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格斯台风景区 高格斯台郭勒意为“韭菜之河”。 位于207国道120公里处以西30公里浑善达克沙地之中。这里有天然沙漠的草原风光,一条常年流淌的溪水流淌到草原的沙漠深处,林草繁盛,水草肥美,素有“空中牧场”之誉。
“啤酒泉” 在锡林浩特市阿尔善宝力格苏木境内,有一眼天然矿泉,能治疗肠胃病、皮肤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它不仅为本地人所知,而且为远近城乡牧区的群众所向往。该泉被人们称之为“圣泉”。每逢夏季来临的时候,远近患有各种疾病的人们纷至沓来,或饮泉水或用泉水洗浴。“圣泉”水清凉杀口,味道犹如啤酒一般,又名为“啤酒泉”。
当地对“圣泉”的来历曾有一段美丽而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蒙古族一个部落有许多人突然患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病症。人们束手无策,决定远涉寻医。大家跋山涉水,找了许多名医均不奏效。这天,人们在行进途中感到绝望的时候,突然间彩虹高悬,流水潺潺,草地上出现了一股清泉。于是,人们争先恐后地奔跑过去狂饮泉水。有的还把泉水撩在身上。这时奇迹出现了,人们身上的疾病竟不治而愈了。牧民们坚信是佛爷救了他们,于是大家按照传统习俗,在这天夜里点燃起无数堆篝火,载歌载舞尽情欢乐。从此,人们便长久地住在这里,而且每逢夏季饮泉水以除病灾,并从泉水中挖泥土抹在身上祛邪。
经科学验证;“圣泉”水之所以能治病,主要是水中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矿物质,它给人们带来了“吉祥”。
浑善达克沙漠 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它是内蒙古中部地区主要风沙源,也是京津地区主要风沙源之地,进入21世纪后,浑善达克沙漠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把治理沙漠和恢复生态环境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开始了治理沙漠、遏止风沙的推进、恢复生态的人民战争,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西至集二铁路东西长约340公里南北约宽30 100公里,总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地面起伏不大,多为固定的沙丘和窝蜂状沙丘,沙袭间常有平坦沙地和湖盆洼地。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通过沙区人民不懈的奋斗和努力,目前有些地区树木成林,绿地增多,风沙的推进速度明显趋缓,生态恢复较快,充分展示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和京津地区风沙源的治理成果,宣传了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宣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为建立我国北方绿色屏障,为北京举办绿色奥运所做出的特殊贡献。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千米,面积大约5.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
鸿格尔敖包 位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南部,海拔1650米,是镶黄旗境内最高峰。也叫“威风敖包”,因山下寺庙中供奉的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神像(该庙1958年以后被毁,现仅存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画像)威风凛凛。将军身穿白色铠甲,腰挎弓箭,手持大刀,骑一匹白色战马,凌空飞驰,一只白色的猎犬昂首狂叫,紧随其后。人们认为巍峨的鸿格尔山是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象征,所以如此命名。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八旗被降为总管旗,从辽东义州一带迁至宣化、大同边外后,镶黄旗人将林丹汗的孙子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骨殖安葬于今河北省崇礼县大马群山的一个山峰上,把该峰定为镶黄旗全旗祭祀的敖包。清末和民国时期,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和放垦政策,将内地大量农民迁到塞外垦植,大片草场逐渐变为农田。以畜牧业为主的镶黄旗人民不得不一步步北移,他们祭祀的敖包也随之而北迁。1930年,他们把全旗祭祀的敖包由今河北省崇礼县大马群山移到今镶黄旗与正镶白旗交界处的阿尔旺塔布音海尔罕,因不理想,随即又迁到现祭祀处。
鸿格尔敖包祭祀的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五月十三日至二十日,各苏木、浩特、家族先期祭祀自己的敖包。二十一日,全旗僧俗开始往鸿格尔敖包上下汇集,整理、布置敖包,规划搭盖账房,做各项竞赛活动的准备。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各项准备活动应全部准备就绪。各苏木、浩特、个人搭盖的账房围绕在摔跤场旁边。各方面敬献的羊、酒、奶食、钱钞等礼物也均应交割清楚。二十五日寅时(晨五时),大喇嘛手持黄伞,引导全旗喇嘛、社会名流、僧俗人众徒步登上敖包,在敖包的经幢、旗杆上挂九色彩带、经幡。然后焚香,向敖包敬献德吉(肉食、奶食的第一箸)。然后鼓号齐鸣,喇嘛开始念经,众人把带来的酒、肉、奶食祭献给敖包,跪拜、祈祷。拜罢,全体绕敖包正转三圈,每人至少往敖包上摆放一块石头,随后下山,在山的东侧祭祀神庙、祭水。全部祭祀活动结束后,摔跤、赛马等比赛活动开始。其间,主持人向喇嘛、社会名流、来宾敬酒。摔跤时,乐队演奏激昂、优美的乐曲。旧时,摔跤手每获得一次胜利,获白银二钱,冠军得白银七两,亚军得六两。赛马冠亚军奖金与摔跤相同,第三名以后依次递减,奖励名额是全部参赛马数的三分之一。
汗毛都原始森林区 位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镇赛乌苏嘎查境内,距旗所在地新宝拉格镇东南15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内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是原始的自然的树林区。
圣水山庄旅游度假村 位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政府所在地东北方34公里处,是镶黄旗于2006年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开发建设的,景点以开发矿泉水为重点,是集接待、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休闲景区。
