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宗寺始建于清世宗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清世宗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洪水泛滥,寺庙遭受严重的洪灾。清高宗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翁牛特旗第五代札萨克朋素克按照喇嘛的意愿,把寺庙搬迁到查干布热北山,就是现在梵宗寺的寺址。当年修建梵宗寺共花费白银16万两,由朋素克及其福晋宋吉达筹集。建成后,乾隆皇帝御赐用四种文字亲笔题写的匾额“梵宗寺”,从此梵宗寺定为旗庙,总揽全旗喇嘛庙务,隶属北京雍和宫直接管辖。
梵宗寺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寺院随山势高低呈梯式院落,布局紧凑,疏密得当。殿院有正殿与配殿作对称式,皆为青砖灰瓦木架结构。正殿、后殿分别为重檐歇山和单檐歇山屋顶。梁枋、额枋遍布彩绘人物,游龙、飞凤、禽鸟、花卉形态各异,颇具匠心。寺门均为格扇门。屋顶皆为布筒瓦顶,均有莲花或兽面三角形式滴水和圆勾头,正脊多为清水脊,两端装有龙吻。垂脊和戗脊塑有形态逼真,神态生动的垂兽、戗兽和狮、马等,与建筑物风格协调一致,庄重美观。
梵宗寺始建于清世宗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清世宗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洪水泛滥,寺庙遭受严重的洪灾。清高宗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翁牛特旗第五代札萨克朋素克按照喇嘛的意愿,把寺庙搬迁到查干布热北山,就是现在梵宗寺的寺址。当年修建梵宗寺共花费白银16万两,由朋素克及其福晋宋吉达筹集。建成后,乾隆皇帝御赐用四种文字亲笔题写的匾额“梵宗寺”,从此梵宗寺定为旗庙,总揽全旗喇嘛庙务,隶属北京雍和宫直接管辖。
梵宗寺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寺院随山势高低呈梯式院落,布局紧凑,疏密得当。殿院有正殿与配殿作对称式,皆为青砖灰瓦木架结构。正殿、后殿分别为重檐歇山和单檐歇山屋顶。梁枋、额枋遍布彩绘人物,游龙、飞凤、禽鸟、花卉形态各异,颇具匠心。寺门均为格扇门。屋顶皆为布筒瓦顶,均有莲花或兽面三角形式滴水和圆勾头,正脊多为清水脊,两端装有龙吻。垂脊和戗脊塑有形态逼真,神态生动的垂兽、戗兽和狮、马等,与建筑物风格协调一致,庄重美观。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