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街。始建于清世宗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蒙古语称“塔奔·苏布日嘎”,俗称“五塔寺”,亦称“慈灯寺”,正名为“金刚座舍利宝塔”,召庙已毁坏,仅存此塔。金刚座舍利宝塔,是一座有多种含意的佛塔。“金刚座”,喻指佛教中的圣地,犹如金刚一般坚固。“舍利”,专指佛祖释迦牟尼及佛教大德高僧的骨灰而言。“宝塔”,是指佛教塔本身是聚宝之所。传说,早期的佛教信徒曾用各种宝物供佛,佛祖逝世后,信徒将佛塔视为佛身,用宝物装饰佛塔,或将宝物藏于塔中,后世则多在塔上绘画或刻出宝物图形,故佛塔也称“宝塔”。
金刚座舍利宝塔塔体总高
塔身南侧正中,开一拱形券门,门旁为砖雕四大天王像,门上正中嵌蒙、藏、汉3种文字的“金刚座舍利宝塔”石刻匾额。自券门进入塔内,正中为经堂,东西各有一小室。东侧小室设有攀登到金刚座上的阶梯,阶梯出口处为一座四角攒尖顶的小亭。座顶部5座方形舍利宝塔,象征着金刚五界。党中央一塔最高,塔身7层,四隅之塔略低,塔身5层。各小塔第一层嵌佛像、菩萨及菩提树等砖雕,第二层以上设佛龛;5座小塔塔顶分别覆黄绿琉璃宝珠。
金刚座舍利宝塔是一组巨大的雕刻艺术群。塔体表面全被精美的装饰图案覆盖,仅佛像就有1 630余尊。此外,还塑有菩萨、罗汉、天王、仙女、瑞兽、珍宝、神鸟、神兽、菩提树、法器等众多的形象图案。其雕饰内容多彩,雕工技艺精湛娴熟,人物造型形态逼真,堪称一绝,在历代古建筑中也少见。在塔背后的
金刚座舍利宝塔的造型,源于古印度早期的伽耶式佛塔。但在建筑外型、内部结构和表面装饰艺术上,又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形成了中国式的金刚座式佛塔。在我国仅有北京真觉寺的五塔同它造型相似,但就建筑艺术而言,北京的五塔远比不上呼和浩特的五塔精美。呼和浩特的五塔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最成功的范例之一。整座宝塔建筑融蒙、汉、藏文化艺术于一体,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于《内蒙古旅游志·光盘版》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街。始建于清世宗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蒙古语称“塔奔·苏布日嘎”,俗称“五塔寺”,亦称“慈灯寺”,正名为“金刚座舍利宝塔”,召庙已毁坏,仅存此塔。金刚座舍利宝塔,是一座有多种含意的佛塔。“金刚座”,喻指佛教中的圣地,犹如金刚一般坚固。“舍利”,专指佛祖释迦牟尼及佛教大德高僧的骨灰而言。“宝塔”,是指佛教塔本身是聚宝之所。传说,早期的佛教信徒曾用各种宝物供佛,佛祖逝世后,信徒将佛塔视为佛身,用宝物装饰佛塔,或将宝物藏于塔中,后世则多在塔上绘画或刻出宝物图形,故佛塔也称“宝塔”。
金刚座舍利宝塔塔体总高
塔身南侧正中,开一拱形券门,门旁为砖雕四大天王像,门上正中嵌蒙、藏、汉3种文字的“金刚座舍利宝塔”石刻匾额。自券门进入塔内,正中为经堂,东西各有一小室。东侧小室设有攀登到金刚座上的阶梯,阶梯出口处为一座四角攒尖顶的小亭。座顶部5座方形舍利宝塔,象征着金刚五界。党中央一塔最高,塔身7层,四隅之塔略低,塔身5层。各小塔第一层嵌佛像、菩萨及菩提树等砖雕,第二层以上设佛龛;5座小塔塔顶分别覆黄绿琉璃宝珠。
金刚座舍利宝塔是一组巨大的雕刻艺术群。塔体表面全被精美的装饰图案覆盖,仅佛像就有1 630余尊。此外,还塑有菩萨、罗汉、天王、仙女、瑞兽、珍宝、神鸟、神兽、菩提树、法器等众多的形象图案。其雕饰内容多彩,雕工技艺精湛娴熟,人物造型形态逼真,堪称一绝,在历代古建筑中也少见。在塔背后的
金刚座舍利宝塔的造型,源于古印度早期的伽耶式佛塔。但在建筑外型、内部结构和表面装饰艺术上,又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形成了中国式的金刚座式佛塔。在我国仅有北京真觉寺的五塔同它造型相似,但就建筑艺术而言,北京的五塔远比不上呼和浩特的五塔精美。呼和浩特的五塔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最成功的范例之一。整座宝塔建筑融蒙、汉、藏文化艺术于一体,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于《内蒙古旅游志·光盘版》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