关于成吉思汗矿泉水,在民间流传着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当年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大军途经此地,烈日当空,正当人渴马困之际,被马蹄踩过的地方突然冒出了一股清泉,士兵们喝了泉水后,士气大振,举兵南下,因英勇作战,为统一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当地牧民认为这是圣祖成吉思汗留给后人们的“圣水”,于是就把这眼泉水称为“成吉思汗矿泉水”。
“圣水泉”。泉水上涌时带有大量的气泡,自流量为2立方米/小时(约10吨),在界限指标中,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锂、锶、矿化度五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且富含锌、硒、溴、碘、硼、铁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洁净,水量充沛,水温四季平衡在7~8℃,对治疗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胃病、肝病、皮肤病等有一定疗效。1994年2月,镶黄旗人民政府委托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矿泉勘察开发部对此矿泉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评价工作,注册商标为“成吉思汗”天然矿泉水。后经自治区地质矿产厅、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认为“成吉思汗”天然矿泉水达标项目之多,含量之高,国内少有,为自治区最好的天然矿泉水,是一处极为珍贵的复合型优质矿泉水源地。
恩格尔河 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镇东南130公里处,是苏尼特左旗水草资源富集区,也是锡盟地区万亩以上的四大灌区之一,灌区面积2万多亩。灌区内有天然淡水水面,湖内有各种天然鱼类生存,并有蚌、螺、虾等,水生植物茂盛,水鸭、水鸟成群,有天鹅等珍稀动物。现已开发为游泳、垂钓、划船、避暑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度假村。
天骄草原度假村 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巴彦乌拉镇北8公里处,地处乌珠穆沁沙地主体-嘎亥额勒苏沙带腹地,总面积7.3万亩。这里呈现一派引人入胜的奇特沙地疏林草原景观。境内有绵延起伏的沙丘群,有突起的高山,有平坦如茵的草地,有繁茂多样的柳林灌丛,有曲折蜿蜒的河流。乌珠穆沁第一大河——巴拉格尔河由南至北穿过,布冷乌拉山耸立西部。该度假村是集生态景观、民族风情、野生动物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娱乐区。
榆木川景区 位于距多伦县城30多公里的三道沟林场境内(距西山湾景区15公里),正在申报“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待开发的天然景区。
榆木川是亚洲少有的天然榆树林,沿河岸呈狭长林带,又称万亩榆木川。在树木稀少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多伦充沛的水源滋养了茂密的森林,林中地势较为平坦,清幽、秀美的榆树默默矗立在其中。由于树木密集,水源充蕴,再加上海拔高度在1400米以上,榆木川景区内形成独有的小气候。夏季,即使天气再热,天然榆树树冠相连蔽日,使得林中气候凉爽宜人,在背荫沟泊中,有常年不化的寒冰。榆木川中的榆树树龄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由于天然形成,树木的形态也是各具特点,有拧在一起的“情侣树”,有偎依在大树身旁的“母子树”,形态各异、多种多样。天然的榆树林与滦河岸边的草甸、沙地、滦河水、造型古朴的吊桥相映,野趣盎然。
史书记载,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二十二年七月(1424年)征伐北元阿鲁台布(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退守至长城以北建立政权,历史上称为北元),得胜回朝途中生病。为找一处景色优美,气候凉爽的地方养病,选中了现今三道沟林场的榆木川,因疾病难医(据说是被传染了痢疾)最终病死在榆木川。在盛夏七月之季,朱棣的尸体却完好的保存运到了京城,原因就是保存明成祖的尸体就是取榆木川背荫沟泊中的冰块冷却,灵柩在前面前行,后面紧随着运输寒冰的快马队,源源不断的冰块就这样运送过来,才确保朱棣尸骨不腐运到京城。
西山湾景区 位于多伦县城东15公里处。西山湾水库水面面积2万亩、库容1亿立方米。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四季气温变化分明。沿库区两岸及库区内湖心岛、半岛、沙半岛和山、水、沙、草、林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既壮观又秀美的立体画卷,整个旅游景区开发利用范围大,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设计的旅游活动项目多,适合于休闲、度假旅游。
厄莫山和观音洞: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西山湾设了一个叫“正红旗营坊”的满族兵营,营坊官兵的家眷也都随军搬迁过来生活在这里,满族也就扎根于此了。厄莫山是当地满族群众崇拜的山岭,视为母亲山(厄莫为满语,意为母亲),山上的厄莫亭是供游人休憩修建的。观音洞是人们敬香拜菩萨的地方,传说康熙年间八旗兵初来乍到,不服水土,得了皮肤病,腰腿疼,于是他们到厄莫山求告观世音菩萨,让病痛尽快好起来。有一天,在河水的旁边出现了一潭不深也不凉的活水,八旗兵就到这儿来洗澡,没想到病好了。据说有人曾见过观音菩萨站在这个水面上,他们认为这潭清水是菩萨用净瓶的甘露化而成的。为纪念此事,修建了观音洞。为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大坝施工时将观音洞保留下来,就是现在的观音洞。
漂流:西山湾漂流是由一处天然河道形成的游乐区。河水清澈见底,不深不浅,两岸林草葱郁,鸟语花香。可以乘筏子缓缓漂游的同时尽情欣赏蓝天白云之美丽,体会到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大渡口生态旅游区 位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自然保护区的北端,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县城50多公里,是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沙地结合部,也是草原向森林的过渡区,这里生长有35万亩天然林,主要以山杨、白桦的混交林为主,同时伴着灌木和乔木,覆盖率在13.6%。森林在为调节多伦地区的小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外,这片天然林里还盛产大量的山杏、山榛子、秋子梨、山楂、沙棘、欧李等营养丰富的纯天然野果。还栖息着鹿、狍子、黄羊、狼、野兔、松鼠等走兽,野鸡、鸿雁、鹰、山鸡、大鸨、灰鹤、天鹅、百灵等多种飞禽,数不胜数。该景区的中心为大渡口旅游区,北部是连绵的沙地,南面是草原,东西是绵延几十公里的蛇皮河和天然林。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多样化的植被,为多种野生动物季节性栖息繁衍提供了自然条件。
