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河林区在扎兰屯市区西南端,距市区185公里,属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带。绰尔河纵贯林区南北, 河流湍急,山重水复,苍松蔽日,茫茫林海一望无际,风光格外迷人。这里还有青山峡谷中的“红花尔基”瀑布,群山环抱的火山口遗迹“卧牛泡”,花岗石风化的“老虎洞”,以及九注清水涌出的“九龙泉”。这里的火山湖、瀑布、涌泉等是我国东北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观。到这里旅游观光还可以垂钓到比较稀有的哲罗鱼、细鳞鱼等冷水鱼类。是探险、旅游、消暑、休憩的理想去处。
柴河镇南5公里的固里河大岭上,有一个地方叫“孤松口”。这一带山高水深,林海茫茫,白桦亭亭玉立,杨柳婀娜多姿,方圆数里,只有一棵苍翠的松树傲立于群山之中。
为什么方圆数里仅有这一棵松树呢?相传很久以前,这一带荒无人烟,只有野兽出没。游猎于石勒喀河流域的鄂温克一个部族,有一对鄂温克青年男女,男的叫安道尔,女的叫玛妮,他们情投意合,终日形影不离,随父母沿河游猎。当他们游猎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固里河畔时,在族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结成百年之好,相约永远相爱,并选择向阳之处搭起了“撮罗子”,决心终生在此狩猎。从此,安道尔每日在深山老林中追逐猎物,玛妮在“撮罗子”里熟皮张、晒肉干、缝制皮衣,虽说日子过得很艰苦,但夫妻恩爱,艰苦中充满了幸福。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傍晚,安道尔驮满猎物回到“撮罗子”时,眼前的情形使他惊呆了:“撮罗子”已经倒塌,一片狼藉,心爱的妻子倒在血泊中,两只饿狼正在拼命地啃啮着妻子的肢体。见此情景,安道尔怒不可遏,举起猎枪向饿狼射出复仇的子弹。谁知由于心慌意乱,竟没有射中,两只红了眼的饿狼轮番向安道尔发起了攻击。猎枪已失去了作用,安道尔便拔出猎刀,愤怒刺向饿狼。经过几番激烈的搏斗,两只饿狼先后死于安道尔的猎刀下。身疲力竭的安道尔抱起妻子的残体,放声大哭,直哭得大山为之哀咽,林海为之肃穆。
泪水哭干之后,安道尔默默地按照民族礼节为爱妻举行了葬礼,在桦树林间的树杈上搭起了木床,残体放在木床上,进行风葬。安道尔默默守在木床旁,茶不思,饭不想,滴水不进。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安道尔变成了一棵苍翠的落叶松,落叶松越长越大,越长越茂盛,成为方圆数里唯一的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松树。
游猎在绰尔河、柴河、固里河一带的鄂温克猎民,都把这棵孤松当作神灵来崇拜,称作“白那查”(山神),每当狩猎至此,都会拾一块石头放到树下表示敬意。久而久之,松树下的石头堆积如山,“孤松口”的名字也由此而产生。
——来源于《内蒙古旅游志·光盘版》
柴河林区在扎兰屯市区西南端,距市区185公里,属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带。绰尔河纵贯林区南北, 河流湍急,山重水复,苍松蔽日,茫茫林海一望无际,风光格外迷人。这里还有青山峡谷中的“红花尔基”瀑布,群山环抱的火山口遗迹“卧牛泡”,花岗石风化的“老虎洞”,以及九注清水涌出的“九龙泉”。这里的火山湖、瀑布、涌泉等是我国东北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观。到这里旅游观光还可以垂钓到比较稀有的哲罗鱼、细鳞鱼等冷水鱼类。是探险、旅游、消暑、休憩的理想去处。
柴河镇南5公里的固里河大岭上,有一个地方叫“孤松口”。这一带山高水深,林海茫茫,白桦亭亭玉立,杨柳婀娜多姿,方圆数里,只有一棵苍翠的松树傲立于群山之中。
为什么方圆数里仅有这一棵松树呢?相传很久以前,这一带荒无人烟,只有野兽出没。游猎于石勒喀河流域的鄂温克一个部族,有一对鄂温克青年男女,男的叫安道尔,女的叫玛妮,他们情投意合,终日形影不离,随父母沿河游猎。当他们游猎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固里河畔时,在族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结成百年之好,相约永远相爱,并选择向阳之处搭起了“撮罗子”,决心终生在此狩猎。从此,安道尔每日在深山老林中追逐猎物,玛妮在“撮罗子”里熟皮张、晒肉干、缝制皮衣,虽说日子过得很艰苦,但夫妻恩爱,艰苦中充满了幸福。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傍晚,安道尔驮满猎物回到“撮罗子”时,眼前的情形使他惊呆了:“撮罗子”已经倒塌,一片狼藉,心爱的妻子倒在血泊中,两只饿狼正在拼命地啃啮着妻子的肢体。见此情景,安道尔怒不可遏,举起猎枪向饿狼射出复仇的子弹。谁知由于心慌意乱,竟没有射中,两只红了眼的饿狼轮番向安道尔发起了攻击。猎枪已失去了作用,安道尔便拔出猎刀,愤怒刺向饿狼。经过几番激烈的搏斗,两只饿狼先后死于安道尔的猎刀下。身疲力竭的安道尔抱起妻子的残体,放声大哭,直哭得大山为之哀咽,林海为之肃穆。
泪水哭干之后,安道尔默默地按照民族礼节为爱妻举行了葬礼,在桦树林间的树杈上搭起了木床,残体放在木床上,进行风葬。安道尔默默守在木床旁,茶不思,饭不想,滴水不进。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安道尔变成了一棵苍翠的落叶松,落叶松越长越大,越长越茂盛,成为方圆数里唯一的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松树。
游猎在绰尔河、柴河、固里河一带的鄂温克猎民,都把这棵孤松当作神灵来崇拜,称作“白那查”(山神),每当狩猎至此,都会拾一块石头放到树下表示敬意。久而久之,松树下的石头堆积如山,“孤松口”的名字也由此而产生。
——来源于《内蒙古旅游志·光盘版》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