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衙署,是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所建,绥远城中最大的官署衙门,壮观而森严。整个衙署格局是按照清朝一品封疆大吏衙署制度建立的。
将军衙署坐落于新城西街东端路北、原钟鼓楼的西北侧。东西宽115米,南北长137米,占地面积16 355平方米,为五进院落,132间房屋。衙署坐北朝南。府门之南是一座一字形照壁,与府门遥相对应。照壁党中央上方嵌有一块石刻字碑,书曰:屏藩朔漠。照壁北面有两根旗杆,上悬龙旗。府门前有巨型石狮一对,左雄右雌,雄狮滚绣球,雌狮弄幼崽,森严中不失谐趣。石狮左右分别为钟亭、鼓亭。钟鼓亭向南建有守卫处,鼓手房。由此到照壁间由扇形鹿角架围墙和牌坊门(又称辕门)连接。从衙署府门到大照壁之间形成一个呈四方形的小广场。它属于衙署的外院,主要对衙署起保护作用。
府门共有三间,两小一大,大门居中。进入府门是将军衙署内院。内院东西窄,南北长。进入衙署头门便是仪门。过了仪门,由南向北,依次坐落着大堂、二堂、三堂、四堂、后宅。大堂、二堂是将军决议军机大事、接受参拜的地方;后面为将军及其眷属居住之所。在府院内,相应地建有隔墙和通道。东北隅还建有一处小花园。
清代的这座将军衙署,从始建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210年,曾七次易名八次换牌,到民国6年,驻过73任将军。此外,原绥远省主席,抗日将领傅作义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任主席乌兰夫,均曾驻此处理政务。后内蒙古高等法院曾在这里办公多年。衙署虽历经多次修葺,仍保持了原有格局。唯石狮至大照壁之间,为一条东西大街横穿而过。1996年7月,鼓楼十字立交桥建成,致使一对石狮只能隔桥望壁。
衙署现为内蒙古文化厅文物考古队所管。198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拨款维修,已成为殿堂廊院生辉,绿树碧草苍翠的游览胜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衙署,是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所建,绥远城中最大的官署衙门,壮观而森严。整个衙署格局是按照清朝一品封疆大吏衙署制度建立的。
将军衙署坐落于新城西街东端路北、原钟鼓楼的西北侧。东西宽115米,南北长137米,占地面积16 355平方米,为五进院落,132间房屋。衙署坐北朝南。府门之南是一座一字形照壁,与府门遥相对应。照壁党中央上方嵌有一块石刻字碑,书曰:屏藩朔漠。照壁北面有两根旗杆,上悬龙旗。府门前有巨型石狮一对,左雄右雌,雄狮滚绣球,雌狮弄幼崽,森严中不失谐趣。石狮左右分别为钟亭、鼓亭。钟鼓亭向南建有守卫处,鼓手房。由此到照壁间由扇形鹿角架围墙和牌坊门(又称辕门)连接。从衙署府门到大照壁之间形成一个呈四方形的小广场。它属于衙署的外院,主要对衙署起保护作用。
府门共有三间,两小一大,大门居中。进入府门是将军衙署内院。内院东西窄,南北长。进入衙署头门便是仪门。过了仪门,由南向北,依次坐落着大堂、二堂、三堂、四堂、后宅。大堂、二堂是将军决议军机大事、接受参拜的地方;后面为将军及其眷属居住之所。在府院内,相应地建有隔墙和通道。东北隅还建有一处小花园。
清代的这座将军衙署,从始建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210年,曾七次易名八次换牌,到民国6年,驻过73任将军。此外,原绥远省主席,抗日将领傅作义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任主席乌兰夫,均曾驻此处理政务。后内蒙古高等法院曾在这里办公多年。衙署虽历经多次修葺,仍保持了原有格局。唯石狮至大照壁之间,为一条东西大街横穿而过。1996年7月,鼓楼十字立交桥建成,致使一对石狮只能隔桥望壁。
衙署现为内蒙古文化厅文物考古队所管。198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拨款维修,已成为殿堂廊院生辉,绿树碧草苍翠的游览胜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