蛇皮河:据史书记载,滦河古称濡水,北魏时期郦道元把多伦这一带称“滦源”,意为滦河的发源地。从卫星遥感照片上可以见到,多伦东北部黄色连绵的沙地上有一条翠绿的河流,宛如一条绿“龙”潜游在黄色沙地之中。在表面上看是绵延起伏的沙地,进入谷中却是一条曲折蜿蜒的河流——蛇皮河,它是滦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之一,大渡口就是涵养其水源和水质保护的重要地区之一。
地下森林:蛇皮河下切形成的深沟中,长约25公里,从地面上看,是沙丘起伏,而河谷中却是森林茂密,河底是涓涓溪流,河的两岸为茂密的绿色林带,自东向西延伸,它就是多伦俗称蛇皮河的“地下森林”。在地下森林中乔木、灌木、藤等交互簇生,品种繁多,各种野生动物栖息其间。蛇皮河地下森林是一个在黄沙漫漫的沙地中极为罕见的绿色地带,也是罕见的沙与水、沙与植物,动物与植物和谐相处生态平衡的绿色景观。
松树坑:大渡口两侧有一个俗称东西松树坑的地方,相传远古时期这里生长孕育着大片的松林,后来一场山火燃烧殆尽,由于这两个深坑中蓄满了山水,残存下了200多棵。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候鸟的作用,这里的山水吸引着长途跋涉的候鸟歇脚,饮水时通过粪便播下远方携带来的种子,形成了小松林。据专家考证,现存的松树为“沙地云杉”,属国家珍稀物种,称为活化石。为研究多伦县的地质变迁,生物进化提供了实体标本。松树坑周围,景观独特,上百棵沙地云杉自成一体与周边环境界线分明,从草原上望去全无踪迹,爬上山峰,脚下却是一片茫茫苍苍的幽深松林。
小扎格斯台淖尔 有着“沙地明珠”之称的小扎格斯台淖尔,距离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镇(东北) 约55公里,距元上都遗址35公里。小扎格斯台周围是蒙古族牧民的夏营地,可以在这里体验到蒙古民族骑马、唱歌、摔跤的情趣和手把肉、奶酒的香甜。小扎格斯台淖尔水面面积6700亩,其南部与乌和尔沁敖包林场原始次生林区相连,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草地、山水、林地与沙地融为一体,景致独特。“扎格斯台淖尔”,蒙古语,“有鱼的湖”,在这里,岸上青草成片、野花盛开;水中鱼儿戏耍,野鸟成群。淖尔的北岸是延绵起伏的沙丘,沙地内居住着各种候鸟。每到夏季,这里鸟类繁多,除百灵外还有天鹅、红嘴鸥、遗鸥、野鸭、灰鹤等。此外,沙地中还有许多寺庙的遗址。20世纪40年代初期,小扎格斯台淖尔北岸还建有白塔,淖尔四边以铁索相环。
乌和尔沁敖包森林公园 乌和尔沁敖包是正蓝旗的最高峰,海拔1794米。据记载,元朝时庶民百姓称此山为万寿山,是皇家狩猎场所,忽必烈皇帝经常在此狩猎,到了清朝,才被划为察哈尔正白牛群苏鲁克祭祀敖包。它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30公里,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在群山之间。山上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林,潺潺的溪流,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还有很多可以采食的山珍野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又是中草药材天然宝库,芍药、当归、黄芪、山丹随处可见,所以才被人们誉为“额木其”敖包,汉意为“医生”敖包。至今当地的蒙医们还定期到山上采摘药材。
敖包是草原上特有的建筑,它可以为人指路,使人们不至于在茫茫草原上迷失方向;它还可以作为界标,划分出牧场的自然界限;它更是草原牧民们心中的神,主宰着灾患与吉祥。草原敖包祭祀成为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古勒斯台生态旅游区 位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巴彦乌拉镇东南50公里的群山之中,属小兴安岭末端,已被列为自治区级生态保护区。这里有38种树木成荫,113种草本植物覆盖大地。天鹅、斗鸡、马鹿、狍子等几十种珍希动物自由生活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景区有刀劈斧凿的“半拉山”,抱揽苍松翠柏的“庙子沟”;怪石林立如险关隘道的“朝阳沟”,珍禽出没的天然动物园额木图、宝格道乌拉。
白桦林度假村 距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驻地50公里,位于旗东南,占地1000公顷,景区内有白桦林、起伏的沙丘、迪彦郭勒河水从旁流过,沙丘中生长着山丁、山里红、臭李子等野生小果木;沙地中长满古榆树。
贵乐斯太矿泉景区 位于东乌珠穆沁旗原额仁高壁苏木,是由8眼含不同矿物质成分的泉眼组成,因其排列呈太极形,因此在当地素有八挂神泉之称。
2004年,开始建设以疗养、休闲、康体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区。矿泉含有丰富的偏硅酸,并含有锶、锂等元素,对风湿、类风湿、胃病有良好的治疗功效,并有促进胃肠蠕动、利胆等作用。矿泉区内拥有8眼泉眼,其功效各不相同,泉水清凉爽口,余味甘甜。
乃林郭勒景区 乃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乃林河,位于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呼宝拉格镇,距旗政府210公里,303省道横贯全镇。乃林郭勒是内蒙古最美丽的夏牧场,在这里仍保留着传统游牧文化的影子。这里水草丰美,是天鹅、大雁的栖息地。景区设有白石山观景区、金界壕、牧人度假村、观鸟塔等景点,并设有博克、骑马、套马、驯马、坐勒勒车、牧羊等活动项目,可举行篝火、小型那达慕等。2006年,被锡盟旅游局授予三星级“牧人之家”。
额仁淖尔苏木 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所在地赛汉塔拉镇西北12公里处,辖6个嘎查,1个生态移民示范园区,草场总面积4512平方公里,总人口703户、2280人,其中牧业户数为513户、2016人,其中劳动力1373人,贫困户194户、721人,分别占37.8%、35.7%;通电户48户,深机井80眼,已通电20眼,现有维蒙特节水灌溉设备2处、1800亩。开发高产饲草料基地3044亩,有标准棚圈313处,围栏草场1444平方公里(216.6万亩),人均纯收入1979元,现移民105户、357人,奶牛349头。
额仁淖尔苏木有牧民自愿组建成立的苏尼特骆驼文化协会、马文化协会、西门塔尔肉牛繁育协会和苏尼特羊协会和青贮玉米种植牧——合体等经济合作组织。
额仁淖尔苏木境内有着历史悠久的自然生物遗产,千年古树、古岩画、巴音宝力嘎神泉、脑木根敖包及国家级保护动物盘羊、石羊、野驴、黄羊等。
