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呼啸奔流,迂回北上,以其优美的运行曲线,勾划出锦绣中华雄鸡状版图的巨冠。河左岸为俄罗斯联邦,河右岸是额尔古纳市,边境线长667公里。全市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占三分之二左右, 人口9万多,有蒙古、回、汉、俄罗斯、鄂温克等16个民族。额尔古纳市有黑山头、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
额尔古纳市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北部山区原始森林密布,生长着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杨等多种树木。夏秋时节,满目苍翠,无山不绿。哈乌尔河、得尔布尔河与根河之间水草丰美的广阔草原,为驰名天下的“三河牛、三河马”的故乡。市内植物种类繁多,仅野生浆果即有20余种,开发、利用前景可观。市内矿产资源丰富。额尔古纳河河谷地带,砂金储量颇丰,素有“金镶边”之美称。此外,萤石、铁、铜、铅、钼、锡等矿产亦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额尔古纳市山川秀丽,自然风光如诗如画,严冬白雪皑皑,天地间浑然一色,是一个冰雕玉砌的银装世界。春来牧草萌发,报春花早早向游人们扬起笑靥。盛夏群山流翠,绿野平铺;浩瀚无涯的兴安林海,茫茫草原上涌动的牛、马、羊群,平川地带左旋右折的清清河水,河流两岸繁花葱茂的郁郁灌木丛,黑山头残垣尚存的古城遗址,口岸码头装卸货物的车辆船只,都会激起游人对自然美的惊叹,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无比热爱。乘坐汽艇漫游界河别有情趣,两岸低山连绵,绿草葳蕤,河面宽阔,苇荇丛生。河风劲吹,碧波荡漾,令人心扉豁然洞开。秋日白桦流金,大地五彩斑斓,各种野生浆果累累垂挂,百里沃野麦海腾波,额尔古纳河畔迎来沉甸甸的金秋。对华俄后裔风情感兴趣的朋友,一年四季都可游览。颇具北欧农舍风貌的“木刻楞”房屋,吃一口可口的俄式面包,喝一口一辈子忘不了的飞龙汤,都会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碰巧赶上华俄后裔的“巴斯克”节,热情豪爽的主人会将来客敬为上宾,邀你痛饮美酒,共同欣赏曲调粗犷、舞姿奔放的民族歌舞,热闹非常。
黑山头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与俄罗斯的旧粗海鲁图隔河相望。在此可乘游艇一览界河风光。游艇沿河心岛柳丛和水草穿行,不时惊起水鸟振翅飞上天空。河风轻拂人面,令游人顿生惬意。俄方小镇近在岸边,房屋街市历历在目。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俄罗斯人在河边劳作、垂钓,游泳者以及戏耍的孩子们常向我游人挥手致意。也偶有中、俄边防军巡逻艇与游艇相擦而过。这种一水分两国,一目览两岸的情景,令人游兴大增。
——来源于《内蒙古旅游志·光盘版》
额尔古纳河呼啸奔流,迂回北上,以其优美的运行曲线,勾划出锦绣中华雄鸡状版图的巨冠。河左岸为俄罗斯联邦,河右岸是额尔古纳市,边境线长667公里。全市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占三分之二左右, 人口9万多,有蒙古、回、汉、俄罗斯、鄂温克等16个民族。额尔古纳市有黑山头、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
额尔古纳市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北部山区原始森林密布,生长着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杨等多种树木。夏秋时节,满目苍翠,无山不绿。哈乌尔河、得尔布尔河与根河之间水草丰美的广阔草原,为驰名天下的“三河牛、三河马”的故乡。市内植物种类繁多,仅野生浆果即有20余种,开发、利用前景可观。市内矿产资源丰富。额尔古纳河河谷地带,砂金储量颇丰,素有“金镶边”之美称。此外,萤石、铁、铜、铅、钼、锡等矿产亦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额尔古纳市山川秀丽,自然风光如诗如画,严冬白雪皑皑,天地间浑然一色,是一个冰雕玉砌的银装世界。春来牧草萌发,报春花早早向游人们扬起笑靥。盛夏群山流翠,绿野平铺;浩瀚无涯的兴安林海,茫茫草原上涌动的牛、马、羊群,平川地带左旋右折的清清河水,河流两岸繁花葱茂的郁郁灌木丛,黑山头残垣尚存的古城遗址,口岸码头装卸货物的车辆船只,都会激起游人对自然美的惊叹,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无比热爱。乘坐汽艇漫游界河别有情趣,两岸低山连绵,绿草葳蕤,河面宽阔,苇荇丛生。河风劲吹,碧波荡漾,令人心扉豁然洞开。秋日白桦流金,大地五彩斑斓,各种野生浆果累累垂挂,百里沃野麦海腾波,额尔古纳河畔迎来沉甸甸的金秋。对华俄后裔风情感兴趣的朋友,一年四季都可游览。颇具北欧农舍风貌的“木刻楞”房屋,吃一口可口的俄式面包,喝一口一辈子忘不了的飞龙汤,都会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碰巧赶上华俄后裔的“巴斯克”节,热情豪爽的主人会将来客敬为上宾,邀你痛饮美酒,共同欣赏曲调粗犷、舞姿奔放的民族歌舞,热闹非常。
黑山头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与俄罗斯的旧粗海鲁图隔河相望。在此可乘游艇一览界河风光。游艇沿河心岛柳丛和水草穿行,不时惊起水鸟振翅飞上天空。河风轻拂人面,令游人顿生惬意。俄方小镇近在岸边,房屋街市历历在目。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俄罗斯人在河边劳作、垂钓,游泳者以及戏耍的孩子们常向我游人挥手致意。也偶有中、俄边防军巡逻艇与游艇相擦而过。这种一水分两国,一目览两岸的情景,令人游兴大增。
——来源于《内蒙古旅游志·光盘版》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