龙马格隆丘陵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是高原北部边缘的隆起地带,构成剥蚀侵蚀的丘陵区。该丘陵区中段海拔较高,东西两侧较低,平均海拔1100~1300米,相对高差为40~100米,最高处在阿巴嘎旗北部乌兰敖包,海拔1680米。丘陵中冲沟少,干谷宽广。丘陵西段主要由古生代变质岩和大面积华力西期花岗岩构成。中段主要为玄武岩所覆盖,表面为台地及火山锥的叠置地貌。东段为花岗岩组成的丘陵,丘间宽谷发育。该区内除有少量季节性河流外,地表水资源贫乏。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