珠恩嘎达布其镇 东乌珠穆沁旗珠恩嘎达布其镇地处中蒙边境,镇内设有国际客货陆路一类口岸,该口岸于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常年开放口岸。该口岸的常年开放,不但对繁荣嘎达布其镇经济、促进双边贸易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该镇以及东乌旗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拉动作用。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自开通以来,两国边民就开始了商务、民间、文化等方面的往来,双边地区人员开始了互相探亲访友等旅游活动。随着东乌旗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边境旅游作为国际旅游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全旗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以来,东乌旗政府多次与蒙古国苏赫巴特省、东方省进行了洽谈,双方初步达成旅游合作意向,并确定了一日游、二日游、五日游等旅游线路,但是由于是季节性开关,边境旅游一直是处于商务旅游为主,年均跨境游客1万余人次。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已成为东乌旗重要的旅游景区,现已开辟了乌里雅斯太镇——乌里雅斯太山景区(距嘎达布其镇50公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旅游线路。2006年,嘎达布其镇开办了两户“牧人之家”(即以牧户为旅游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2006年,前往口岸观光的游客达到1万余人次。
宝德尔朝鲁岩画群 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新阿米都日嘎查,岩画分布在32平方公里的条带山脉中。主要以凿刻与线划两种手法制作。虽典型作品在这里不明显,但还是存在的,在制作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但数量上主要发现一些动物的岩画及一些符号,特别是近现代作品居多,方字真言便占1/3以上,宝德尔岩画在制作水平上要比呼和朝鲁、巴兰图等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其数量让人很失望,在近32平方公里的玄武岩上,分布不到百幅岩画作品,但最让人高兴的是发现10余座石板墓,从墓的排列及堆积物来看属于典型的石板墓。
宝德尔朝鲁天然石雕群 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东北175公里,二连市198公里。占地32平方公里,是1亿2千万年前海底抬升的产物。风景区怪石林立,造型奇特,被誉为“北国石林”。宝得尔朝鲁天然石雕群东西8公里,南北4公里,由无数的岩石雕刻群组成,其典型特征是一根根一座座石柱拔地而起,这些石林在地表并非一个整体而是由一块块状如饼子的石头堆积而成,每根石柱间隔5米~7米。这里发现的古人留下的线条简洁明了形态各异的各种岩画及文字,证明了早在很早的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该区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岩画的周围有6个泉眼,还有1条小溪。
盘羊自然保护区 位于苏尼特左旗达日罕乌拉、达来、查干敖包三苏木交界处。保护区总面积为504平方公里,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以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盘羊(目前生活在这一带的仅余40余只)为主,同时保护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其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鸢(别名老鹰、鹞鹰)、黄羊等珍稀动物。本保护区地貌以山地、丘陵、沙地、高平原为主。居住着500多个牧民,经济结构以牧为主,有牲畜3万多头(只)。
二连盐池 在距二连浩特市东北8公里处有一片盐湖,这就是“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为“二连盐池。”大约在六七千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量恐龙出没。后来,恐龙以及其它爬行动物都在地壳运动中葬入地下。浩瀚的水面由于气候干燥而逐渐蒸发,形成了今天的二连盐池。二连盐池是陆盐湖,现湖长4公里,宽3公里。1984年,建立二连盐厂,当时的盐储量约733万吨,水储量约171亿吨,由于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当时原盐年产量达3000余吨。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多风少雨蒸发量大,二连盐池成了典型的沙下盐湖,现年产量达1000余吨。
明安图生态园 距离明安图镇14公里、呼海通道2公里。地处农牧交错地带,水域面积700亩。水库中生长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被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
天鹅湖景区 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西南边缘,距明安图镇51公里。景区集多种景观类型于一体,一方是蜿蜒起伏的沙丘,一方是碧绿广袤的草原,中间是静静的天鹅湖,构成草原、沙地、湖泊、湿地浑然一体的独特风光。
石条山 位于太仆寺旗政府所在地宝昌县以西20公里处,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地质景观——石条山。站在山脚下仰望,垂直的石条层层矗立,几乎成为直线,险峻而挺拔。山间经常有鸟儿在和煦的阳光下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巨大的岩石群中,唯一的一道崖缝清晰可见,它只有一指多宽,而且要在一定的角度才能看到。这在地质景观中是不多见的。山坡上,大块的石头被平平地丢在了那里,而山顶上却是形状各异。
响 泉 高原奇泉——响泉位于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政府所在地东1公里。响泉是自治区少见的奇泉,在泉边,随着人们叫喊、拍手的声音变大,几十个泉眼喷涌的水量会增多、泉眼会增大,“响泉”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响泉的泉水甘醇可口,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治疗消化道疾病和健胃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
塞外江南 塞外江南——乌里雅斯台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中的一片绿洲,被称为探险者的天堂,旅行者的乐园。该区是阿巴嘎旗森林保护区,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森林,分布面积15.6万亩,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上一篇:
