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悦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寺占地40余亩,建有经堂佛殿100余间。兴盛时期住寺喇嘛500余名。灵悦寺为清朝专门拨款给喀喇沁第三代郡王、额驸噶勒藏修的家庙。
全寺的佛殿、经堂建筑为歇山、硬山、楼阁3种,雕梁画栋,砖瓦齐砌,盘龙庙脊,四厦伸张。寺内建有山门、钟鼓楼、前殿、一配殿、嘛呢亭、中殿、二配殿、大殿、经殿等7层设施,环环相扣,依次递进,遥相呼应,鳞次栉比。均为磨砖对缝,复合瓦盖顶的砖木结构。门殿中有甬道,山门内左有钟楼,右有鼓楼。迎面是3间前殿,与钟楼、鼓楼形成一个“品”字。前殿为二层天王殿,其布局、风格与山门略同。从前殿穿堂行至后院建有嘛呢亭,内有一高度为7尺左右的筒状木轮,称“嘛呢轮”。轮壁上雕有“唵、嘛、呢、叭、咪、哞”6字梵文箴言。过嘛呢亭有面阔3间前配殿排列两旁。建有中殿3间,是寺内中心佛堂,穿越中殿便是后配殿,后配殿每边3间,左右配殿前的庭院党中央是用青砖和石块砌出的精致甬道。沿甬道前行至大殿,大殿为楼阁式建筑,殿身广阔,巍然壮观,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大殿后有东跨屋、西跨屋及后殿3间。昔日,东跨屋为喇嘛经塾,是小喇嘛学经之所;西跨屋为关帝庙,中有关羽神像,两旁为周仓、关平立像;后殿是贮存经卷之库,内有大型经卷200余部。经库两侧还修有跨屋计4间。
寺院内东侧,生长着一株在内蒙古地区罕见的百岁大树“合欢树”。“合欢树”根深叶茂,铁干虬枝,学名“卫茅”。其树型奇特,枝叶蓊郁,主干盘曲,每年农历五月开小白花,秋季结红色四瓣小果,犹如一个造型优美的大盆景。
灵悦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寺占地40余亩,建有经堂佛殿100余间。兴盛时期住寺喇嘛500余名。灵悦寺为清朝专门拨款给喀喇沁第三代郡王、额驸噶勒藏修的家庙。
全寺的佛殿、经堂建筑为歇山、硬山、楼阁3种,雕梁画栋,砖瓦齐砌,盘龙庙脊,四厦伸张。寺内建有山门、钟鼓楼、前殿、一配殿、嘛呢亭、中殿、二配殿、大殿、经殿等7层设施,环环相扣,依次递进,遥相呼应,鳞次栉比。均为磨砖对缝,复合瓦盖顶的砖木结构。门殿中有甬道,山门内左有钟楼,右有鼓楼。迎面是3间前殿,与钟楼、鼓楼形成一个“品”字。前殿为二层天王殿,其布局、风格与山门略同。从前殿穿堂行至后院建有嘛呢亭,内有一高度为7尺左右的筒状木轮,称“嘛呢轮”。轮壁上雕有“唵、嘛、呢、叭、咪、哞”6字梵文箴言。过嘛呢亭有面阔3间前配殿排列两旁。建有中殿3间,是寺内中心佛堂,穿越中殿便是后配殿,后配殿每边3间,左右配殿前的庭院党中央是用青砖和石块砌出的精致甬道。沿甬道前行至大殿,大殿为楼阁式建筑,殿身广阔,巍然壮观,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大殿后有东跨屋、西跨屋及后殿3间。昔日,东跨屋为喇嘛经塾,是小喇嘛学经之所;西跨屋为关帝庙,中有关羽神像,两旁为周仓、关平立像;后殿是贮存经卷之库,内有大型经卷200余部。经库两侧还修有跨屋计4间。
寺院内东侧,生长着一株在内蒙古地区罕见的百岁大树“合欢树”。“合欢树”根深叶茂,铁干虬枝,学名“卫茅”。其树型奇特,枝叶蓊郁,主干盘曲,每年农历五月开小白花,秋季结红色四瓣小果,犹如一个造型优美的大盆景。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