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寺,蒙古人称“库伦寺”,题有蒙、汉、藏三体匾额。位于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内,是库伦最大的喇嘛寺,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17世纪30年代,清王朝为笼络蒙古族而大兴黄教,设锡埒图库伦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喇嘛旗。从顺治到乾隆的近百年里,在幅员狭小的锡勒图库伦的山沟里,大兴土木,修建了多座喇嘛寺庙,从而使库伦镇庙宇如林,香烟缭绕,素有小五台山之称。
兴源寺始建于清世祖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竣工于顺治七年 (公元1650年)底。清康熙四十九年 (公元1710年)在其左右增建厢殿各一座,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曾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在原正殿的前后,沿着中轴线,修建了面阔9间、进深9间、共81间的正殿、天王殿和山门殿;其两侧又对称地修建了配殿和钟鼓楼殿寺。这次扩建用6年时间才竣工。其后历任札萨克达喇嘛屡有修葺,但规模都不大。原由前殿、正大殿、后殿组成,占地面积2 500平方米。于2000年又重新修建了山门殿。山门殿供奉四大金刚,为护法之神。正大殿为建筑体中心,分正殿、钟楼、鼓楼,正大殿居中,钟、鼓楼立于两侧(目前已毁)。现存的正大殿俗称“八十一间大庙”,分上下两层,中有天井。上层为木质结构,党中央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歇山式建筑,正中为天井。四周为回字形神堂。四壁及表露之木,均绘图案,有佛祖、菩萨、罗汉等,工笔极细,栩栩如生;下层为砖石结构,内有64根红漆沥粉金龙大柱支撑屋架,屋顶彩绘。成为活佛传经布教的大殿堂。
兴源寺正殿、嘛呢庙、后殿和东西配殿,均随山势上升。正殿为汉藏混合式建筑,正殿门窗及前壁均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彩绘。正殿之后的嘛呢庙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回廊阑额及枋上均彩绘库伦山水、寺庙、历史故事等图案。东路包括阿尤喜庙、达拉哈庙、迈达尔庙、起居室、客厅等建筑。前部为寺庙,作为佛事的活动场所;后面是历代札萨克喇嘛的起居和政务活动场所,环境舒适幽雅。
兴源寺没有转世的呼图克图,其为首的喇嘛即为锡埒图库伦旗札萨克达喇嘛,共相传二十三任(至1931年3月止)。
兴源寺,蒙古人称“库伦寺”,题有蒙、汉、藏三体匾额。位于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内,是库伦最大的喇嘛寺,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17世纪30年代,清王朝为笼络蒙古族而大兴黄教,设锡埒图库伦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喇嘛旗。从顺治到乾隆的近百年里,在幅员狭小的锡勒图库伦的山沟里,大兴土木,修建了多座喇嘛寺庙,从而使库伦镇庙宇如林,香烟缭绕,素有小五台山之称。
兴源寺始建于清世祖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竣工于顺治七年 (公元1650年)底。清康熙四十九年 (公元1710年)在其左右增建厢殿各一座,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曾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在原正殿的前后,沿着中轴线,修建了面阔9间、进深9间、共81间的正殿、天王殿和山门殿;其两侧又对称地修建了配殿和钟鼓楼殿寺。这次扩建用6年时间才竣工。其后历任札萨克达喇嘛屡有修葺,但规模都不大。原由前殿、正大殿、后殿组成,占地面积2 500平方米。于2000年又重新修建了山门殿。山门殿供奉四大金刚,为护法之神。正大殿为建筑体中心,分正殿、钟楼、鼓楼,正大殿居中,钟、鼓楼立于两侧(目前已毁)。现存的正大殿俗称“八十一间大庙”,分上下两层,中有天井。上层为木质结构,党中央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歇山式建筑,正中为天井。四周为回字形神堂。四壁及表露之木,均绘图案,有佛祖、菩萨、罗汉等,工笔极细,栩栩如生;下层为砖石结构,内有64根红漆沥粉金龙大柱支撑屋架,屋顶彩绘。成为活佛传经布教的大殿堂。
兴源寺正殿、嘛呢庙、后殿和东西配殿,均随山势上升。正殿为汉藏混合式建筑,正殿门窗及前壁均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彩绘。正殿之后的嘛呢庙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回廊阑额及枋上均彩绘库伦山水、寺庙、历史故事等图案。东路包括阿尤喜庙、达拉哈庙、迈达尔庙、起居室、客厅等建筑。前部为寺庙,作为佛事的活动场所;后面是历代札萨克喇嘛的起居和政务活动场所,环境舒适幽雅。
兴源寺没有转世的呼图克图,其为首的喇嘛即为锡埒图库伦旗札萨克达喇嘛,共相传二十三任(至1931年3月止)。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