高格斯台风景区 高格斯台郭勒意为“韭菜之河”。 位于207国道120公里处以西30公里浑善达克沙地之中。这里有天然沙漠的草原风光,一条常年流淌的溪水流淌到草原的沙漠深处,林草繁盛,水草肥美,素有“空中牧场”之誉。
“啤酒泉” 在锡林浩特市阿尔善宝力格苏木境内,有一眼天然矿泉,能治疗肠胃病、皮肤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它不仅为本地人所知,而且为远近城乡牧区的群众所向往。该泉被人们称之为“圣泉”。每逢夏季来临的时候,远近患有各种疾病的人们纷至沓来,或饮泉水或用泉水洗浴。“圣泉”水清凉杀口,味道犹如啤酒一般,又名为“啤酒泉”。
当地对“圣泉”的来历曾有一段美丽而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蒙古族一个部落有许多人突然患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病症。人们束手无策,决定远涉寻医。大家跋山涉水,找了许多名医均不奏效。这天,人们在行进途中感到绝望的时候,突然间彩虹高悬,流水潺潺,草地上出现了一股清泉。于是,人们争先恐后地奔跑过去狂饮泉水。有的还把泉水撩在身上。这时奇迹出现了,人们身上的疾病竟不治而愈了。牧民们坚信是佛爷救了他们,于是大家按照传统习俗,在这天夜里点燃起无数堆篝火,载歌载舞尽情欢乐。从此,人们便长久地住在这里,而且每逢夏季饮泉水以除病灾,并从泉水中挖泥土抹在身上祛邪。
经科学验证;“圣泉”水之所以能治病,主要是水中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矿物质,它给人们带来了“吉祥”。
浑善达克沙漠 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它是内蒙古中部地区主要风沙源,也是京津地区主要风沙源之地,进入21世纪后,浑善达克沙漠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把治理沙漠和恢复生态环境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开始了治理沙漠、遏止风沙的推进、恢复生态的人民战争,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西至集二铁路东西长约340公里南北约宽30 100公里,总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地面起伏不大,多为固定的沙丘和窝蜂状沙丘,沙袭间常有平坦沙地和湖盆洼地。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通过沙区人民不懈的奋斗和努力,目前有些地区树木成林,绿地增多,风沙的推进速度明显趋缓,生态恢复较快,充分展示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和京津地区风沙源的治理成果,宣传了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宣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为建立我国北方绿色屏障,为北京举办绿色奥运所做出的特殊贡献。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千米,面积大约5.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
鸿格尔敖包 位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南部,海拔1650米,是镶黄旗境内最高峰。也叫“威风敖包”,因山下寺庙中供奉的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神像(该庙1958年以后被毁,现仅存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画像)威风凛凛。将军身穿白色铠甲,腰挎弓箭,手持大刀,骑一匹白色战马,凌空飞驰,一只白色的猎犬昂首狂叫,紧随其后。人们认为巍峨的鸿格尔山是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象征,所以如此命名。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八旗被降为总管旗,从辽东义州一带迁至宣化、大同边外后,镶黄旗人将林丹汗的孙子额尔和鸿格尔将军的骨殖安葬于今河北省崇礼县大马群山的一个山峰上,把该峰定为镶黄旗全旗祭祀的敖包。清末和民国时期,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和放垦政策,将内地大量农民迁到塞外垦植,大片草场逐渐变为农田。以畜牧业为主的镶黄旗人民不得不一步步北移,他们祭祀的敖包也随之而北迁。1930年,他们把全旗祭祀的敖包由今河北省崇礼县大马群山移到今镶黄旗与正镶白旗交界处的阿尔旺塔布音海尔罕,因不理想,随即又迁到现祭祀处。
鸿格尔敖包祭祀的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五月十三日至二十日,各苏木、浩特、家族先期祭祀自己的敖包。二十一日,全旗僧俗开始往鸿格尔敖包上下汇集,整理、布置敖包,规划搭盖账房,做各项竞赛活动的准备。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各项准备活动应全部准备就绪。各苏木、浩特、个人搭盖的账房围绕在摔跤场旁边。各方面敬献的羊、酒、奶食、钱钞等礼物也均应交割清楚。二十五日寅时(晨五时),大喇嘛手持黄伞,引导全旗喇嘛、社会名流、僧俗人众徒步登上敖包,在敖包的经幢、旗杆上挂九色彩带、经幡。然后焚香,向敖包敬献德吉(肉食、奶食的第一箸)。然后鼓号齐鸣,喇嘛开始念经,众人把带来的酒、肉、奶食祭献给敖包,跪拜、祈祷。拜罢,全体绕敖包正转三圈,每人至少往敖包上摆放一块石头,随后下山,在山的东侧祭祀神庙、祭水。全部祭祀活动结束后,摔跤、赛马等比赛活动开始。其间,主持人向喇嘛、社会名流、来宾敬酒。摔跤时,乐队演奏激昂、优美的乐曲。旧时,摔跤手每获得一次胜利,获白银二钱,冠军得白银七两,亚军得六两。赛马冠亚军奖金与摔跤相同,第三名以后依次递减,奖励名额是全部参赛马数的三分之一。
汗毛都原始森林区 位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镇赛乌苏嘎查境内,距旗所在地新宝拉格镇东南15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内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是原始的自然的树林区。
圣水山庄旅游度假村 位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政府所在地东北方34公里处,是镶黄旗于2006年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开发建设的,景点以开发矿泉水为重点,是集接待、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休闲景区。
