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9月被列为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以来,内蒙古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工程,构建高效运作工作平台,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上新台阶,扎实推进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为基础,地方志数据库、在线编纂软件系统、盟市网站建设为重点的“三网、两平台、双系统、一库一馆一集群”信息化建设。
一、“三网”建设
(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PC版)。始建于2002年,先后经历3次改版,现设有16个一级栏目、52个二级栏目,另在首页上设有3个消息栏目和1个动态画面。截至目前,网站总访问量227.79万人次,日访问量约1000人次,网站数据量2.27亿字。
(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蒙文版(PC版)。2015年,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结合内蒙古民族特色,着手开发蒙文版区情网站,计划2016年8月联网。一是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中文版)基础上设计开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蒙古文版)网站;二是在多功能数据库在中文版逐渐完善的基础上,设计开发蒙汉对照的云端数据库应用系统。
(三)移动互联网站(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手机网站)。通过移动终端平台(包括安卓系统、IOS系统),使每一个访问用户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进行交流与访问。计划于2016年7月底正式上线。
二、“两平台”建设
(一)内部办公平台(OA)。已建设成型,计划2016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内部办公平台可以开展网上日常工作,如向本部门、本系统发送内部文件、活动信息、资料传递等,还可以进行个人之间双向的文字表达、资讯交流、征求意见。
(二)微信公众信息平台(WeChat)。“方志内蒙古”公众微信平台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手机网站信息平台的研发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于2016年7月开通。
三、“双系统”建设
(一)地方志在线编纂系统。这是为志书、年鉴、刊物和地情资料搭建的统一网上在线修志审稿平台,包括志书在线评审、验收,年鉴在线编纂,刊物在线编辑软件系统。编纂功能模块主要为原始资料传输、录入、分类、整理、编纂、审核、入库、检索、利用、统计分析、修改痕迹追溯和系统管理等,并设置电子授权签名,规范每个人的职能权限。2014年,年鉴在线编纂系统首先投入应用,通过实际应用,该系统逐渐趋于成熟。刊物在线编辑系统计划于2016年7月投入使用。志书在线评审、验收系统计划于2016年10月投入使用。
(二)全区地方志视频会议。为方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领导与盟市志办负责人经常性工作沟通,自治区志办开设了“全区地方志视频会议”系统,通过现代网络传媒方式进行各类工作部署、业务交流、问题反馈等,有效促进了全区地方志系统整体工作的推进。
四、一库一馆一集群(包括多功能数据库、数字方志馆、地情网站集群)
(一)志书数字化工作。全区12个盟市志书电子版于2005年完成,101个旗县(市区)首轮志书的电子版制作任务于2014年全部完成。2013年初,志书数字化工作启动。至2015年底,已完成志书数字化150部、15680.6万字。其中,盟市志完成50%,旗县志完成84%,自治区志完成76%。计划2016年10月全部完成。
(二)数据库建设情况。内蒙古地方志多功能数据库系统包括地方志数据库、区情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三部分。地方志数据库按照首轮志书和二轮志书划分,下设自治区级、盟市级、旗县级三级子库,全面展示内蒙古志书编纂成果。截至2015年底,自治区志已有60部完成数字化,合5326.8万字;盟市志已有6部完成数字化,合1467.2万字;旗县志已有84部完成数字化,合8886.6万字。区情数据库建设已完成17部《内蒙古年鉴》的数字化入库工作,约合2380万字。刊物78上一篇:
自2011年9月被列为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以来,内蒙古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工程,构建高效运作工作平台,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上新台阶,扎实推进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为基础,地方志数据库、在线编纂软件系统、盟市网站建设为重点的“三网、两平台、双系统、一库一馆一集群”信息化建设。
一、“三网”建设
(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PC版)。始建于2002年,先后经历3次改版,现设有16个一级栏目、52个二级栏目,另在首页上设有3个消息栏目和1个动态画面。截至目前,网站总访问量227.79万人次,日访问量约1000人次,网站数据量2.27亿字。
(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蒙文版(PC版)。2015年,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结合内蒙古民族特色,着手开发蒙文版区情网站,计划2016年8月联网。一是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中文版)基础上设计开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蒙古文版)网站;二是在多功能数据库在中文版逐渐完善的基础上,设计开发蒙汉对照的云端数据库应用系统。
(三)移动互联网站(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手机网站)。通过移动终端平台(包括安卓系统、IOS系统),使每一个访问用户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进行交流与访问。计划于2016年7月底正式上线。
二、“两平台”建设
(一)内部办公平台(OA)。已建设成型,计划2016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内部办公平台可以开展网上日常工作,如向本部门、本系统发送内部文件、活动信息、资料传递等,还可以进行个人之间双向的文字表达、资讯交流、征求意见。
(二)微信公众信息平台(WeChat)。“方志内蒙古”公众微信平台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手机网站信息平台的研发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于2016年7月开通。
三、“双系统”建设
(一)地方志在线编纂系统。这是为志书、年鉴、刊物和地情资料搭建的统一网上在线修志审稿平台,包括志书在线评审、验收,年鉴在线编纂,刊物在线编辑软件系统。编纂功能模块主要为原始资料传输、录入、分类、整理、编纂、审核、入库、检索、利用、统计分析、修改痕迹追溯和系统管理等,并设置电子授权签名,规范每个人的职能权限。2014年,年鉴在线编纂系统首先投入应用,通过实际应用,该系统逐渐趋于成熟。刊物在线编辑系统计划于2016年7月投入使用。志书在线评审、验收系统计划于2016年10月投入使用。
(二)全区地方志视频会议。为方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领导与盟市志办负责人经常性工作沟通,自治区志办开设了“全区地方志视频会议”系统,通过现代网络传媒方式进行各类工作部署、业务交流、问题反馈等,有效促进了全区地方志系统整体工作的推进。
四、一库一馆一集群(包括多功能数据库、数字方志馆、地情网站集群)
(一)志书数字化工作。全区12个盟市志书电子版于2005年完成,101个旗县(市区)首轮志书的电子版制作任务于2014年全部完成。2013年初,志书数字化工作启动。至2015年底,已完成志书数字化150部、15680.6万字。其中,盟市志完成50%,旗县志完成84%,自治区志完成76%。计划2016年10月全部完成。
(二)数据库建设情况。内蒙古地方志多功能数据库系统包括地方志数据库、区情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三部分。地方志数据库按照首轮志书和二轮志书划分,下设自治区级、盟市级、旗县级三级子库,全面展示内蒙古志书编纂成果。截至2015年底,自治区志已有60部完成数字化,合5326.8万字;盟市志已有6部完成数字化,合1467.2万字;旗县志已有84部完成数字化,合8886.6万字。区情数据库建设已完成17部《内蒙古年鉴》的数字化入库工作,约合2380万字。刊物78上一篇: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