关于成吉思汗矿泉水,在民间流传着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当年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大军途经此地,烈日当空,正当人渴马困之际,被马蹄踩过的地方突然冒出了一股清泉,士兵们喝了泉水后,士气大振,举兵南下,因英勇作战,为统一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当地牧民认为这是圣祖成吉思汗留给后人们的“圣水”,于是就把这眼泉水称为“成吉思汗矿泉水”。
“圣水泉”。泉水上涌时带有大量的气泡,自流量为2立方米/小时(约10吨),在界限指标中,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锂、锶、矿化度五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且富含锌、硒、溴、碘、硼、铁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洁净,水量充沛,水温四季平衡在7~8℃,对治疗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胃病、肝病、皮肤病等有一定疗效。1994年2月,镶黄旗人民政府委托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矿泉勘察开发部对此矿泉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评价工作,注册商标为“成吉思汗”天然矿泉水。后经自治区地质矿产厅、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认为“成吉思汗”天然矿泉水达标项目之多,含量之高,国内少有,为自治区最好的天然矿泉水,是一处极为珍贵的复合型优质矿泉水源地。
恩格尔河 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镇东南130公里处,是苏尼特左旗水草资源富集区,也是锡盟地区万亩以上的四大灌区之一,灌区面积2万多亩。灌区内有天然淡水水面,湖内有各种天然鱼类生存,并有蚌、螺、虾等,水生植物茂盛,水鸭、水鸟成群,有天鹅等珍稀动物。现已开发为游泳、垂钓、划船、避暑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度假村。
天骄草原度假村 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巴彦乌拉镇北8公里处,地处乌珠穆沁沙地主体-嘎亥额勒苏沙带腹地,总面积7.3万亩。这里呈现一派引人入胜的奇特沙地疏林草原景观。境内有绵延起伏的沙丘群,有突起的高山,有平坦如茵的草地,有繁茂多样的柳林灌丛,有曲折蜿蜒的河流。乌珠穆沁第一大河——巴拉格尔河由南至北穿过,布冷乌拉山耸立西部。该度假村是集生态景观、民族风情、野生动物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娱乐区。
榆木川景区 位于距多伦县城30多公里的三道沟林场境内(距西山湾景区15公里),正在申报“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待开发的天然景区。
榆木川是亚洲少有的天然榆树林,沿河岸呈狭长林带,又称万亩榆木川。在树木稀少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多伦充沛的水源滋养了茂密的森林,林中地势较为平坦,清幽、秀美的榆树默默矗立在其中。由于树木密集,水源充蕴,再加上海拔高度在1400米以上,榆木川景区内形成独有的小气候。夏季,即使天气再热,天然榆树树冠相连蔽日,使得林中气候凉爽宜人,在背荫沟泊中,有常年不化的寒冰。榆木川中的榆树树龄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由于天然形成,树木的形态也是各具特点,有拧在一起的“情侣树”,有偎依在大树身旁的“母子树”,形态各异、多种多样。天然的榆树林与滦河岸边的草甸、沙地、滦河水、造型古朴的吊桥相映,野趣盎然。
史书记载,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二十二年七月(1424年)征伐北元阿鲁台布(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退守至长城以北建立政权,历史上称为北元),得胜回朝途中生病。为找一处景色优美,气候凉爽的地方养病,选中了现今三道沟林场的榆木川,因疾病难医(据说是被传染了痢疾)最终病死在榆木川。在盛夏七月之季,朱棣的尸体却完好的保存运到了京城,原因就是保存明成祖的尸体就是取榆木川背荫沟泊中的冰块冷却,灵柩在前面前行,后面紧随着运输寒冰的快马队,源源不断的冰块就这样运送过来,才确保朱棣尸骨不腐运到京城。
西山湾景区 位于多伦县城东15公里处。西山湾水库水面面积2万亩、库容1亿立方米。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四季气温变化分明。沿库区两岸及库区内湖心岛、半岛、沙半岛和山、水、沙、草、林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既壮观又秀美的立体画卷,整个旅游景区开发利用范围大,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设计的旅游活动项目多,适合于休闲、度假旅游。
厄莫山和观音洞: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西山湾设了一个叫“正红旗营坊”的满族兵营,营坊官兵的家眷也都随军搬迁过来生活在这里,满族也就扎根于此了。厄莫山是当地满族群众崇拜的山岭,视为母亲山(厄莫为满语,意为母亲),山上的厄莫亭是供游人休憩修建的。观音洞是人们敬香拜菩萨的地方,传说康熙年间八旗兵初来乍到,不服水土,得了皮肤病,腰腿疼,于是他们到厄莫山求告观世音菩萨,让病痛尽快好起来。有一天,在河水的旁边出现了一潭不深也不凉的活水,八旗兵就到这儿来洗澡,没想到病好了。据说有人曾见过观音菩萨站在这个水面上,他们认为这潭清水是菩萨用净瓶的甘露化而成的。为纪念此事,修建了观音洞。为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大坝施工时将观音洞保留下来,就是现在的观音洞。
漂流:西山湾漂流是由一处天然河道形成的游乐区。河水清澈见底,不深不浅,两岸林草葱郁,鸟语花香。可以乘筏子缓缓漂游的同时尽情欣赏蓝天白云之美丽,体会到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大渡口生态旅游区 位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自然保护区的北端,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县城50多公里,是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沙地结合部,也是草原向森林的过渡区,这里生长有35万亩天然林,主要以山杨、白桦的混交林为主,同时伴着灌木和乔木,覆盖率在13.6%。森林在为调节多伦地区的小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外,这片天然林里还盛产大量的山杏、山榛子、秋子梨、山楂、沙棘、欧李等营养丰富的纯天然野果。还栖息着鹿、狍子、黄羊、狼、野兔、松鼠等走兽,野鸡、鸿雁、鹰、山鸡、大鸨、灰鹤、天鹅、百灵等多种飞禽,数不胜数。该景区的中心为大渡口旅游区,北部是连绵的沙地,南面是草原,东西是绵延几十公里的蛇皮河和天然林。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多样化的植被,为多种野生动物季节性栖息繁衍提供了自然条件。
蛇皮河:据史书记载,滦河古称濡水,北魏时期郦道元把多伦这一带称“滦源”,意为滦河的发源地。从卫星遥感照片上可以见到,多伦东北部黄色连绵的沙地上有一条翠绿的河流,宛如一条绿“龙”潜游在黄色沙地之中。在表面上看是绵延起伏的沙地,进入谷中却是一条曲折蜿蜒的河流——蛇皮河,它是滦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之一,大渡口就是涵养其水源和水质保护的重要地区之一。
地下森林:蛇皮河下切形成的深沟中,长约25公里,从地面上看,是沙丘起伏,而河谷中却是森林茂密,河底是涓涓溪流,河的两岸为茂密的绿色林带,自东向西延伸,它就是多伦俗称蛇皮河的“地下森林”。在地下森林中乔木、灌木、藤等交互簇生,品种繁多,各种野生动物栖息其间。蛇皮河地下森林是一个在黄沙漫漫的沙地中极为罕见的绿色地带,也是罕见的沙与水、沙与植物,动物与植物和谐相处生态平衡的绿色景观。
松树坑:大渡口两侧有一个俗称东西松树坑的地方,相传远古时期这里生长孕育着大片的松林,后来一场山火燃烧殆尽,由于这两个深坑中蓄满了山水,残存下了200多棵。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候鸟的作用,这里的山水吸引着长途跋涉的候鸟歇脚,饮水时通过粪便播下远方携带来的种子,形成了小松林。据专家考证,现存的松树为“沙地云杉”,属国家珍稀物种,称为活化石。为研究多伦县的地质变迁,生物进化提供了实体标本。松树坑周围,景观独特,上百棵沙地云杉自成一体与周边环境界线分明,从草原上望去全无踪迹,爬上山峰,脚下却是一片茫茫苍苍的幽深松林。
小扎格斯台淖尔 有着“沙地明珠”之称的小扎格斯台淖尔,距离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镇(东北) 约55公里,距元上都遗址35公里。小扎格斯台周围是蒙古族牧民的夏营地,可以在这里体验到蒙古民族骑马、唱歌、摔跤的情趣和手把肉、奶酒的香甜。小扎格斯台淖尔水面面积6700亩,其南部与乌和尔沁敖包林场原始次生林区相连,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草地、山水、林地与沙地融为一体,景致独特。“扎格斯台淖尔”,蒙古语,“有鱼的湖”,在这里,岸上青草成片、野花盛开;水中鱼儿戏耍,野鸟成群。淖尔的北岸是延绵起伏的沙丘,沙地内居住着各种候鸟。每到夏季,这里鸟类繁多,除百灵外还有天鹅、红嘴鸥、遗鸥、野鸭、灰鹤等。此外,沙地中还有许多寺庙的遗址。20世纪40年代初期,小扎格斯台淖尔北岸还建有白塔,淖尔四边以铁索相环。
乌和尔沁敖包森林公园 乌和尔沁敖包是正蓝旗的最高峰,海拔1794米。据记载,元朝时庶民百姓称此山为万寿山,是皇家狩猎场所,忽必烈皇帝经常在此狩猎,到了清朝,才被划为察哈尔正白牛群苏鲁克祭祀敖包。它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30公里,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在群山之间。山上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林,潺潺的溪流,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还有很多可以采食的山珍野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又是中草药材天然宝库,芍药、当归、黄芪、山丹随处可见,所以才被人们誉为“额木其”敖包,汉意为“医生”敖包。至今当地的蒙医们还定期到山上采摘药材。
敖包是草原上特有的建筑,它可以为人指路,使人们不至于在茫茫草原上迷失方向;它还可以作为界标,划分出牧场的自然界限;它更是草原牧民们心中的神,主宰着灾患与吉祥。草原敖包祭祀成为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古勒斯台生态旅游区 位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巴彦乌拉镇东南50公里的群山之中,属小兴安岭末端,已被列为自治区级生态保护区。这里有38种树木成荫,113种草本植物覆盖大地。天鹅、斗鸡、马鹿、狍子等几十种珍希动物自由生活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景区有刀劈斧凿的“半拉山”,抱揽苍松翠柏的“庙子沟”;怪石林立如险关隘道的“朝阳沟”,珍禽出没的天然动物园额木图、宝格道乌拉。
白桦林度假村 距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驻地50公里,位于旗东南,占地1000公顷,景区内有白桦林、起伏的沙丘、迪彦郭勒河水从旁流过,沙丘中生长着山丁、山里红、臭李子等野生小果木;沙地中长满古榆树。
贵乐斯太矿泉景区 位于东乌珠穆沁旗原额仁高壁苏木,是由8眼含不同矿物质成分的泉眼组成,因其排列呈太极形,因此在当地素有八挂神泉之称。
2004年,开始建设以疗养、休闲、康体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区。矿泉含有丰富的偏硅酸,并含有锶、锂等元素,对风湿、类风湿、胃病有良好的治疗功效,并有促进胃肠蠕动、利胆等作用。矿泉区内拥有8眼泉眼,其功效各不相同,泉水清凉爽口,余味甘甜。
乃林郭勒景区 乃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乃林河,位于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呼宝拉格镇,距旗政府210公里,303省道横贯全镇。乃林郭勒是内蒙古最美丽的夏牧场,在这里仍保留着传统游牧文化的影子。这里水草丰美,是天鹅、大雁的栖息地。景区设有白石山观景区、金界壕、牧人度假村、观鸟塔等景点,并设有博克、骑马、套马、驯马、坐勒勒车、牧羊等活动项目,可举行篝火、小型那达慕等。2006年,被锡盟旅游局授予三星级“牧人之家”。
额仁淖尔苏木 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所在地赛汉塔拉镇西北12公里处,辖6个嘎查,1个生态移民示范园区,草场总面积4512平方公里,总人口703户、2280人,其中牧业户数为513户、2016人,其中劳动力1373人,贫困户194户、721人,分别占37.8%、35.7%;通电户48户,深机井80眼,已通电20眼,现有维蒙特节水灌溉设备2处、1800亩。开发高产饲草料基地3044亩,有标准棚圈313处,围栏草场1444平方公里(216.6万亩),人均纯收入1979元,现移民105户、357人,奶牛349头。
额仁淖尔苏木有牧民自愿组建成立的苏尼特骆驼文化协会、马文化协会、西门塔尔肉牛繁育协会和苏尼特羊协会和青贮玉米种植牧——合体等经济合作组织。
额仁淖尔苏木境内有着历史悠久的自然生物遗产,千年古树、古岩画、巴音宝力嘎神泉、脑木根敖包及国家级保护动物盘羊、石羊、野驴、黄羊等。
珠恩嘎达布其镇 东乌珠穆沁旗珠恩嘎达布其镇地处中蒙边境,镇内设有国际客货陆路一类口岸,该口岸于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常年开放口岸。该口岸的常年开放,不但对繁荣嘎达布其镇经济、促进双边贸易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该镇以及东乌旗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拉动作用。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自开通以来,两国边民就开始了商务、民间、文化等方面的往来,双边地区人员开始了互相探亲访友等旅游活动。随着东乌旗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边境旅游作为国际旅游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全旗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以来,东乌旗政府多次与蒙古国苏赫巴特省、东方省进行了洽谈,双方初步达成旅游合作意向,并确定了一日游、二日游、五日游等旅游线路,但是由于是季节性开关,边境旅游一直是处于商务旅游为主,年均跨境游客1万余人次。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已成为东乌旗重要的旅游景区,现已开辟了乌里雅斯太镇——乌里雅斯太山景区(距嘎达布其镇50公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旅游线路。2006年,嘎达布其镇开办了两户“牧人之家”(即以牧户为旅游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2006年,前往口岸观光的游客达到1万余人次。
宝德尔朝鲁岩画群 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新阿米都日嘎查,岩画分布在32平方公里的条带山脉中。主要以凿刻与线划两种手法制作。虽典型作品在这里不明显,但还是存在的,在制作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但数量上主要发现一些动物的岩画及一些符号,特别是近现代作品居多,方字真言便占1/3以上,宝德尔岩画在制作水平上要比呼和朝鲁、巴兰图等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其数量让人很失望,在近32平方公里的玄武岩上,分布不到百幅岩画作品,但最让人高兴的是发现10余座石板墓,从墓的排列及堆积物来看属于典型的石板墓。
宝德尔朝鲁天然石雕群 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东北175公里,二连市198公里。占地32平方公里,是1亿2千万年前海底抬升的产物。风景区怪石林立,造型奇特,被誉为“北国石林”。宝得尔朝鲁天然石雕群东西8公里,南北4公里,由无数的岩石雕刻群组成,其典型特征是一根根一座座石柱拔地而起,这些石林在地表并非一个整体而是由一块块状如饼子的石头堆积而成,每根石柱间隔5米~7米。这里发现的古人留下的线条简洁明了形态各异的各种岩画及文字,证明了早在很早的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该区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岩画的周围有6个泉眼,还有1条小溪。
盘羊自然保护区 位于苏尼特左旗达日罕乌拉、达来、查干敖包三苏木交界处。保护区总面积为504平方公里,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以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盘羊(目前生活在这一带的仅余40余只)为主,同时保护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其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鸢(别名老鹰、鹞鹰)、黄羊等珍稀动物。本保护区地貌以山地、丘陵、沙地、高平原为主。居住着500多个牧民,经济结构以牧为主,有牲畜3万多头(只)。
二连盐池 在距二连浩特市东北8公里处有一片盐湖,这就是“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为“二连盐池。”大约在六七千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量恐龙出没。后来,恐龙以及其它爬行动物都在地壳运动中葬入地下。浩瀚的水面由于气候干燥而逐渐蒸发,形成了今天的二连盐池。二连盐池是陆盐湖,现湖长4公里,宽3公里。1984年,建立二连盐厂,当时的盐储量约733万吨,水储量约171亿吨,由于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当时原盐年产量达3000余吨。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多风少雨蒸发量大,二连盐池成了典型的沙下盐湖,现年产量达1000余吨。
明安图生态园 距离明安图镇14公里、呼海通道2公里。地处农牧交错地带,水域面积700亩。水库中生长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被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
天鹅湖景区 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西南边缘,距明安图镇51公里。景区集多种景观类型于一体,一方是蜿蜒起伏的沙丘,一方是碧绿广袤的草原,中间是静静的天鹅湖,构成草原、沙地、湖泊、湿地浑然一体的独特风光。
石条山 位于太仆寺旗政府所在地宝昌县以西20公里处,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地质景观——石条山。站在山脚下仰望,垂直的石条层层矗立,几乎成为直线,险峻而挺拔。山间经常有鸟儿在和煦的阳光下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巨大的岩石群中,唯一的一道崖缝清晰可见,它只有一指多宽,而且要在一定的角度才能看到。这在地质景观中是不多见的。山坡上,大块的石头被平平地丢在了那里,而山顶上却是形状各异。
响 泉 高原奇泉——响泉位于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政府所在地东1公里。响泉是自治区少见的奇泉,在泉边,随着人们叫喊、拍手的声音变大,几十个泉眼喷涌的水量会增多、泉眼会增大,“响泉”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响泉的泉水甘醇可口,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治疗消化道疾病和健胃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
塞外江南 塞外江南——乌里雅斯台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中的一片绿洲,被称为探险者的天堂,旅行者的乐园。该区是阿巴嘎旗森林保护区,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森林,分布面积15.6万亩,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上一篇: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